建筑类专业有效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2011-03-18李伟
李 伟
建筑类专业有效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李 伟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34)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确定为高职的办学方向,尤其是建筑类高职专业培养的是施工企业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建筑施工人才培养的基地——建筑类高职院校,有义务在这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色。经过调研与实验,在工学结合有效教学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
建筑专业;有效教学;评价方法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确定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尤其是建筑类高职专业培养的是施工企业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建筑施工人才培养的基地——建筑类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其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近距离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标准要求,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应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是将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重新梳理和整合,而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本院建工技术专业为例)
1.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思路
参照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采用的是“市场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能力点确定—确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2.岗位分析及培养目标定位
在对建筑行业对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由学院分别召开由行业、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业内专家、专业教师四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经过充分的研讨和论证,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和岗位定位。即:能识图、会施工、懂管理的核心能力,岗位定位为施工、预算、资料、安全及机械员等初级管理岗。该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基本能力(识图、施工、预算)、综合能力(施工现场管理)和发展能力。其中基本能力是培养适应各岗位工长能力要求;综合能力培养是适应员级技术管理能力要求;发展能力培养(即后续能力)的是毕业后1~5年的满足项目经理和关键技术负责人的能力要求。由此,确定的本专业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施工员岗位,能够识读建筑工程图纸、进行相应工程预算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验收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的构建
施工员岗位的工作性质为——项目施工。基于这一工作性质,面向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将其对应的工作分解为基础技术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对符合高等职业教学规律同时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高职工学结合特点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分析施工企业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对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提炼,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其归纳形成对应的行动领域并经过梳理转化为学习领域,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可执行的教学执行计划。
(1)从工作过程中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即接受任务、施工准备、组织施工和资料整理。这四个阶段的主要过程集中在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阶段。我们将建筑施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2)行动领域的归纳和学习领域的转化。我们在分析归纳建筑施工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得出该专业行动领域并转化为以下学习领域。即工程的承接、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和施工资料的编制整理等。
(3)课程体系的形成。在形成上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以及工程测量两个基础学习领域,以补充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学习领域系统,再增设建筑设备与建筑CAD(计算机辅助制图)两个拓展学习领域,从而实现“识图-按图施工-按图组织施工”的递进能力培养新思路。
二、评价标准
为落实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练、评起导向和督促作用的能力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目标体系的建立
制定合理的能力目标是能力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文件。为此,我们围绕建筑施工企业相关岗位标准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并建立了符合企业需求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
2.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
能力评价标准是能力评价体系的第二个环节,是根据能力目标来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要涵盖职业能力素质的各个方面,要考核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使用方法能力,并使之转化为更便于操作的可量化指标。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对应企业用人标准,它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应包括: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技能鉴定人员。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将企业各个工作岗位标准与教学标准相结合,并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主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各项能力,评价主体更侧重于技能鉴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和可信度。
4.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是能力评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能力评价结果的量化和具体化。我们将讲授评定与技术评定相结合。主要考核的要点有2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本知识学习情况考核,二是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在此,将以上2个方面独立进行考核,形成理论与实操的双重体系,体现该专业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人才培养特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行业标准,大胆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案例引入的项目教学法及与工作实际相同的实训内容,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该特色的形成既与建筑工程企业背景相融合,又符合教学认知规律。
1.案例引入项目教学
在该专业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针对建筑中常见的结构类形并结合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按施工项目的工程实践,选取典型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识图制图、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三项核心能力。如在讲解建筑cad课时我们采用从图框—轴线—墙体—构造—门窗—标注六个案例引入,最终使学生能掌握一个项目——绘制建筑施工图——平面图
2.行业标准与教学要求的融合
该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吸收了施工企业相关岗位标准,并将其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职业能力与岗位标准相对应、学习项目与工作形式相一致、教学组织过程与真实工程程序相协调、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的建设思路,从而逐步实现了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与梯次提升的培养目标。
3.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急需一批既受过高等教育,又能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用人企业要求学生一毕业即能顶岗工作。
作为衡量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工作的桥梁——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各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习的全面总结。同时它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的毕业设计模式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一般为对某一多层建筑的整体设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培养方案、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毕业设计模式具有以下问题:
(1)简单化。目前该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基本上就是传统的“本科压缩型”毕业设计方式,也就是对本科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简单的压缩和简化,如将六层建筑改为四层、将框架结构改为砖混结构等等,没有考虑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需求。
(2)理论化。由于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建筑施工、监理、预算、测量、质量检验、资料整理等工作,真正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毕业生仅占10%。然而毕业设计环节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在毕业设计中强调理论计算较多,而对于如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涉及较少,对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非常不利。
(3)表面化。现行的高职毕业设计往往流于表面,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例如,建筑部分仅是《房屋结构概论》课程设计方案的简单扩充,结构部分仅仅是手算一些简单构件的内力计算,最终只能完成某一局部楼层的梁板配筋的计算或某一框架的配筋计算;另外,由于结构构件内力计算比较复杂,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的原因力学知识掌握得又不牢固。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困难相互抄袭现象严重。
上述现象表明,现有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毕业设计内容与培养目标不吻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而毕业设计过于强调理论计算,而对于实际工程没有太大指导作用,从而形成培养与就业的脱节。其二,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自觉学习缺乏动力,因而对理论研究和计算无兴趣,导致其难以完成理论性较强的毕业设计。其三,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相冲突。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正好与顶岗实习共同进行,部分学生尚未落实就业单位,因此将大部分精力用到择业上,影响了设计时间和设计指导,进而影响了其毕业设计的质量。
4.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几点改革
为了使毕业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综合检验和提高功能,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
(1)改变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现在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集中在学校进行,教师进行定期指导,从而对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认为毕业设计应当与学生顶岗与就业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允许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单位进行。当然,要经过必要的审核手续,以确保校外单位具备所需的资质并能指定指导教师。在最后的毕业答辩中,答辩委员会应由校内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2)改变毕业设计的内容。在毕业设计内容方面,应当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应用型。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施工组织设计,即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它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进行的保证。学生根据给定的某建筑物描绘该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然后计算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的量,进而绘出施工总平面图、网络图、横道图等,并提交一份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理论型。是毕业论文,学生根据自己对建筑工程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关于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的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譬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施工安全与质量的论文,包括在工程从招投标开始,直至工程验收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应该采取哪些监理和监察措施,注意哪些问题等,并详细说明影响工程质量的内容和因素及措施等;综合型。即学生可以结合本专业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相关内容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1]巴班斯墓.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李玉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张焕魔.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05).
[4]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4).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ff 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for Architecture Maj ors
LI Wei
(Tianjin Urban Constr u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134 China)
With the develop 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et the guideline as their school policies,namely“provide assistance to students and help students find jobs”,especially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Architecture which ai ms to train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As a training base for building workers,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show their characteristics.The author has summarized some experience on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architecture;effective teaching;evaluation methods
G423.04
A
1673-582 X(2011)07-0020-04
2011-05-25
李伟(1960- ),男,天津市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