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2011-03-18张齐坤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基地实训

张齐坤

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张齐坤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240)

实训是职业教育活动的支撑点,实训条件的强弱是决定职业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的因素。过分析铁路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为同类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全国现有独立设置的铁路高职院校20所左右,这些院校在企业和行业背景下积淀了较厚实的职教文化建设传统,其中校内实训基地是一个缩影。进入新世纪,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对学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新要求,对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新问题。

一、铁路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设备应适当超前,而经费不足成为突显矛盾

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设备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或者说是前瞻性),特别是我们以进入高铁时代。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瞬夕万变”。尽管学校不可能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再斥巨资更新设备去“追赶”技术潮流,但是必须的设备还是应该满足基本要求的。在职教实训设备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现实面前,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就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但有限的支持资金相对于庞大的职业院校数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再者,这些年职业院校都在谋求更大发展,资金的分配是多向的,往往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训基地专项建设经费,更谈不上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了。所以,在今天大力倡导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情况下,实训设备需要适当超前与建设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显得愈发突出。

(二)“双师”素质要求与实训指导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存在矛盾

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强弱。因此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该说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在实训师资方面,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型教育的痕迹仍比较明显,大力配备理论知识强而实践能力弱的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二是过分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而忽视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大量配备低学历的技术能手作为指导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三是师资队伍培养滞后于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是先购买设备再培训教师;四是师资队伍培养呈现“一边倒”现象,即重视校内师资的培养,却忽略校外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的聘用,或者有“聘而不用”的现象;五是侧重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使用,却忽视了理论课教师对实训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六是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界定不明,实训基地成了理论教师队伍的“收容所”,理论教学能力弱、身体素质差、专业不十分对口、学历较低等专任教师集中流向实训基地,成了实训指导教师。凡此种种,从总体上讲,各校的实训指导教师力量仍显薄弱,要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要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要么学历结构不尽合理,要么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要么能力结构不尽合理,要么兼而有之,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随着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成为不足。譬如,列车高速化后,运行控制系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如信号显示制式、车站联锁设备、区间信号、机车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铁路枢纽信号设备、信号基础设备等都发生了变化,对教师提出了非常迫切的更新知识的要求,教师若疏于现场,就不可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来应对教学需要。

(三)学校需要开展合作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矛盾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各校都能充分认识并积极推动与企业的合作,大都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从表面上看,各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各种协议,实行多方面的校企联合,做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双方“合而不作”、“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只有合作的“宽度”而没有合作的“深度”。更为主要的是,校企合作是学校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企业有“无法推脱”之无奈。铁路企业都是半军事化管理,设备也都是大宗设备,比较昂贵,且是国有资产,因此,不可能大批量援助职业院校。出于安全考虑,铁路企业也不能大量接纳学生到铁路现场实习。铁路进行“主辅分离”、“减员增效”体制改革,不再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这些都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够的原因。目前相当数量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靠个人感情或校友关系维系,一旦双方人员有所变动,则合作关系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现在企业的人事变动非常之频,造成了校企合作关系的“时隐时现”、“若即若离”。企业如果对职业院校付出过多,而其所得又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时,就往往会对合作关系大打折扣。目前很多情况是校企合作仅限于“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的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

(四)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与软件不足存在矛盾

如果说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是实训基地必备的硬件条件,那么,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训教材、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乃至实训基地的文化等则是实训基地的软件条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中,有的院校急于抓硬件建设,在实训基地扩大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上下功夫,在实训设备的数量扩张上下功夫,这些都是在实训基地的外延建设上下功夫。但是,在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上,如科学规划上、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实训教材的建设上、管理制度的完善上、运行机制的建立上,以及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上,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偏废,产生了硬件过硬、软件太软的问题,硬、软件不能很好地匹配,不利于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转,不利于实训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

(五)实训基地的管理与文化建设不足存在矛盾

正如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存在文化建设一样,实训基地同样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有了健康的文化就能为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提供保障。实训基地文化概括地说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如实训空间的大小,实训设备的选型、技术指标、先进性、实用性等,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实训场所真实工作环境的营造等)、精神文化(如实训指导教师的精神风貌、进取精神、钻石精神、工作态度及生活态度等)、能力文化(如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制度文化(包括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模式、各种规章制度及运行机制等)。各院校的实训基地在几种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但总体来讲,大都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存在“一头沉”现象。

二、加强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争取多元化投资

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以此来带动其它配套资金的持续不断的投入,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良好局面。可争取合作企业的无偿援助或者进行校企共建共享。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合作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技术支持、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项目等,双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因企业援助的设备和现场实际生产所用设备相一致,通过这样的设备训练出来的毕业生能尽快上岗,也有利于打开就业渠道。

学校还可引进企业的生产车间。以场地、水电等必要的开支为投资成本,吸引企业把生产车间建在校内,让师生参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真刀实枪地干”,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师傅。这样不仅能节省大量的硬件建设资金,而且也能节省大量的实训耗材,同样能节省大量的师资培训费用。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生产项目是来自工程实际,为师生提供最为真实的工作环境,利于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也利于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日益受到职教界的关注。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达到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如果没有有经验的教师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独特的办学目标就需要有独特的教师和教学模式,而“双师型”教师正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特色。

作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要求他们不能只是纯学者型、教学型、学术型的,而是精通教学、生产、科技、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能仅限于基地的设备等硬件建设,与之相应的要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

(三)合理进行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训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选购设备,首先要考虑与现场的逼真性或近似性,使学生就业后能立即上手,实现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一般情况下,校内的实训设备要和现场的真实设备一模一样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现场设备的逼真性或近似性就意味着做到了适度的超前性或前瞻性。再者,技术指标是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的,但不必要求其绝对的精度,除非用于生产性技术服务。大批量的设备可以在性能指标上有所区别,分类购置、分档使用,以节省资金。购置设备时不能特意追求最低价购进,还要考虑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寿价比”。实训基地在硬件方面一旦建成,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等软环境则必须跟上,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必须与之配套,形成硬件和软件匹配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科学顺畅的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建设要紧紧依托企业,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合作企业,可建成来料加工型、配件生产型、产品制造型、技术培训型、技术服务型、科研攻关型等不同性质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和企业的“捆绑式”合作,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工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存效果。此外,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也应不断更新,做到实训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现场技术人员循环流动,使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及时补充新人员、新技术、新思想,形成富有活力的团队。

(五)打造实训基地的文化软实力

实训基地建设应该走内涵型建设之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应该是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实训基地的文化是实训基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营造基地的企业文化,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物质文化建设,实训场地要而已合理、美观,实训设备要实用、耐久,实训设备的数量要满足实训工位的要求;体现在管理上就是要保持设备状态的完好,体现出铁路半军事化管理的风格。再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制度文化建设,包括与基地相关的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质量管理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第四,要培育实训基地精神文化,表现在团队成员有良好的合作、沟通、交流等情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作为铁路院校,应继续传承铁路企业文化,尤其要发扬半军事化管理、“火车头”精神等优秀文化,在毕业生身上烙上“铁路文化”的印记。

[1]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5]李忠华,杨利军.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6).

[6]黄湘倬.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师资队伍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8]贾厚林.内涵发展模式下实训基地的文化创新[J].江苏教育,2009,(08).

The Reflections on Building Campus Training Bases in Rail wa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Qi-kun

(Tianjin Rail way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 300240 China)

Training is the backbon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Training conditions play a ver y i mportant f actor in decid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commonly shared by many campuses training bases in rail wa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thesis puts for war 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the training bases of the same kind with some reference materials.

rail wa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718.5

A

1673-582 X(2011)07-0017-04

2011-03-11

张齐坤(1970-),男,河南省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铁道工程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基地实训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的基地我的连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