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书局本《史记》校点献疑

2011-03-18王永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年表逗号金陵

王永吉

(江苏教育学院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现今最为通行的版本,此本以清代张文虎、唐仁寿校刊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由顾颉刚、宋云彬等先生分段标点整理,颇便阅读,出版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本《史记》在校点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将中华本与底本金陵本相校,时可见底本不误而中华本误排者。中华本《史记》初版于1959年,1982年再版,改正了初版的一些讹误,理当后出转精,然而时有初版不误而再版反误的情况。笔者在研读之时偶有发现,随手记之,现今整理成文,虽微细,仍望为今日重新修订点校本《史记》提供参考。

(1)《五帝本纪》:“文祖者,尧大祖也。”《正义》:“玄矩者,黑帝汁光纪之府,名曰玄矩。矩,法也。水精玄味,能权轻重,故谓之玄矩。周曰玄堂。”(1/24/1,此为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2年第二版第 16次印刷本册数页数行数,下同)。

今案:“玄味”,各本皆作“玄昧”,金陵本同,中华本形近误排作“味”。上文云“火精光明”、“土精澄静”,此云“水精玄昧”,玄,黑也,昧,闇也,与“光明”“澄静”皆为并列合成词,作“玄味”显误。五行之水与五色之黑相配,《夏本纪》:“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正义》注:“玄,水色。”[1,p77]故此云“水精玄昧”。

(2)《夏本纪》:“三危既度,三苗大序。”《集解》:“孔安国曰:‘西裔之山己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序,禹之功也。’”(1/66/16)

今案:“己”,中华本初版及金陵本同。“己”字误,当作“已”。“已”释“既”也。

(3)《六国年表》卷末《索隐述赞》:“三卿分晋,八代與嬀。”(2/758/11)

今案:“與”,初版作“興”,与金陵本、明毛晋汲古阁刻《索隐》单本(以下简称毛刻单本)同。“與”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4)《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汝阴”:“元鼎二年,侯颇坐尚公主,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3/884/8)

今案:初版“罪”下有逗号。“与父御婢奸罪”属上更佳,按全表标点惯例,“自杀”二字往往单列。

(5)《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吕”:“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3/888/2)

今案:“定”下衍逗号,初版无。“还定三秦”一句在《史记》中多次出现。《项羽本纪》:“是时,汉还定三秦。”[1,p321]《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芒侯”:“入汉,还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侯。”[1,p914]《荆燕世家》:“汉王元年,还定三秦。”[1,p1993]《曹相国世家》:“从还定三秦。”[1,p2024]例多不备举。

(7)《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宣平”:“罪,绝。”(3/950/8)同卷“长脩侯”:“罪绝。”(3/956/7)

今案:两处文字相同而标点不同,一有逗号断开,一无逗号,宜统一。

(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穀陵”:“定侯冯溪元年。”《索隐》:“表也‘冯溪’。”(3/968/3)

今案:“也”,初版作“作”,与金陵本同,是。

(9)《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阳河”:“齐哀侯元年。”《索隐》:“阳河齐侯卞䜣;汉表作‘其石’。”(3/980/3)

今案:“䜣”下分号当作句号。“阳河齐侯卞䜣”六字为毛刻单本标字。中华本《史记》《点校后记》云:“张文虎把单刻索隐本所出史文跟其它刻本不一样的,都给纳入索隐注文中。……我们标点的时候没有办法用某种符号来表明,只给加上个句号就算了。”[1,p17]依其例,此六字后亦当点句号。

(10)《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乐通”:“《索隐》韦昭云,‘在临淮高平。’”(3/1047/1)

今案:“云”字下初版作冒号,是。

(11)《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騠兹”:“四年十一月丁卯侯稽谷姑元年。”(3/1055/7)

今案:初版“丁卯”下有逗号,为长。

(12)《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太始元年”《集解》:“班固云:‘司马迁记事讫于天汉’,自此已后,后人所续。”(3/1142/1)

今案:“云”下冒号当删。按标点使用通例,此句为不完全引用,不用冒号。

(13)《乐书》“其舞行级远”《正义》:“行音胡郎反。级音子卫反。本,或作‘缀’,音同。”(1198/7)

今案:“本”上句号宜改逗号,“本”下逗号衍,“本或作”连读。“本或作”乃注文列版本异文之常语。《正义》之意,谓有本“级”字或作“缀”也,非谓“本”字或作“缀”,且史文中并无“本”字。

(14)《律书》:“寅九分八。”《索隐》:“十二律以黄锺为主,黄锺长九寸,太族长八寸,寅九分八,即是林锺三分益一,上生太蔟之义也。”(4/1250/14)

今案:“族”,初版作“蔟”,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族”字形近而误,初版是也。

(15)《天官书》:“涒灘岁。”《索隐》:“涒涒岁。尔雅云‘在申为涒’。李巡曰:‘涒,物吐秀倾垂之貌也。’涒音他昆反,音他丹反。”(4/1315/2)

(16)《封禅书》:“登熊耳山。”《索隐》:“或示弘农熊耳。”(4/1363/3)

今案:“示”,初版作“云”,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示”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17)《宋微子世家》:“武王封纣子武庚 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5/1611/1)

今案:中华本第二版“武庚”“禄父”分标专名线,初版同。“武庚禄父”为一人,专名线不当断开。《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1,p108]中华本初版于“庚”下点顿号,以“武庚禄父”为二人,误,再版改正。此处乃改之未尽者。

(18)《晋世家》“晋唐叔虞者”《索隐》:“然晋初對于唐,故称晋唐叔虞也。”(5/1635/6)

今案:“對”,初版作“封”,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對”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19)《晋世家》“取晋汪以归”《索隐》:“彭衙在邰阳北,汪不知所在。”(5/1671/2)

今案:“邰”,初版作“郃”,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

(20)《越王勾践世家》:“子王之侯立。”《索隐》:“乐资云‘号白无颛’。”(5/1748/1)

今案:“白”,初版作“曰”,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白”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21)《韩世家》“韩相国谓陈筮曰”《集解》:“徐广曰:‘一作“筌”。’”《索隐》:“徐广云一作‘筌’。《战国策》作‘田荼’。”(6/1877/10)

今案:后一“筌”字,初版作“荃”,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

(22)《田敬仲完世家》“住建共者客耶”《索隐》:“谓是建客邪,客说建住言遂乃失策,今建迁共。”(6/1903/6)

今案:“今”,初版作“令”,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今”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23)《伯夷列传》:“太史公引此等得感者,欲见述作之意,令万物有睹也。”(6/2128/10)

今案:“得”,初版作“相”,与金陵本同。《正义》前句云“故相感应也”,此作“相”字是。

(24)《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撠。”《索隐》:“按:撠,以手撠刺人。”(7/2164/2)

今案:清武英殿本(以下简称殿本)“以”上有“谓”字,“手”下有“持”字,“人”下有“也”字。中华本、金陵本脱“持”字,致《索隐》之说难解。

(25)《苏秦列传》“厮徒十万”《索隐》:“厮音斯。谓厮养之卒。斯,养马之贱者,今起为之卒。”(7/2256/9)

今案:殿本“为之”作“之为”。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耿、庆、彭、游、凌、殿:‘为之’互倒。”[2]“今起为之卒”,于义难解。《索隐》之意,当谓厮徒本为养马之贱者,今起用之以为卒。他本“之为”是,当从之乙正。

(26)《苏秦列传》“而不食乌喙者”《正义》:“《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乌啄,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7/2264/3)

今案:《广雅·释草》:“□,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荝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王念孙《疏证》:“□,《玉篇》作□。奚毒,一作鸡毒。《淮南·主术训》云:‘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3]此以“□奚”连读,标作:“□奚,毒附子也。”乃不知“奚毒”为一词,或作“鸡毒”,与“□”同物而异名。当标作:“□,奚毒,附子也。”

(27)《樗里子甘茂列传》“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索隐》:“则焦与曲沃同在十一年明矣。”(7/2308/5)

今案:殿本“明”上有“拔”字,他本并有此字,意较完备,可从。

(28)《鲁仲连邹阳列传》:“权使其士,虏使其民。”《索隐》:“言秦人以权诈使其战士,以怒虏使其人。言无恩以恤下。”(8/2461/13)

今案:“怒”,初版作“奴”,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怒”字误。

(29)《屈原贾生列传》:“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索隐》:“徐广曰:‘楚怀王十六年,张仪来相;十七年,秦败屈匄。’”(8/2483/15)

今案:此条《索隐》注不见于毛刻单本,疑当是《集解》,误作《索隐》。

(30)《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索隐》:“案:诸书并云十月为岁首,不言以十月为正月。古今注示云‘群臣始朝十月’也。”(8/2724/1)

今案:“示”,初版作“亦”,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示”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31)《魏其武安侯列传》:“沾沾自喜耳,多易。”《集解》:“徐广曰:‘沾,一作“怗”。又昌兼反,又当牒反。’”《集解》:“张晏曰:‘沾沾,言自整顿也。多易,多轻易之行也。或曰沾音幨也。’”《索隐》:“沾音襜,又音当牒反。小颜音他兼反。幨音如字,又天牒反。幨音尺占反。”(9/2841/8)

今案:《索隐》注二句中一云“幨音如字”,一云“幨音尺占反”,其两“幨”字当有一误。毛刻单本《索隐》有三条注:“沾沾:音襜,又音当牒反。小颜音他兼反。”“注一作怗:音如字,又天牒反。”“注怗音憺:音尺占反。”金陵本合毛刻单本三注为一注,而不慎致误。疑前“幨”字当作“怗”。后文“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索隐》:“襜,尺占反。”[1,p2855]可为旁证。

(32)《韩长儒列传》:“廷尉当恢逗桡,当斩。”《索隐》:“案:劭云‘逗,曲行而避敌,音豆’。又音住,住谓留止也。桡,屈弱也,女孝反。一云桡,顾望也。”(9/2863/8)

今案:“劭”前脱“应”字,毛刻单本有,金陵本脱,而为中华本所承。

(33)《司马相如列传》:“轶野马而□騊駼。”《索隐》:“轊騊駼。上音卫。轊,车轴头也。”(9/3010/10)

今案:“轊”,初版作“䡺”,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

(34)《佞幸列传》卷末《索隐述赞》:“冠䴊入侍,傳粉承恩。”(10/3196/6)

今案:“傳”,初版作“傅”,与金陵本、毛刻单本同。“傳”字形近而误,初版是。

(35)《太史公自序》:“文身断发,鼋鱓与处。”《索隐》:“蚖鱓、元鼍二音。”(10/3309/15)

今案:“鱓”下顿号误,“蚖鱓”二字乃金陵本所出毛刻单本标字,依中华本点校后记所定体例,此处当点句号。

(36)《史记正义·论字例》:“‘餐’侧出‘头’。”(10/14/14)

今案:“头”字不当加引号。“出头”为一语,谓“餐”字左上所从之“歺”,或有一横左出头作“歹”者也。

猜你喜欢

年表逗号金陵
年表
逗号
王锡良年表
逗号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石鲁年表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自傲的逗号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