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
2011-03-18张英
张 英
(淮海工学院图书馆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据《京华时报》2008年1月21日报道,北京某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因为不满学生将图书馆的网线插入自己的电脑上网使用,将网线拔下后用其抽打该学生[1]。程焕文先生认为其行为“如此猖狂!如此野蛮!如此无知!如此败类!如此令人发指!如此世界罕见!”[2]笔者暂不对该行为做职业、人性和道德上的评判,仅从图书馆服务的角度来看,该事件折射出了某些图书馆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细节疏漏和服务水平低下等情况。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献服务,甚至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数字文献服务,而是要顺应不断更新的读者需求,开展融入时代、更贴近读者的服务,微服务就是其中的一种。微服务契合了蓝海战略[3]的诸多要素,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图书馆微服务与蓝海战略
1.1 什么是微服务?
相对于图书馆目前开展的服务而言,微服务是全新的概念。虽然个别图书馆已有一些的实践,但是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上属于一个未知的领域。图书馆微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阅读服务,它依托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发挥了图书馆特有的文献资源服务优势,符合读者最新的阅读习惯,注重对碎片化、即时化信息的收集、梳理和发布。微服务更适合习惯于网络化生存的年轻一代,其特征是短小精悍、注重细节、着眼于读者体验,使读者满意度呈现最大化。
1.2 蓝海战略概述
蓝海战略是经济学术语,它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即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即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3]。
1.3 微服务的蓝海特质
(1)微服务是差异化的
在互联网化和泛媒体化的环境下,读者的需求早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不同,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微服务构筑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微服务通道直接提交需求信息;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信息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毫无疑问,这种服务是个别的,是具有差异性的,开创了新的服务空间。
(2)微服务是贴近读者的
微服务设计的基础是以读者为核心。微服务所依托的最新数字技术,让微服务达到了全天候、全方位、无障碍,将服务延伸到读者的桌面和手中,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更顺畅、灵活、直接。微服务的一切围绕读者需求的特点,体现了图书馆“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3)微服务是代表未来的
移动阅读人群在以几何级数壮大,现有的阅读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且呈迅速扩大之势,这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自由、开放、共享、互动的服务理念代表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必将催生未来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
2 微服务的基本范畴
随着网络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微服务与图书馆人性化发展趋势存在着天生的共通性。传统服务本身的局限性,给微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微服务也从不同侧面间接地推动了传统服务的改进和创新。当然,微服务不是传统服务的“简化版”,而是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崭新的服务。
2.1 围绕某个个体的个性化服务
传统服务强调的是为读者整体的服务,服务模式是大众的、普适的,对个性化需求考虑较少。微服务是将读者细分,每个读者都可以被看成是图书馆服务中的一个分子或一个细胞,为个体读者提供满足个人工作、学习、娱乐等多种特殊需求的功能性服务。微服务融入了读者需求,更方便读者对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保证所需信息实时推送到读者面前,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体现了Web2.0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趋势和功能。
2.2 围绕某个专题的专门化服务
当网络信息越来越丰富、资源日益多元化之时,读者无力也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很快找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散状分布、稍纵即逝的微内容。即使是相对专业的数据库,也存在收录内容范围太广、分类过粗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信息服务人员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对这些资源进行检索、整序、定制和筛选,去除与任务无关的信息,将有用的信息按照任务要求和专业特征整理归类,形成相对集中有序的、细化的专题知识数据库,方便读者随时获取。
2.3 围绕某个载体的特殊化服务
纸质图书早已不是唯一的内容载体,新型载体层出不穷,特别是近期,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都可作为阅读载体,而且花样翻新、争奇斗艳,具有易用性、便携性、多样性等方面优点,广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爱。开发针对新型载体的服务平台,提供具有图书馆特点的内容服务,实现与手机等阅读载体的无缝链接,这将对图书馆服务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2.4 围绕某个群体的差异化服务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水平的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对这些需求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特点,分别开展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服务。例如,社会上越来越庞大的“考证族”、“考研族”、“考碗族”等,他们的需求比较一致,即各种考试信息。这些信息时效性强,考完即废。为他们提供的信息必须新颖、全面、准确、实用,只要所提供的服务对通过考试有帮助,就达到了目的。为不同需求的特定目标读者群提供微服务是今后图书馆服务的一个研究方向。
3 微服务的实现途径
2008年12月,美国著名评论家、《搜索》的作者约翰·巴特利预言:搜索领域就要进行一场重要的革命,搜索将从静态转为动态[4]。在Web2.0时代,微服务使知识传播从“教会式”的布道变成了“议会式”的探讨,也使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实现了点对点、多点对多点,这无疑将开拓出一个更为动态的、交互的、开放的、充满弹性的空间。
3.1 创新微服务理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4.2亿,手机网民2.77亿[5]。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快餐式”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网络的轻松、方便、容易让人接受等特点符合现代人的习惯和心理特点,为我们架构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开放的、去中心化的平台,使信息的交互更加简单、便捷。“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碎片化的时代”[6]。微服务正是伴随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图书馆通过微服务可以与读者共同建设资源,降低获取资源的成本,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读者建立良性的沟通互动机制,更方便地主动推介阅读资源,引导读者发现阅读资源;吸纳读者的智慧来补充和改进图书馆服务,形成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7]。图书馆改变了读者旁观者的地位,还给了读者应有的权利;反过来,读者的广泛参与也可能改变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日益边缘化的地位。图书馆如果具有了微服务的理念,相信读者就不会在图书馆中找不到一个上网的插口,图书馆领导更不会因为限制上网而与读者发生冲突。
3.2 创造微阅读氛围
微服务的理念主要是通过服务微阅读来实现的。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其阅读内容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了文本、图片、声频、视频等一切能记录知识的符号。而链接使所有的符号融合成一体,构成了一种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微阅读不需要正襟危坐在桌前的黄卷青灯旁,而可以在行进中看、听、写,与千里之外的人讨论。IT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电脑、阅读器等阅读工具与网络的无缝链接,给了微阅读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适应社会生活高速化快节奏的需要,则是微阅读盛行的内在动力。微阅读使传统阅读方式面临挑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本身,是一种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有效方式[8]。
3.3 创建微内容平台
内容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微服务同样需要微内容的支撑。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我国图书馆网络已经具备了拓展服务的能力。RSS、SNS、BBS、博客、微博这些最流行的Web2.0工具已经开始在图书馆领域运用,使图书馆嵌入用户环境成为可能[9]。尽管这些服务还仅仅局限于书目查询、预约借书、过期催还等简单的基础服务环节,并且微阅读服务在部分大型图书馆也刚刚起步,但从技术上说,微内容的聚合与推送功能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微内容的聚合工具主要有Tag、RSS、Friendfeed等, 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工具从多个信息源或站点搜集最新动态;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自己在信息整序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海量信息经过梳理、分析、处理后,在一个平台中提供给读者;读者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等)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这个平台索取和发布信息。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动态的、实时的,但必须是稳定的、便于读者浏览和使用的,这是图书馆系统集成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微服务是一种“短、平、快”的服务方式,只可能满足读者的部分需求,读者的不同需求甚至是主要需求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模式实现。因此,每个图书馆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微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避免走上同质化的老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云计算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只要我们高擎“读者第一”的大旗,多渠道、多角度地实施诸如微服务等贴近读者的举措,图书馆服务必将开创自由、共享、开放的一片“蓝海”。
[1]任冠军.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用网线抽打学生后拒不承认[EB/OL] .[2011-01-21].http://news.163.com/08/0121/03/42MTJVFH00011229.html.
[2]程焕文.图书馆副馆长暴打学生致伤[EB/OL]. [2011-01-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85i7.html.
[3]钱 金, 莫博涅.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 开创全新市场[M].吉宓,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4.
[4]马海瑞.Twritter:颠覆谷歌霸权?[J].经营者, 2009 (S3):19.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7-15]. http://tech.sina.com.cn/z/cnnic26/index.shtml.
[6]刘菁菁.微博客, 碎片化沟通时代来临[EB/OL]. [2011-01-21].http://tech.sina.com.cn/b/2009-10-19/16051101485.shtml.
[7]耿晓光, 安东梅. 微阅读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长尾”效应[J].图书馆杂志, 2010(12):14-16.
[8]曾 妍. 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能性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2):70-72.
[9]何艳宁, 郑建明, 胡唐明.人文精神视角下我国图书馆用户“长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