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03-18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王 妍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焦作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 妍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对焦作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健全心理健康机制、创建和谐氛围等相应对策。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社会迅速发展为人们带来巨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压力和疾患。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坚阶层,其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拓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提升,高校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在压力与诉求,承担着与日剧增的内在心理负荷,虽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正常,但也已经表现出令人担忧的境况。

一、研究现状

刘凤辉于2006年对辽宁省四所高职院校近300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有 15.78%的被调查者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1]。马学伶于2006~2007年对甘肃省八所高校168名高校教师的研究结果表明,有36.31%的教师感到精神抑郁,42.26%的教师长期处于焦虑状态,29.76%的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示担心,32.74%的教师由于职业压力而身心疲惫[2]。甘静等人于2007年对内蒙古11所高校1 100名教师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45.9%的教师心理症状呈阳性,11%的教师心理症状呈中度以上阳性[3]。暨南大学医学院于2002年6、7月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全省19所高校的9 600人,调查结果表明,广东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健康状态比率为: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全省高校亚健康发生率为69.18%[4]。

上述研究反映了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不同地区高校教师均表现出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部分高校教师存在中等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观,甚至表现出加剧发展的趋势[5]。

二、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目的:对焦作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其目的是引起高校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并为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

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选用目前研究中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0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 躯体化症状

调查显示,150名教师中有43%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如腰酸背痛、乏力、经常失眠、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躯体症状相当严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影响到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心态、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会引起严重的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威胁生命。近几年大学教师因病英年早逝或自杀现象就是极端表现。

2. 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显示,焦作市几所高校教师人际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表现为敏感、固执、多疑,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缺乏良好的人际支持群体,人际交往范围窄并且比较单纯。这种现象和高校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工作性质和特点等有关。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负担加重,职业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3. 生活方式不够科学

调查显示,45.3%的人生活无规律,常常一日三餐不定时,且经常熬夜。睡眠状况调查发现:平均每天睡眠在6小时以下的占26 %。坚持每天锻炼的仅占12.6 %,无规律、随意锻炼的占42.8 %;很少或根本不锻炼的占28 %。饮食结构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比较讲究饮食结构的仅42.9%,有一半多的教师不太讲究或根本不讲究。不讲究饮食结构的群体,高血脂的患病率为11.5%,比讲究饮食结构的群体高出了近2倍,平时比较讲究饮食结构的教师高血脂的患病率仅为6.2%。34.2%的男教师有吸烟的习惯,72.6%的有饮酒的习惯,其中经常吸烟、饮酒的分别占12.5%和9.8%。嗜烟、嗜酒者分别占1.8%和0.5%。烟酒过度也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可见,高校教师的生活方式不够科学,还需要改善。

4. 自身健康意识欠缺

从教师体检的情况来看,能做到每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体检的仅占38.4%,有六成多的教师体检的周期是两年一次或更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师的健康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在对“你不做体检的原因”的回答上有近30%的教师认为没必要,表示没有时间的占25.7%,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忽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

1. 社会转型给高校教师带来新的压力

改革开放和教育文化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快速适应这种文化转型,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他们在文化变迁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压力[2]。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资源更加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精力超越学生所获取的内容才能实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冲击到高校教师的心理状态。从高校环境来看,改革使高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高校教师面临着更严峻的现实。职务职称终身制的破除,职称评审,收入差距拉大。有些学校实行竞聘上岗,在这种环境中,不管是有岗的还是没岗的,不管是收入高的还是收入低的,都会有巨大的压力。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科研能力导向,不少教师投入了超限的心理资源。

2. 职业压力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此次调查中有40.7%的教师认为压力太大。压力源排在前四位的是:科研任务重、工作负荷大、晋升职称压力和学历提升压力,均来自工作方面。年轻教师存在工作适应性困难,许多年轻教师在校学习时学习成绩优秀,但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常常因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而面临较大心理压力。有的教师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往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一旦工作遇到诸多难题,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此外,也有来自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方面的压力,如: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全员评教、挂牌选课、各类评比等。此次调查还发现有 21%的高校教师对自己所在院校的发展前景比较担忧,特别是人事代理人员的压力更大一些。

3. 健康意识影响身心健康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意识来自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部分健康意识较强的教师非常关注体育锻炼和日常的健康知识。此外,饮食、作息等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4. 家庭因素影响日益突出

有 48.9%的高校教师把家庭因素排在了压力的重要位置,特别是中年教师。对于中年教师来说,生理上的特征使他们的记忆力逐渐减退,接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逐渐下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35岁以下教师与其他三个年龄段教师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三个年龄段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子女教育是困扰整个中年教师群体的一大问题。

5. 内外因素时常会威胁到高校教师的自尊心

来自内部的因素往往反映在教师对自身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的评估上。一是教育的长期性、全面性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要比其他职业承受更多的压力;二是职称评定所引发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职业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所带来的社会适应不良。教师大部分时间与学生在一起,缺少与外界环境的交流机会,无法寻求到适当的社会宣泄途径和心理慰藉。来自外部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对教师工作成果的评价上,高校教师每学期结束要接受全员评教,面临学生对自己是否认同,面临家长、社会及校领导对自己的评价,这些经常会使教师感到有危及自尊心的危险,从而产生焦虑。

五、增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诊断机制

建立专门的教师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健康专家对教师的心理危机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把握不同教师心理危机的具体成因,对症下药,使教师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 提供公平竞争和宽松和谐的氛围

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在分配制度、奖罚制度、人事制度的合理化和评优制度的科学化上多下些功夫。在各项改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人性化。要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产生心理认同,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各项改革措施。学校还应该增加经济投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组织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3. 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教师应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充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学会自我接纳;合理安排工作,防止过分疲劳;学会自我调节,缓解各种不良情绪;增强保健意识,涉猎心理健康知识。

[1] 田淑梅,裘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75-76.

[2] 秦彧.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探源[J].教育探索,2005,(2)∶104-105.

[3] 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116-121.

[4] 张海燕.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325-327.

[5] 曹佳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立[J].经济师, 2003,(9)∶92-93.

[6] 孙天威,王晓平.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8)∶131-132.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娟)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olleg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Jiaozuo

WANG Yan

(Wanfang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enan Poly Technique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The current colleg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Jiaozuo,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teachers were not good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 lifestyle and etc, and some countermeasurement were brought out such as per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system, counstructing harmonic atmosfere.

colleg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status; investigation

2010-09-01

王妍(1984-),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学。

C912.6

A

1009-9115(2011)03-0150-0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心理感受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