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韵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部分合变化及其性质

2011-03-18蔡丽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韵部韵尾广韵

蔡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语言学研究

《音韵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部分合变化及其性质

蔡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通过梳理《音韵日月灯》“今韵”的音注材料,挖掘其韵母系统中不符106韵的例外音变现象,比较相关韵书韵图,探求这些变化的性质。

音韵日月灯;韵部;性质

《音韵日月灯》(以下简称《日月灯》)成书于公元1633年,吕维祺著,吕吉儒诠。该书继承了前修时彦将等韵图和韵书的编撰形式相结合的做法,横列三十六母,纵列106韵,以表明该书“今韵”的音系架构,古往今来蒙蔽了不少学者。经过深入审读该书,发现该书“今韵”的韵母系统暗藏了一些不同于106韵的韵部分合变化情况。为更全面地认识这部韵作的研究价值,我们有必要深入地考察这些变化的性质。

一、《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部分合变化

《日月灯》今韵表面上区别于传统平水韵的地方是十二个分读法,这“十二个分读法”是从作者认为“当分而合”的十二个韵部分出的,它们是:平声虞之模,元之魂痕,麻之遮;上声麌之姥,阮之慁狠,马之者;去声遇之暮,愿之混恨,祃之蔗;入声月之没,陌之昔,职之德。它们在《日月灯》今韵中受限于一百零六韵的系统架构虽然没有单独列韵,但与所属的韵部是对立的。不仅如此,通过考察全书的切语、直音等音注材料,我们还发现《日月灯》今韵所表现的韵部分合变化远远不只这十二个分读法。下文,我们将逐一考察这些变化(举平以赅上去)。

(一)通摄

1. 东冬合一,庚耕合二,东钟合三(唇音)韵母混同

例 1 平声一东合口并一,莑,蒲红切,《广韵》属钟韵合口滂三,敷容切;

例 2 上声二肿合口端一,湩,覩勇切,音同董,《广韵》董,董韵合口端一,多动切;

例 3 平声八庚合口明二,盲,眉庚切,音同蒙,《广韵》蒙,东韵合口明一,莫红切;

此外,根据例1钟韵三等字并入东韵一等字,我们可以知道东钟部唇音合口三等字已有了细音变洪音的现象。

2. 东钟合三(除精组)、庚清合三、青合四喉牙音韵母混同

例 4 平声八庚合口喻四,营,余倾切,音同融,《广韵》融,东韵合口以三,以戎切,且营,原属《广韵》清韵合口;

例 5 平声九青合口匣四,萤,户扃切,音同雄,《广韵》雄,东韵合口云三,羽弓切。

(二)江摄(江韵分开合口,江宕未合流)

《日月灯》除上声讲韵由于仅唇牙喉音有字,只有开口无合口外,平声江韵和去声降韵以及入声觉韵按声母的类别分开口和合口,其中唇牙喉音字为开口,舌齿音字为合口。可见,《日月灯》实际语音中江韵舌齿音字受声母影响,韵母已经有了变化。但主元音和阳唐韵合口字大概仍有[ɔ]和[ɑ]的区别,因此《日月灯》中并没有江阳唐合口字混并或混切的现象,即江阳唐合口字仍未合流。众所周知,早在《中原音韵》时代,江宕两摄已于北方官话口语音完成合流,由此看来,此处江宕分立若不是作者的方音所存,便是作者囿于传统读书音的限制。

(三)止摄

1. 支脂开三(除精知照系字及日母外)、齐开四与废韵( 、刈、艾三字)韵母混同

例 6 上声八荠开口并四,陛,部比切,《广韵》比,纸韵开口并四重纽,毗必切。

例 7 去声霁韵开口影三,饐,于例切,《广韵》原属至韵开口影三重纽,乙冀切。

例 8 去声队韵开口疑三,乂、刈、艾,鱼刈切,《广韵》原属废韵开口疑三,鱼肺切。

例8,“乂、刈、艾”下,则另有小注云:“□订吉孺按疑三乂、刈、艾字不类队,应读霁韵疑三“劓”字,在《等子》实一母也。”实际上“劓”在《广韵》属至韵疑母重纽三等。可见,《日月灯》虽然将废韵开口三等字“乂、刈、艾”并入队韵开口,但实际已读同至韵开口三等字了。

2. 齐合四、支脂合三、微合三(除唇音)、灰合一合三(除唇音)、祭合三、废合三、泰合一韵母混同

例 9 去声八霁合口见四,桂,古惠切,音同季,《广韵》季,寘韵合口见四重纽,居悸切。

例10 去声八霁合口邪四,篲,似锐切,音同遂,《广韵》遂,寘韵合口邪三,徐醉切;且篲原属《广韵》祭韵合口邪三,祥岁切。

例11 去声五未合口喻三,胃,于位切,音同伪,《广韵》伪,寘韵合口疑三重纽,危睡切;且位,寘韵合口,于愧切。

例12 去声十一队合口影三,秽,乌胃切,《广韵》胃,未韵合口云三,于贵切,且秽,原属《广韵》废韵合口影三,于废切。

例13 去声九泰合口端一,祋,都外切,音同对,《广韵》对,队韵合口端一,都队切。

上述例子中,例13泰韵合口一等读同对韵合口一等说明泰韵合口韵母主元音已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在《日月灯》同时代的《交泰韵》中也有发现。

3. 灰合一(唇音)、微合三(唇音)、泰开一(唇音)韵母混同

例14 去声十一队合口明一,沬,莫佩切,《广韵》属未韵合口明三,无沸切;

例15 去声九泰开口并一,旆,蒲昧切,《广韵》昧,队韵合口明一,莫佩切;

(四)遇摄

1. 鱼合三(除庄组)、虞合三(除非庄组)韵部合流

例16 上声麌韵澄三,柱,直主切,音同宁,《广韵》宁,语韵澄三,直吕切;

例17 去声七遇晓三,呴,吁句切,音同嘘,《广韵》嘘,御韵晓三,许御切;

例18 去声六御溪三,去,丘遇切,《广韵》遇,遇韵疑三,牛具切。

2. 模合一、鱼合三(庄组)、虞合三(非庄组)、尤侯(唇音)韵部合流

如:《同文铎》平声第一个分读法“虞之模”下有这样一段小注:“按虞模古分二韵,沈合为一。议者谓模不类虞,宜各分。故《洪武正韵》合虞于鱼,分模另出。今仍为一韵,但以模另附七虞之后,使读者知其有别,虽与虞为一,而实二之,亦所以尊王制,示同文也。上声麌之姥,去声遇之暮,入声月之没,职之德俱仿此。”可见作者认为从虞分出模,不单是“尊王制,示同文”,还因为模与虞实际读音有别。

然而,《同文铎》平声六鱼审母二等韵小注云:“吉儒按照二、穿二、床二、审二四母下字不类鱼,故《正韵》另立模韵属之,读者须知。”类似这样的注解还出现在上声六语照母二等韵和去声六御审母二等韵后。从这些小注可以看出《广韵》鱼韵的庄组字虽然在《日月灯》中仍列入鱼韵,但实际韵母并不读鱼。此外,我们还从《日月灯》切语的使用上发现了以模切鱼的现象,且这些鱼韵字仅限于庄组字。如:

例19 平声六鱼穿二,初,楚徂切,《广韵》徂,模韵,昨胡切。

例20 去声六御床二,助,士祚切,《广韵》祚,暮韵,昨误切。

除鱼韵庄组字外,我们还发现虞韵庄组字和非组字也已并入模,如:

例21 平声虞之模穿二,匆,窗隅切,《广韵》隅,虞韵,遇俱切;

例22 上声麌之姥非三,甫,方矩切,《广韵》矩,麌韵,俱雨切。

此外,吕吉儒《日月灯叙》云:“尤韵之浮桴谋牟皆读似虞。”这里的虞主要指的是虞韵中分出的虞之模韵,然而比照《广韵》:

浮/桴,尤韵开口并三,缚谋切;

谋/牟,尤韵开口明三,莫浮切;

可见,作者实际口语中尤韵唇音字韵母已经读同模。

(五)蟹摄( 泰开一非唇音韵母混同)

例23 十一队开口溪一,欬,丘盖切,《广韵》盖,泰韵开口见一,古太切;

例24 十一队开口影一,爱,于盖切,《广韵》盖,泰韵开口见一,古太切;

上述例子“欬”和“爱”实际是《广韵》的咍韵去声字,《日月灯》用《广韵》泰韵开口字切咍韵开口字,表明咍泰(非唇音)开口字在韵母的读音上有合流的现象。

(六)臻摄(真开三、欣开三、谆合三、文合三、魂合一韵部混同)

例25 平声文韵开口群三,勤,渠巾切,《广韵》巾,真韵重纽三等,居银切。

例26 上声轸韵开口明三,敏,眉隐切,《广韵》隐,隐韵三等,于谨切。

例27 平声元之魂痕合口来一,仑,庐昆切,《广韵》原属谆韵来三,力迍切。

例28 平声文韵合口见三,麇,拘云切,《广韵》原属谆韵见三重纽,居筠切。

《广韵》臻摄元魂痕三韵原彼此有别,且早在唐代实际语音中元韵便已从臻摄转到山摄,但平水韵为了作诗押韵,不顾实际语音仍将它们合为一韵。历来作旧诗的人最怕在这一韵出韵,因此有“该死十三元”之说。《日月灯》重将魂痕从元韵分出,魂痕合为一处,但开合有别,魂全归合口,痕全归开口,彼此不相混淆。不仅如此,魂韵字还与由细音转洪音的谆文韵合口字韵母合流,如上述三例。

此外,由于《日月灯》今韵-m韵尾已有演变为-n韵尾的事实,因此,臻摄实际还包含了《广韵》的深摄。

(七)山摄

1. 山开二、寒开一、桓合一、元合三(除喉牙),先开四、元开三、仙开三、覃谈开一、咸衔开二、盐严开三、凡合三韵母混同

例29 平声十三元合口敷三,翻,孚艰切,《广韵》艰,山韵开口二等,古闲切。

例30 声十四寒开口从一,残,财艰切,《广韵》艰,山韵开口二等,古闲切。

例31 去声十五翰合口明一,曼,莫半切,《广韵》属愿韵合口明三,无贩切。

例32 平声一先开口精四,戋,则前切,《广韵》属寒韵开口从一,昨干切。

例33 平声十三元开口三等,轩,虚延切,《广韵》延,仙韵开口三等,以然切。

例34 去声十四愿开口三等,建,经电切,《广韵》电,霰韵开口四等,堂练切。

例35 平声十五咸开口二等,嵌,丘衔切,音同龛,《广韵》龛,覃韵开口一等,口含切。

例36 去声二十九艳开口三等,剑,居欠切,《广韵》原属凡韵合口见母三等,居欠切。

上述例35覃谈开一与咸衔开二混同,例8盐严开三与凡合三混同,同时由于-m韵尾已演变为-n韵尾(见下文),因此,《日月灯》今韵咸摄也相应地并入山摄。

2. 删合二、仙合三、元合三(喉牙)、先合四(喉牙)韵母混同

例37 平声十五删合口审二,栓,数还切,《广韵》属仙韵合口生三,山员切;

例38 平声十三元合口三等,暄,呼渊切,《广韵》渊,先韵合口四等,乌玄切;

例39 上声十六铣合口四等,蜎,于远切,《广韵》远,阮韵合口三等,云阮切;

(八)效摄(豪开一肴开二混并)

例40 平声三肴疑二,嶅,牛交切,《广韵》原属豪韵疑一,五劳切;

例41 平声四豪疑一,磝,五劳切,《广韵》原属肴韵疑二,五交切;

(九)假摄(麻分出遮)

“麻之遮”是《日月灯》今韵的十二个分读法之一。《同文铎》“麻之遮”下小注云:“此因《正韵》分为二韵,故出此,以别之。其实麻遮原可同呼,无甚分析也。”可见,作者是依《正韵》将遮从麻中分出。这个遮韵除来自《广韵》麻开三外,还有果摄戈韵开口三等见母字和合口三等喉牙音字。如:

例 42 麻之遮开口见三,迦,居伽切,原属《广韵》戈韵开口见三,且《广韵》伽,戈韵开口群三,求迦切;

例 43 麻之遮合口群三,瘸,巨靴切,原属《广韵》戈韵合口群三,且《广韵》靴,戈韵合口群三,许戈切。

(十)梗摄

1. 庚耕开二(除喉音)、登开一(除唇音)韵母合流

例44 平声八庚开口二等,丁,中茎切,音同争,《广韵》争,耕韵开口二等,侧茎切,且丁,原属《广韵》耕韵开口知母二等,中茎切。

例45 去声二十四敬开口二等,榜,比孟切,音同迸,《广韵》迸,诤韵开口二等,北诤切。

例46 平声八庚开口二等,儜,泥耕切,音同能,《广韵》能,登韵开口一等,奴登切。

2. 庚开二(喉牙)、耕开二(影母)、庚清蒸开三、青开四韵母混同

例47 平声八庚开口四等,婴,于盈切,音同罂,《广韵》罂,耕韵开口二等,乌茎切,且婴,原属《广韵》清韵开口影母三等,于盈切。

例48 去声二十五径开口四等,胫,胡定切,音同行,《广韵》行,敬韵开口二等,下更切。

例49 平声八庚开口来三,伶,离呈切,《广韵》原属青韵开口来四,郎丁切。

例50 平声十蒸开口三等,征,陟陵切,音同贞,《广韵》迎,清韵开口三等,陟盈切。

例51 平声九青开口滂四,娉,普丁切,《广韵》原属清韵开口滂三,匹正切。

例52 平声十蒸开口三等,凝,鱼陵切,音同迎,《广韵》迎,庚韵开口三等重纽,语京切。

上述例47、例48喉牙音开口二等与相应的三四等混并,说明《日月灯》时期实际语音喉牙音开口二等韵已经有了腭化现象。

二、《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母其他变化

(一)-m韵尾消失

《同文铎》下平十五咸韵末小注云:“介儒按,覃、盐、咸三韵,与上声感琰豏,去声勘、艳、陷,入声合、叶、洽,在《等子》总名咸摄。咸摄凡二,不类他摄,前一类比照他摄开口,《等子》则注合口呼,而举世读如山摄开口,岂俗读之讹耶,抑后人妄注耶,后一摄比照他摄应属合口,《等子》则注独韵,而举世亦读如开口,未解何故,今姑从俗读,俱作开口呼,俟达者再订。”

又《同文铎》卷首一则“义例”云:“沈韵既失音等,复混开合,今依《等子》、《经世》等书正之。然《等子》亦有讹者,如平声之侵覃盐咸,上声之寝感琰豏,去声之沁勘艳陷,入声之缉合叶洽,本呼如山开摄,而《等子》深咸二摄皆作合摄,以《正韵》、《中原雅音》考之,俱宜改正开摄,袁子肩亦有宜作开摄之说,盖以天地自然之元音潜心调玩,当自得之,非强作异同也。”

根据上述论述,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吕氏本人并不了解平声之侵覃盐咸,上声之寝感琰豏,去声之沁勘艳陷,入声之缉合叶洽这些平上去入相承的-m尾韵在《等子》时期原本是读为合口的,后世读为开口是因为语音发生了变化,合口呼改读开口呼,-m韵尾也随之转变为-n韵尾了。

(二)入声韵的变化

1. -p、-t、-k三个塞音韵尾相互混同

(1)-t、-k韵尾混同

例53 质韵彻三,黜,丑律切,音同触,《广韵》触,烛韵,尺玉切。

例54 质韵澄三,术,直律切,音同逐,《广韵》逐,屋韵,直六切。

例55 物韵见三,屈,九句切,音同匊,《广韵》匊,屋韵,居六切。

例56 陌韵滂四,癖,匹僻切,音同匹,《广韵》匹,质韵,譬吉切。

例57 职韵精四,即,疾息切,音同疾,《广韵》疾,质韵,秦悉切。

例58 质韵开口见二,讫,居乞切,《广韵》属迄韵开口见三,居乞切。

(2)-t、-p韵尾混同

例59 叶韵溪三,箧,苦协切,音同挈,《广韵》挈,屑韵,苦结切。

例60 叶韵知三,辄,陟涉切,音同浙,《广韵》浙,薛韵,旨热切。

例61 叶韵影三,浥,乙业切,音同谒,《广韵》谒,月韵,于歇切。

(3)-k、-p韵尾混同

入声十四缉澄三,蛰,直力切,《广韵》力,职韵,林直切。

此外,《日月灯》今韵-m尾并入-n尾后,深咸两摄对应的入声韵(原来收-p尾)相继并入了山臻两摄的入声韵(原来收- k尾),因而两部分入声韵尾也混同了。

综上,《日月灯》今韵上述三个塞音韵尾两两混同说明入声韵尾读音已经趋同,但我们还不能就此断定入声韵尾已经完全消失,因为从上述分析看来此时的入声韵尾大概正在经历由弱化为喉塞音-□变为逐渐失去入声韵尾的阶段。

2. 部分入声韵变成阴声韵

如:去声六御疑三,御,鱼剧切;剧,《广韵》属入声陌韵,奇逆切。

上述例子用入声韵字切阴声韵,可以说明这个入声字入声韵尾已经消失,入声韵变读阴声韵。此外,吕吉儒《日月灯叙》云:“(在当时)屋韵之谷哭或读作孤枯,质韵之吉讫或读作基欺而平仄混。”“孤枯”属平声模韵字,“基欺”属平声支韵字,“谷哭”读“孤枯”,“吉讫”读“基欺”说明屋韵和质韵有些入声字已经失去入声韵尾,读音与相应的阴声韵相同了,所以吉儒氏才会认为这是“平仄混”。因此,我们认为《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语音中,部分入声韵已经失去入声韵尾转入阴声韵。

(三)韵母等呼的变化

根据《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母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韵母的等次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如一二等相混,三四等不分,此外还有三等字读同一等或二等的情形(例子可参看上文)。而这些正好说明《日月灯》时期的实际语音可能不再是传统的两呼,而是已经逐渐转变为四呼,或已经是四呼了。

三、《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部分合变化的性质

依上文分析,我们发现《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分合变化已经与106韵相去甚远,那么这些变化的性质究竟如何?宁忌浮先生《汉语韵书史·明代卷》(2009)一书在“吕维祺《同文铎》”①一节谈到《同文铎》“直音”所揭示的语音现象时,认为《同文铎》承袭了《诗韵辑略》129条“直音”,而《诗韵辑略》“直音”反映的是《古今韵会举要》时代的语音现象,因而,《同文铎》今韵的直音“似不宜与吕氏当时的语音等同”②。言下之意,宁先生认为《同文铎》的“直音”反映的不会是明末的实际语音。然而情况不同的是本文所考察的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分合变化不仅有来自“直音”材料,还有其他音注材料,如果宁先生所言属实,那么,《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分合变化是否也不反映明末实际语音呢?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就《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分合特点与一些相关韵书作了比较。

首先,与熊忠《古今韵会举要》(1297年)相比,《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变化的主要差别在于:

(1)《日月灯》今韵入声韵字不但大部分韵尾混同,而且已经出现入声韵尾脱落读同阴声韵的现象,而《韵会》只是入声韵尾混同;

(2)《日月灯》今韵喉牙音开口二等已出现腭化现象,《韵会》未见;

(3)虽然《日月灯》今韵与《韵会》在摄的分合上大致相同,但从具体韵部的归并来看,《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似乎要简化得多。

由以上三点来看,《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变化大概不会是《韵会》时代的语音。

其次,与毕拱宸的《韵略汇通》(1642年)相比,《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变化有如下不同:

(1)《日月灯》今韵江宕未合流,但分开合口,其中唇牙喉音字为开口,知庄组字为合口,而《汇通》江宕已合流;

(2)《日月灯》今韵山咸合摄,韵部混同,而《汇通》山咸两摄分山寒和先全两部;

(3)《日月灯》今韵入声韵尾混同为-□,有部分入声韵尾消失读同阴声韵,而《汇通》入声韵尾打破-p、-t、-k的界限一律读同喉塞音-□。

最后,再与徐孝《司马温公等韵图经》(1606)相比,《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实际韵部变化则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的差别:

(1)《日月灯》今韵江宕未合流,而《图经》江宕也已经合流;

(2)《图经》中《中原音韵》庚青部完全并入东钟部,《日月灯》庚青部只有部分并入东钟;

(3)《图经》入声韵完全消失,《日月灯》可能仍有部分入声韵存在喉塞韵尾-□;

(4)喉牙音开口二等韵于《图经》已基本完成腭化,在《日月灯》尚属局部现象;

(5)《图经》中《中原音韵》齐微和支思韵混同,其中支思韵分化出儿化韵,《日月灯》无此现象。

依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母分合变化既有与《汇通》韵系相合之处,又有与《图经》韵系相接近的地方。根据张玉来先生,《汇通》代表的是“存雅求正的普通话”,又根据陆志韦先生,《图经》是十七世纪初年官话北京音的真实记录,于是,我们推测《日月灯》今韵所反映的韵母分合变化在反映明末清初雅正的普通话的同时夹杂了作者的实际方音成分。

[注释]

①《音韵日月灯》正文主要由《韵母》、《同文铎》、《韵钥》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篇幅各不相同,但音系性质基本一致。《同文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研究也以这一部分为主。

② 参看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61-162)。

[1] 陆志韦,记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A].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4-84.

[2] 吕维祺.音韵日月灯[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小学类211册[C].山东∶齐鲁出版社,1997∶1-721.

[3] 李新魁.汉语等韵学.第1版[M].北京∶中华书局,1983∶382-383.

[4]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5] 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32-152.

[6] 张玉来.韵略汇通音系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The Changes and Phonological Nature of Rhymes Reflected in“Jinyun”of Yinyun Riyuedeng

CAI Li-hua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honetic notations of “Jinyun” of Yinyun Riyuedeng, it finds that “Jinyun” of Yinyun Riyuedeng has a lot of changes of rhyme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oetry rhymes(106 rhymes). Compared with some relative rhyming dictionaries and the rhyme table, we want to discover the phonological nature of these changes of rhymes.

Yinyun Riyuedeng; rhymes; phonological nature

2010-11-12

蔡丽华(1979-),女,福建霞浦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

H114

A

1009-9115(2011)03-0001-05

猜你喜欢

韵部韵尾广韵
安徽宁国云梯畲话入声韵尾探析
云南新堡壮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廉州话鼻音韵尾演变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李绅诗歌用韵考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