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陶瓷成就与现代陶艺价值取向及其意义
2011-03-18杨英才Yangyingcai
杨英才 Yangyingcai
石湾陶艺学会 佛山 528200
shiwangCerami c lear n fosha n 528200
略谈中国陶瓷成就与现代陶艺价值取向及其意义
杨英才 Yangyingcai
石湾陶艺学会 佛山 528200
shiwangCerami c lear n fosha n 528200
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近代发展状况来阐明: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瓷区恢复生产,高等院校开招以来。开启了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陶瓷工艺美术创作和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的陶瓷教育事业。随着国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力量的需求铸锭陶瓷艺术成为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各窑口传承了历代之精华,保持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涌现一批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现代陶艺家。这一时期我们叫现代陶艺时期。专业院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选择和改造陶艺语言方面是在传统工艺狭义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向广义媒介扩延。同时学术理论在选择和改造媒介上对艺术观念建构的意义,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介使得陶艺家的艺术观念、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这一时期以学院派观念艺术为代表的陶艺新秀的不断涌现。我们叫做当代陶艺时期。这样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近代陶瓷;传承;现代陶艺;创新;当代陶艺;观念;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换言之,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一种媒介。但艺术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它必须通过对物质媒介的选择和改造并作用于感官来完成。因此,作为精神活动的结果——艺术作品,具有物质性。艺术活动的过程也就是精神物质化的过程”。
今天全世界范围的人们和以往一样无不对东方china怀着崇敬的心情高度赞扬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艺术陶瓷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生生不息,哪怕朝代更迭,从未间断,忠实地记录中国人的生存智慧。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原始陶艺的记录年代不断再向远古推移。原始艺术作为形成中的艺术具有两个特点:(1)原始艺术中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的混淆。原始社会并没有独立的艺术活动,艺术生产混同于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或者作为其中一阶段(巫术、祭祀、记录),或者成为其中一部分(图腾、纹身、性舞)。祈求猎物、收成和人口增殖活动既是物质生产活动,也是艺术生产活动。(2)原始社会显然不存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分类,因此,原始艺术是一种混合状态的艺术。正因为艺术的混合状态也就使得原始人在利用媒介时处于一种生动状态。自然物、人工物品、人体本身、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运动的等等媒介都尽可为其所用。很显然,原始艺术在选择媒介上具有一种自发、混沌状态的广阔性”。
原始艺术的混合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而改变,艺术从功能性的实用活动中分离出来,艺术类型亦随之慢慢分化,但我们还是感觉到古老陶瓷在艺术性和功能性比较而言,虽然“阴阳”均等但还是“阳”统“阴”即艺术性大于实用性。中国陶瓷的这一特点一直伴随着全过程。这是中华民族个性所决定的,是在每一个物件上都要寄托以美好的感受和希望,讲究“吉祥如意”然后再赋予它使用功能。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信仰贯穿了整个陶瓷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民族的审美承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以国营的性质迅速在全国各瓷区召集熟练手艺的技术师傅恢复工艺生产。1955年,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陶瓷会议,决定恢复传统工艺瓷生产。神后第一陶瓷生产合作社主任刘保平根据会议精神和专家的建议,从外地请回钧瓷老艺人,试验钧瓷。1955年10月到1956年
10月,经过180多次试验,终于试烧钧瓷成功,并通过上海、广州、天津、青岛等口岸,销往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这是建国后神后钧瓷第一次出口。由于党的重视和色釉技艺人员的努力钻研,钧红烧成率提高了原质量也远远超过了历史水平。在失传八百多年后的宋代汝窑,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又获得了新生。建国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遵照周恩来总理“恢复汝瓷”的指示,经过几十年科技人员的奋力攻关,对汝窑遗址反复勘察,又经过多年试验,终于使汝瓷重放异彩。建国后,官窑醴陵瓷业生产逐步恢复,1954年醴陵瓷器公司成立,釉下五彩瓷恢复生产并且发展迅速。即后人所称“红色官窑”瓷,而后进入鼎盛期。德化瓷在明代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解放后,德化瓷业生产获得新生,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石湾公仔”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此时涌现出大批的陶塑名家,如黄炳、黄古珍、陈祖、陈渭岩、冯秩来、刘佐朝、潘玉书、霍津、廖作民、廖坚、区乾、刘传等。为石湾陶业创出了一片新开地。新中国成立后,石湾陶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得以迅速恢复,并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庄稼、刘泽棉、曾良、廖洪标等一大批传统陶艺大师。
改革开放以来,1958年国家在原景德镇瓷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改革开放给陶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全国美术院校陆续有陶艺专业的系、科工作室的设立,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前身)、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的陶瓷专业扩大为陶瓷系,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了陶瓷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也在94年成立陶艺工作室,实践研究生和本科生陶艺教育。另外还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相继成立工作室开展教学。30年来,老一辈陶艺家如祝大年、杨永善等在现代陶艺方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90年代初,景德镇陶瓷学院担起了“发扬传统开拓现代陶艺”的重任。在“中国办陶艺教育,必须研究和继承中国优秀的陶瓷艺术传统,不能因袭过去的教育方式,要学习研究和借鉴国外现代陶艺教育的先进经验。”除了资深教授姚永康以外,当时已攻读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吕品昌,已经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他是现代陶艺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还有李见深,他的硕士毕业答辩会精彩绝伦。这两位师出同门,珠联璧合,新思想新观念新作品轰动全院,深刻影响着后来者和全国其他艺术院校的师生,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进程。为当代陶艺的生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有在南方石湾的陶瓷艺术家曾鹏、曾力、梅文鼎、上海的罗小平,这些陶艺家都对传统陶瓷有深刻的了解,由衷的喜爱,在深厚传统艺术的土壤里吸收养份并开创新的样式,表现了现代陶艺的新生,具备了个人风格体现了艺术性、现代性、学术性。他们中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或受过高等教育中传统陶瓷艺术的薰陶,因此,中国的陶艺在一开始便与学院有着不解情缘。他们都在吸收西方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陶瓷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起了新的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邓福星在90年《陶瓷学院学报》这样写到“景德镇陶瓷学院26岁的青年教师吕品昌的陶艺新作,引起了观赏者的兴趣,作者从传统的陶瓷雕塑那种对物象的观照和模写,发展到对主观心象的重构和抒写。”
这一代陶艺家受传统陶瓷的熏陶,从醇厚传统庄严中融合现代审美之情趣,手法多样,思路广阔,其陶塑之美,美在创作者的一切感到皆来自于内心的触发,更蕴含着丰富且多姿的生活历练。善于将个人的气质、趣味、情感融入陶泥之中,表现出稳重、清秀、蕴籍流畅。多从传统经典故事、古代历史和民间传说中取材,造型、手法和施釉屡屡别出心裁,但又保持传统神韵和民族特点。
中国的当代陶艺应是从属于现代陶瓷艺术文明的一支,但她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开展表达和批评。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多样化的形式及不同的展示,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在90年代,首先是1991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继而是1995年的“景德镇国际陶艺研 讨会”,1998年5月在宜兴举办了由罗小平等人策划的规模更大、学术研讨更具深度的“98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同年秋在中国美术学院由刘正等人策划的“首届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也与观众见面。1999年岁初在广州美术馆由左正尧策划的“超越泥性——中国当代陶艺家学术邀请展”更是颇具水平。这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研讨性的展会,预示着中国的现代陶艺为当代陶艺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代陶艺是纯艺术形态。当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诉求和表达能力参与到观念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余洪斌的当代艺术陶艺作品《惑系列》具有代表性,看似惨烈的血腥味的作品在这里成为了被动的一种反视觉、反人性、反精神、状态下的暴力根生。而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也许具有两面性。其一是艺术家对社会状态认知的挪用或再造;其二是艺术家针对实事局势的投机心理。但是这里的残忍给予我们的是受难者为拯救国家人民所承受的苦难经历,艺术家所传递的是一种对抗至上强权的挣扎。它所反映的正义,适应于任何时代,任何文化,是真的艺术。面对今天的5.12地震,三鹿事件……等等等等的时事悲惨面,难道还要再创造新的恐怖和血腥以达到触目惊心的效果,畸形发展的审美让人不敢凝视。记忆深处的恐惧,不会是大家想要的真正伟大的艺术。艺术要披露,更要真实而不苟。但是艺术家自己首先要敢于自我正视。我们要反映的究竟是另人作呕的恐怖,还是芸芸众生所受到的不公正。我们要表达的是怯懦的无生的死亡?还是坚强生存争取自由的意义?
通过以上对中国陶瓷艺术所作的历时性描述、分析和阐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开启了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陶瓷艺术创作随着国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力量的需求注定陶瓷艺术成为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和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的陶瓷教育事业,在选择和改造陶艺语言方面是在传统工艺狭义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向广义媒介扩延。同时学术理论在选择和改造媒介上对艺术观念建构的意义,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介使得陶艺家的艺术观念、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
[1]陈松贤.陶艺的当代风格[J]新美术,1989(2)
[2]皮道坚.演绎泥性:中国当年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M]广东:广东美术馆,1999
[3]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左正尧.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广东陶艺[J]中国陶艺家,2007,第二期
ABOUTCHINESE PORCELAINACHIEVEMENTSAND MODERNCERAMICARTANDTHEIRSENSE OFVALUES
The mids t of a traditio n of th e essence ,to maintain th e distinc t loca l characteristic s an d challengin g the traditio n of innovatio n on th e basi s of moder n cerami c art,thi s perio d we cal l th e moder n cerami c time.Professional institute s in th e moder n cerami c ar t education ,an d cerami c ar t languag e is th e traditiona l proces s of th e specia l me dia on th e basi s of a vehicl e to an academic theory.The choic e an d refor m of mediu m of ar t ide a of organizing ,th e constant expansio n of th e medi a mad e in pottery.
Recen t ceramic;Inherited;M oder n ceramic;Innovation;Contemporar y Cerami c art;Idea;
杨英才,男,1967.2,1993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本科,现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哥弟窑 陶文化有限公司创意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