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赵均影宋钞本《古文苑》之文献价值

2011-03-18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3期
关键词:宋本张元济文苑

●孙 麒(上海师范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0234)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赵均影宋钞本《古文苑》[1](简称“藏本”,下同)九卷,纸色古黄,字大如钱,墨色如漆,覆写极精。卷首有张元济先生考证文字一通,卷末有何焯题识,曾经毛氏汲古阁、汪氏艺芸精舍、张元济先生等递藏,为海内外所罕见,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列第02190号。本文拟从版本学及校勘学角度,对该本之文献价值略作考述。

《古文苑》是一部诗文总集,世传北宋孙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之,传为唐人所编,收录自东周至南朝齐永明间文章二百六十余篇,其所录诗文,皆史传不载,《文选》未取者,在保存汉魏六朝文学史料及校勘辑佚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

《古文苑》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九卷本系统,一为二十一卷本系统。南宋淳熙间,韩元吉(无咎)编次为九卷,刻之婺州。至绍定时,章樵为之训注,并重新增补刊误,厘为二十一卷。樵序称“或裒断简以足其文,或校别集,首尾残阙、义理不属者姑存旧编……复取汉魏间文史册之所遗,以补其数,凡若干篇,厘为二十卷”云云,又有杂赋十四首及颂三首,以其文多不全,别为一卷,附于书末。由于九卷本无注,加之“句读聱牙,字画奇古,未有音释”(按:见章樵序),流传绝少。自婺州本后,仅有明仿宋淳熙刊本(按:清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2]称有“明仿宋淳熙刊本,每叶二十行,行十八字”,未见实物)、清嘉庆间孙星衍仿宋刊本[3](按:收入孙星衍辑《岱南阁丛书》,简称“岱南阁本”,下同)及覆刻本数种(按: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4]云“岱南阁本据宋淳熙本影刻,飞青阁覆岱南阁本,潮州郑氏龙溪精舍重刻岱南阁本,光绪间宜都杨守敬亦刻九卷本”),间有钞本传世。而章氏二十一卷本成书后,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5]所载,仅目前存世之明本就有成化本、弘治本、万历本等数种,清代《四库全书》、近代《四部丛刊》[6]《丛书集成初编》,乃至时下《中华再造善本》,所收录者皆为二十一卷本。

由于章序称二十一卷本“复取汉晋间文,史册之所遗,以补其数”,《四库总目》[7]认为其“则已非经龛之旧本矣”,岱南阁本顾广圻序亦称“淳熙间韩元吉记其末,云‘讹舛谬缺者,多不敢是正而补之’,盖传疑也,可谓慎矣。后此有章樵者为之注,改分廿一卷,移易篇第,增窜文句,夐非旧观”。学界对章樵训注之二十一卷本评价普遍不高,而多推重九卷本,故孙氏岱南阁本颇为学界所重。然宋刻九卷本原本流传绝少,今人难得一见。顾广圻序谓“然自前明以来,章本遍行,韩本殆绝”,所言不虚。今宋本九卷本《古文苑》仅赖数部钞本传世,内中尤以藏本为影钞且摹写最为精妙,笔画细腻,能依稀一睹宋版风貌,至为珍贵。

藏本钞者为明末吴县人赵均。均字灵均,其父宧光,字凡夫,为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于吴郡太仓留有一脉,即晚明吴郡赵氏家族。宧光之父一生悠游,择吴郡寒山而葬。宧光终生不仕,携妻儿隐居寒山,以高士名冠吴中。宧光通六书之学,著书数万卷。其妻陆卿子以诗名,为明代“吴门两大家”之一。均承家学,能诗善画,所配文淑亦善诗。一门诗画酬和,有“吴门三秀”之誉。清光绪《苏州府志·赵宧光传》[8]称“(宧光) 子均,字灵均,有志节。从父传六书之学,又从燕山僧见林授大梵字并诸字母,移日分夜,父子自相讲习,遂得其精。”《四库全书总目》称“宧光六书之学,虽强作解事,所著《说文长笺》,颇为论者所非。而篆隶笔法,尚能讲解。故均承其家学,亦喜搜求金石。”

藏本一函四册,蓝绫封面,封面书签篆书“古文苑九卷”五字。目录及卷一为第一册,卷二至卷三为第二册,卷四至卷六为第三册,卷七至卷九为第四册。全书用特制黄纸抄成,纸色古雅,墨色鲜亮,书品完好。正文半页十行,行十八字。正文字大如钱,极为古朴,《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9]“古文苑九卷影钞宋本”条中录孙岷自题识,称“赵凡夫藏宋刻《古文苑》一部,纸墨甚鲜,笔画端楷,深为宝重。灵均作双钩郭填法,临摹一本,友人叶林宗见而异之,较诸他刻殊不相同,因倩笔录成,藏之家塾。”笔者按,藏本钤有赵均多枚印记,应为赵均临摹之本,但非孙氏所称“双钩郭填法”,而系描红所成。

前有张元济先生手书跋文一通,并钤印三方:“重涉/浑水”(朱长)、“元济”(白长)、“戊戌党/锢孑遗”(朱长)。跋文全文如下:

是书宋淳熙初刻,为无注本。至绍定时,章樵为之训注,析为二十一卷,刊于嘉熙丙申。会淳祐重修,刊本乃存。二十年前余辑印《四部丛刊》,曾假诸铁琴铜剑楼瞿氏影印行世。瞿氏又有影写宋刻无注本,志称原刻本为赵凡夫旧藏,纸墨鲜明,字书端楷,其子灵均钩摹一本,叶林宗见而异之,录成一册。其后陆敕光又假诸林宗,命诸童子竭三日夜之力抄成,仅存其款式而已。是本钤有灵均名号印章,卷末并有手书宋讳半叶,盖即最初均摹之本。全书用朱笔校正,补缺订讹,备极矜慎。审其字迹与所录宋讳相类,疑即灵均所为。卷末有何义门跋,谓为毛斧季所赠。盖已由小宛堂而入于汲古阁矣。凡夫所藏宋刻,其后即不复见。今恐未必尚在人间,然则能窥见是书宋刻真面者,赖此而已,可不宝诸。甲申初春海盐张元济,时年七十又八。

跋文后为目录,次为正文,正文末为淳熙六年(1179年)韩元吉序文,序文如下:

世传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唐人所藏古文章一编,莫知谁氏录也,皆史传所不载,《文选》所未取,而间见于诸集及乐府,好事者因以《古文苑》目之。今次为九卷,可类观然。石鼓之诗,退之则以为孔子未见,不知所删者定何诗,且何自知其为宣王也。左氏载椒举之言,搜于岐阳,则成王尔。秦世诸刻,子长不尽著,抑亦有去取耶?汉初未有五言,而歌与乐章先有七言。苏李之作,果出于二子乎?以此编数首推之,意后代诗人命题以赋者,若韦孟尚四言,至郦炎乃五言也。夫文章远矣,唐虞之盛,赓歌始闻。魏晋以还,制作逾靡,学者思欲近古,于是其有考焉。惟讹舛谬缺者,多不敢是正而补之,盖传疑也。淳熙六年六月颖川韩元吉记。

序文后有手书宋讳半页,其右半行书云:

宋版讳字虽各本互有不同,然总不出此二十馀之字,录以留查。独《古文苑》及《林和靖集》讳者,又有“树”字,“眺”字,《唐文粹》亦讳“树”字。

其左半楷书录缺笔讳字二十馀,如下所示:

匡/胤/恒/祯、贞、徵、真、慎/曙/桓、完/构、购、覯/悙、敦/玄、瑗/镜、敬、惊/殷/弘/朗/勖/让/彀/树、竖/眺、窕

讳字旁钤有“赵/灵均”(白方),“赵均/私印”(白方),全书又朱笔订讹补阙,天头处亦时有批校,校语字迹、讳字字迹与正文皆极相似,恐如张元济先生所言,皆为赵均亲笔所书。

宋讳后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何焯题识:

此书赵灵均以油纸影写宋本,毛丈斧季所赠,后人珍惜之。康熙丙申秋日焯记。

藏本书内除上述赵均印、张元济印外,还钤有“汪印/士钟”(白方,目录页),“毛/晋”(上下连珠朱方,正文首页),“汲古/阁”(朱方,正文首页),“海宁陈/琰友年/氏曾观”(朱方,卷一末),“甄胄/天水氏/世家”(朱方,书末),“莲华/庄”(白方,书前空白页),“松韵/斋藏”(朱方,书前空白页)等。从收藏印鉴及前张元济、何焯等题识可知,藏本曾经汲古阁、汪氏艺芸精舍、瞿氏铁琴铜剑楼收藏,民国间张元济先生自常熟瞿氏借得,后辗转入本馆收藏。是书屡经名家收藏题跋,流传有绪,尤显难得。

近人雷梦水《古书经眼录》[10]“《古文苑》九卷”条,曾述其经眼宋淳熙间韩元吉刊本,“只取首尾二册与兰陵孙氏重刊宋本(按:即“岱南阁本”) 略为校勘,则此本行格字数俱同,亦有互异者……目录第四页第十五行,萧记室‘琛’宋本作‘深’;第二十行,‘沈右率约’宋本无‘右’字。‘虞驾部炎’,宋本无‘炎’字。第五页第一行‘谢文学眺’,宋本无‘眺’字;第二行‘王中书融’,宋本无‘融’字;‘萧记室琛’,宋本无‘琛’字。第三行‘刘中书绘’,宋本无‘绘’字。第四行‘别王丞僧孺’,宋本无‘孺’字。第七行‘谢文学眺’,宋本无‘眺’字。第八行‘王中融书’,宋本无‘融’字。第九行‘沈右率约’,宋本‘率’作‘军’,并无‘约’字。第十四行‘和王中书刘中书绘’,宋本无‘绘’字。第七页第十一行‘南巡颂’,宋本下有‘王粲’二字;又第十二行‘太庙颂’下‘王粲’二字,宋本无之。第九页第十五行‘愽’宋本作‘博’。卷一第三页第十五行墨丁,宋本作‘相’。第九页第十一行丝宋本作丝‘钩’,宋本作‘钓’;第十九行‘钩’,宋本作‘钓’。第十页第七行‘钩’,宋本作‘钓’;又第八行‘钩’,宋本作‘钓’。第十一页第五行‘扬’,宋本作‘杨’,第十七页第三行‘旦且’,宋本作‘且旦’。卷八……第四页第十行‘休’,宋本作‘依’。卷九第九页,第二十行墨丁,宋本作‘成孝’二字。第十一页第五行‘杜’,宋本作‘社’。”

雷氏文中并述其所见宋本“其收藏之图章……‘楝亭曹氏藏书’,‘云间乔氏图书’,‘武陵顾氏晋之印’。‘华亭朱氏珍藏’……卷一末尾钤有……‘天禄琳琅旅谿后乐园得闲堂印’。卷九第一页首钤有‘顾从德印’,卷九末尾钤有‘元康’二字印。”从藏印可以断定,雷氏经眼之宋本,即天禄琳琅所藏之宋刊九卷本《古文苑》,《天禄琳琅书目后编》[11]称其“宋椠之精工者,阙笔字特谨严”。

由于宋刊九卷本《古文苑》今已难得一见,而雷氏校语亦详,笔者取藏本与岱南阁本及雷氏所列之异文一一核对,藏本与雷氏所述之宋本皆同,其摹写之精细高妙,由此可见一斑。

藏本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全书经朱笔校正,补阙订讹,备极矜慎。这些朱笔校正文字,绝大部分以小字书于原文右侧,尽量保留原文原貌,极显校正之审慎。另有增删改补数种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批校语,多见于天头处。如卷四首页《柏梁诗》下注“红字依《艺文》”;同卷第九页第十八行(任昉《别萧咨议》)“揆景巫衡阿”句,天头处批“《艺文》‘揆景衡无阿’”;卷五第二页第十九行(樊毅状) “谠又书”句天头处批“今本无‘又’字”;同卷第五页第二十行(扬雄《答刘歆书》)天头处批“今本失‘成帝’二字”;卷七第十四页第十六行(《北军中候箴》)“职多未陈”句,天头处批“今本‘未’作‘末’”,等等。

第二,朱笔径改原文。如卷一第三页第十六行与二十行(《秦二世峄山刻石文》) 之“峄”字,改作“绎”;卷四第一页(《柏梁诗》) 两处“群国”均改作“郡国”;卷五第十六页(郦炎《对事》) 第六行“柏谭”改作“桓谭”,且“桓”字缺末笔;卷八第七页第十一行(《汉樊毅修西岳庙记》)“窥”字改作“宠”字;卷九第三页第十七行(卫凯《西岳华山亭碑》)“戊子”改作“戊午”,等等。

第三,朱笔填补空缺。如卷二第七页第四行(《蜀都赋》)“澹”下原空,补“漫”字;卷四第五页第九行(《杂诗二首》)“与”下原空,补“世”字;卷五第七页第八行(郦炎《遗令书四首》)“有”上原空,补“神而”二字;卷八第五页第十九行(蔡邕《九惟文》)“自”下原空,补“任”字;卷九第十二页第十一行(魏文帝《曹苍舒诔》)“懿”上原空,补“弟”字,第十二行“欤”下原空二字,补“公子”二字,等等。

第四,朱笔删空缺。如卷四第七页第十四行(《游仙诗》)“乱”上原空一字,第十六行“霜”上原空一字,朱笔俱删;同卷第八页第十六行(《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其二)“思如萱草”上原空一字,朱笔删,“思”下补“如”字;卷九第十二页第十六行(魏文帝《曹苍舒诔》)“不遂”下原空二字,朱笔俱删。

第五,增补文字,除数处补入大段文字外,馀皆补入一字或数字。如卷二第六页(《蜀都赋》)末两行原空缺,皆朱笔补录;又如卷六第十二页(李尤《孟津铭》) 影钞正文至“乃往克殷”即止,朱笔补录“大汉承绪,怀附遐邻;邦事来济,各贡厥珍”十六字,核《艺文类聚》卷九“津”类引李尤《孟津铭》,正文至“乃往克殷”止,而《艺文类聚》卷八“河水”类引李尤《河铭》,正文除同《孟津铭》外,“乃往克殷”下还有如前十六字,则是书之批校者当据《艺文类聚》卷八“河水”类补录。

这些朱笔校补文字,或称“今本”,或称“《艺文》”,当据通行本《古文苑》及《艺文类聚》诸书校勘所得。张元济先生跋文称“审其字迹与所录宋讳相类,疑即灵均所为”,应为是。

综上所述,明赵均影宋钞本《古文苑》九卷,不仅底本精善难得,摹写精妙,批校谨严,且屡经名家题识,兼及学术与艺术双重价值,学界应给予相应关注。

[1]古文苑[M].明赵均影宋钞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2](清) 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Z]//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五).北京:中华书局,1995.

[3]古文苑[Z]//岱南阁丛书.上海:博古斋影印兰陵孙氏刻本,1924.

[4]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Z].北京:中华书局,1963.

[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古文苑[M]//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7](清)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Z].北京:中华书局,2003.

[8]苏州府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9)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书局刻本影印.

[9]瞿良士.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0]雷梦水.古书经眼录[Z].济南:齐鲁书社,1984.

[11](清)彭元端,等.天禄琳琅书目后编[Z]//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十).北京:中华书局,1995.

猜你喜欢

宋本张元济文苑
宋代宋人四六小集合刻小考*
文苑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文苑仲美术作品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张元济“犯傻”
联墨双馨二
傅增湘藏宋本《通典》目录辨析兼论日藏北宋本的卷帙分合
文苑·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