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应重视轻性论文写作

2011-03-18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山东淄博255049

图书馆建设 2011年9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文体鲁迅

王 梅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山东 淄博 255049)

图书馆学的文章历来比较单调,除了格式、语言几乎相同的论文这种主要的学术文体外,随笔、书评、工作经验谈等短小精悍、新颖独特且切合职业日常实践的文体在数量众多的图书馆学期刊中并不多见。有些论文长篇大论或纯粹的理论思辨内容过多,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千篇一律,内容空洞、浮泛。笔者多年写作图书馆学论文,一直对此有切肤之痛,深感有改进和增加多文体写作的必要,但一直没有找到灵感和突破口。轻性论文(如对自己今后的写作提示,对图书馆学论文写作的建设意见等)的写作主张正好可以弥补学术性大论文的不足,笔者颇感必要。因此,图书馆学要重视轻性论文的写作,笔者在此强烈呼吁。

1 由鲁迅的轻性论文谈起

鲁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与文论大家,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不仅写过不少文学作品(如犀利的杂文、深邃的散文和沉郁的小说等)、分量十足的学术论著,同时也写过不少轻性论文。轻性论文是近年来人们加强对鲁迅的研究后逐步浮出水面的一种鲁迅开创的文体,一直以来人们对此关注不多。例如,论社会问题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论“他妈的”》,论思想问题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从“别字”说开去》,论文学问题的《“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论讽刺》,论文学史问题的《破〈唐人说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等。

从文体上看,鲁迅的杂文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人尽皆知,但鲁迅的随笔(包括学术随笔)和轻性论文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轻性论文,人们更觉陌生。鲁迅在提到《坟》这本文集的时候,自称其文体是“论文和随笔”[1],他又提到《二心集》中也有论文,这些就是所谓的轻性论文,比较灵动、可读性较好、有别于学院派(或称学报体)的论文体裁[1]。可见,鲁迅对轻性论文的认识是清晰的,并怀有欣喜接纳的姿态。

2 什么是轻性论文

鲁迅在1933年11月12日致杜衡的信中说:“轻性的论文实在比做引经据典的大论文难,我于评论素无修养,又因病而被医生禁多看书者已半年,实在怕敢动笔。”[1]因此,他认为轻性论文即是“篇幅不甚长,不安排什么参考文献和边注,单刀直入地讲自己的研究心得,比较个性,文字也比较自由……但不能自由到随笔的份儿上等这类文字”[1]。因此,轻性论文与杂感、随笔相比,篇幅较长,更庄重、规范,比正规的学术论文要简洁、轻便,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且更具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3 轻性论文是避免和杜绝学术腐败的途径之一

目前,很多高校专门以学术性大论文考核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凡此种成果以外的,如学术随笔、杂文和轻性论文等,一概不予承认,更甚者对凡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一概不予承认和奖励。这就埋下了学术论文“脱离现实和心灵的原创意义”的隐患和隐忧。在这两个“一概不予承认”的官方机制的催动下,学术界学术创新的道路愈走愈窄,真正有水准的学术性大论文不甚多见,在不少高校的学报和其他学术期刊里,一些看似高水平的论文其实都是低水平的重复之作。轻性论文很少引经据典,虽然也有少量引文,但很有控制。所谓“轻性”,实为举重若轻,写此类文章必须胸有成竹,对所论问题有深刻的观察和透彻的把握,思维活跃,发表有意义的分析和评论,而且还要讲究文采和意趣。轻性论文写作要求作者有真才实学,但绝不仅以材料取胜,要现实、材料、理论全都在行。其中现实和理论尤为重要,但理论论述不能是迂夫子式的纯述证,往往多为点到即止的辩证。因此,轻性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和杜绝学术腐败。

4 呼唤图书馆学的轻性论文写作

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学学风建设的不良现象早有认识,该问题的出现与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学风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主要表现就是缺乏自律意识。杨元生教授早就指出,图书馆学存在“轻率言学立说,过分标新立异”、“虚玄之风蔓延,论著质量滑坡”、“功利思想突出,创新意识淡化”、“剽窃、抄袭之事时有发生、知识产权尚未普遍受到尊重”等问题[2]。同时,对图书馆学学术研究一直存在的诸多不规范现象,他也指出,图书馆学研究缺乏规范机制,不能纳入良性发展轨道,这是因为一方面对术语的使用晦涩、玄奥、西化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对研究缺乏基本的约束,任其散漫发展[3]。这种情况容易导入如下误区:研究成果利用的自我化、研究选题的趋同化、研究内容的低层次化、研究方式的抑扬化、研究力量的分散化等[3]。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会愈演愈烈。

图书馆学学术界应该多一些轻性论文,因为它与作者及其职业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很感性,直观性很强,无法抄袭和被抄袭,既能推动学术研究向纵深个性化发展,又能净化学术空气,因此很有价值。而正规的学术论文,除非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原创,否则不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学术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于图书馆学文章文体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老师的话意味深长,他说:“图书馆学论著形态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是单向度的,越来越趋向于纯学术,越来越就范于学术研究的模板,无论什么文章都穿靴戴帽,披挂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学术形式主义的铠甲,大家好像也从来不想一想图书馆学是否还有别的表现形式。然而,纵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产生味觉疲劳,甚至难以下咽。眼看着文史哲、经济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外,大量地撰写随笔和进行其他文体创新,让人读之如入小吃一条街,津津有味。而关于图书馆学的短章小品则一下子成了稀有品种。对外艳羡之余,大家便不能不对业内的文体单一现象产生抵触和抗议。”[4]

丰富的图书馆职业生活和图书馆学理论处处都是由“小”组成的“大”,因此图书馆学研究和表述也更需要轻性论文。与其过多地、泛泛地大论、空论,不如多一些深入职业生活的实际的、细小而珍贵的、新鲜而活泼的内容。例如,笔者在自己的图书馆职业生活中就很努力地发觉这样的“小东西”,并都如实地记录在图书馆职业博客中。以往的“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权利”等所谓的大理论研究总是让人觉得不那么踏实!而图书馆职业生活中却有许多许多令人心动的发现、感悟和快乐,目前笔者正在思考如何把它们以轻性论文的形式灵活、生动和细腻地表达出来。

[1]顾 农, 陈学勇. 关于轻性论文、学术随笔的通信[J]. 博览群书,2010(7):48-52.

[2]杨元生.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学风建设[J]. 图书馆论坛,1999(6):14-16.

[3]杨元生.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J]. 图书馆, 2000(3):8-11.

[4]王 波. 快乐的软图书馆学[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4.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文体鲁迅
2023 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鲁迅,好可爱一爹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