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后评估阶段”服务创新转型问题研究*

2011-03-18段小虎赵精兵刘玮瑶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65

图书馆建设 2011年9期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服务

段小虎 赵精兵 刘玮瑶 (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065)

自1991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工作以来,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方针的指导下,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数据库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底,呈报统计数据的468所高校图书馆当年平均馆舍面积1.98万平方米、平均纸质文献购置费230万元、平均电子资源购置费106.5万元[1],绝大多数图书馆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整体上摆脱了经费不足、资源匮乏、技术条件落后的困扰,进入到发展的“后评估阶段”。

如果说,在评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完成了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支持型”的转变,那么在“后评估阶段”,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则需要在观念创新的引领下,实现由“技术支持型”向“文化主导型”的转变。

1 “后评估阶段”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到“后评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凭借“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在创新能力、创新理论、创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信息社会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压力。

首先,社会信息服务渠道多元化格局动摇了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服务中传统的优势地位。《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全国部分高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一路走低,17%的大学生一年中未购一本课外书,8%的大学生几乎从未进过图书馆[2]。一份来自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研究报告《大学生对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认知》显示,在调查样本中,有89%的大学生习惯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只有2%的大学生将图书馆网站当作获取信息的源头[3]。除此之外,如商业资讯机构Google的数字化图书计划,还不断地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乃至核心能力、核心价值构成新的威胁。社会信息服务渠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极大地增加了人们选择的自由,特别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被称为“数字原生代”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依赖程度更是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次,文化选择自由度的增大对高校图书馆的拓展服务、发挥教育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文化选择自由度的增大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使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各种新兴社会思潮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甚至冲突的信仰选择 ;网络文化、短信文化、电影文化、街头文化等各种通俗文化,不断挤压高雅文化的生存空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及多元化思想的流行,导致当代大学生身处“文化期待”与“文化困惑”并存的尴尬境地。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救援,以帮助他们找回基本的价值判断力和文化自信,已经不是依赖单纯的文献信息服务或技术手段所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大学生阅读意愿、习惯和获取信息手段、方式的变化是一种包含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观变化的文化变化。他们掌握了多种网络技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注重效率,喜欢以最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过度追求简单而迅速地获得答案和随时随地、非线性地获取信息的习惯,不利于大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现行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记忆轻人格养育、重网络应用轻身心发展、重知识外在的工具价值轻知识内在的文化价值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都对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拓展服务、发挥教育职能提出了挑战。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由观念、理论、技术、制度、机制、方法等各种创新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创新观念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整个服务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擎作用。被称为图书馆服务“灵魂”的参考咨询,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的服务创新案例。

1876年,正值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移民涌入美国,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公共教育的兴起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情报中心的地位开始显现,长期以来“藏书楼”式的图书馆工作作风面临巨大的挑战[4]。美国马萨诸塞州(简称麻州)沃斯特公共图书馆馆长塞缪尔·格林(Samuel·Swett Green)撰写的题为《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一文,在美国图书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5]。格林认为,图书馆员不仅有义务为读者提供藏书,而且还应该提供个别帮助及参考服务[5]。这篇以转变服务观念为核心的文章成为参考咨询服务理念起源的经典文献,对此后100余年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纵观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6]、大流通管理[7]等服务创新模式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观念创新通常产生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需求变化的观念创新,不仅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理论创新(对创新思想、内容、方法、原理的系统性阐释),而且也能有效地推动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如CDRS、RSS、CALIS等),最终推动了制度创新(如参考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等)。

进入到“后评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如何应对现代社会信息服务格局的变化、如何实现图书馆文化与大学生文化之间的“对接”、如何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上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资源状况、技术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应该多学习、借鉴国外的服务创新模式。但高校图书馆在重视学习、借鉴各国各类有效的图书馆创新模式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自身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否则创新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变成没有文化根基的模仿或复制。中国洋务运动就是一个例证,这种“只新其貌、不新其心”的方式最终导致其彻底失败。

因此,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首先要“先新其心”——重视创新意识、创新观念的培育,然后“再新其貌”——实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例如,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给人们之间带来的沟通障碍及日益增多的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美国阿肯色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受丹麦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中Living Library的启示,分别开展了旨在“促进对话,减少偏见,鼓励团结,增强理解”的Living Library活动[8]。虽然他们主办的活动内容、方式有所区别,但他们显然有一个共同的创新观念:“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对话的时代”,要通过以人为“书”,打破人与图书、人与机器、人与网络交流的局限性。

3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要走“文化主导型”发展道路

1991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工作以前,资源短缺是制约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因素,实现全国或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提高文献保障率成为这一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方向,因此这一阶段的服务创新具有鲜明的“资源依赖型”特征。20年来,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以评促建”方针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已经从整体上摆脱了资源匮乏的困扰,进入到以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的“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阶段。

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从而使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和创新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但也应该看到,处于“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两个尖锐的问题:一是技术变化不断加剧社会信息服务格局的变化,图书馆依赖技术竞争能否重新找回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二是技术变化造成了社会关系“创造性破坏”,单纯依赖技术能否修复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文化裂痕”?显然,在一个高度依赖技术的社会或行业中,文化的反思(认识服务创新的文化本质、挖掘服务创新的文化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首先,服务创新的各种要件(如观念、理论、技术、制度、机制、方法、模式等)无不存在文化浸润—— 一种鼓励创新、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将推动服务创新的发展,而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文化意识则可能将创新扼杀于思想萌芽之中。因此,文化无论是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是在具体的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一种“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9],即使那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大型创新项目也不例外,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Calis Distributed Collaborayive Virtual Reference System,简称CDCVRS)。按照美国学者的观点,文化等“软件”因素将贯穿于“Intranet计算机网建设的每一步”[10]。其次,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和教育,“资源支持型”、“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侧重于传播知识的服务职能,它难以针对性地解决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文化困惑”和重知识记忆轻人格养育、重技术应用轻精神文化等深层次教育问题。高校图书馆要对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文化救援”,就需构建“文化主导型”服务创新体系,发挥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

服务及服务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在经历了“资源依赖型”、“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阶段之后,高校图书馆要及时实现服务创新的二次“转型”。虽然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敬文讲堂”、上海图书馆的形象识别系统等都是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服务创新项目,但要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化主导型”服务创新体系,就需要对文化在服务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创新的文化本质、文化价值有清晰的认识,需要研究“文化主导型”服务创新体系的概念内涵、要素结构和形成机制,需要研究一个崇尚探索、奖励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的形成过程,需要研究“文化支持型”服务创新体系在实现大学生知识增长和“精神成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多元化的实践探索,以适应“后评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1]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09年普通高校图书馆主要统计数据[EB/OL].[2010-10-12].http://162.105.140.111/tugongwei/info/index.asp?strCode=evaluate_33.

[2]李文蕾.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杂志,2007(8):92.

[3]李建平, 符 勤. 数字原生代读者需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初探[J].图书馆,2009(4):77-78.

[4]龚自振.图书馆参考咨询发展史[J].图书馆建设,2004(4):44-46.

[5]卡 茨.参考工作导论[M]. 戴隆基, 严一桥,严 桦,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4-5.

[6]于 静, 杨雪晶. IC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J].图书馆杂志, 2007(3):34-36.

[7]崔惠敏.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9(4):83-85.

[8]张立亚. 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

[9]杜跃平, 王开盛. 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J]. 中国软科学, 2007(2):150-153.

[10]任全娥, 陈太洋. 国内外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几种模式[J]. 图书情报知识, 2007(3):25-29.

猜你喜欢

图书馆大学生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