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企业中政府、企业和人才三要素的作用
2011-03-17陈耀金
陈耀金
(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福建 福州 350108)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最强大的政策支持。福建省作为海西建设的主体,在面对自然资源储备总量相对较少、人均资源占用量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促经济发展。2000年以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了 《关于贯彻国务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重大决策,进一步凸显 “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福建能够转危为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GDP增长12%,其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的引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据研究表明[1],资本对生产率的贡献为 18%~20%,劳动力对生产率的贡献为10%~18%,而科学技术对生产率的贡献则达44%~72%。而科技创新的应用则要依靠科技服务人才。近几年我省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在全国表现较明显,但是科技优化服务方面表现相对较落后,一是我省经济发展亟待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人员的服务为其注入强大的动力;二是科技创新在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中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企业行动的长效机制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本文讨论了政府、企业及人才如何在科技人才服务企业中发挥有效作用。
1 政府:科学宏观调控,高效服务,促进和谐发展
政府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中的作用,主要是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是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提供指导和监督保护,促进科技人员合理地分配到企业经济活动中,从而发挥有效作用;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保护,促使企业生产方式积极转变,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1 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科学引导科技人员流动
政府应重视科技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要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建立完善全省科技人员数据库,同时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地方格局,促进科技人才资源自由流动、合理分配。目前,许多地方在招聘科技人才的条件中经常有生源地的要求,但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大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有些地方人才相对过剩,而有些地区则紧缺人才的局面。科技人才的不合理分配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到企业生产、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在人才的流动中加强监管,做好科技人员的推介工作,如各种的公益性大型人才招聘会和每年一次的 “6·18”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海西建设催生新技术,培育新产业。
1.2 加强科技政策支持,完善科学服务体系
加快制定和健全相关政策制度,既要对科技服务人员的科研活动实行有目的的政策倾斜,还要加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领域标准化建设。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特点,围绕科技服务和管理的关键流程及政府对科技工作服务的评估、考核、监督等重要环节,加快标准制定步伐,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科技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为进一步推进科技服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发展的专业组织,主要作用有:一是商化科技,在政府直接管理下的公益型科技服务体制,转为由政府间接管理的商业型科技服务体系;二是经营服务,改革单纯依靠技术推广的无偿型科技服务体制为技术物资经营的有偿型科技服务体制;三是双重服务,改革产前、产中单一科技承包的无风险型科技服务体制为逐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科技承包的风险型科技服务体制;四是多样化发展,组建科技服务集团公司,开展区域范围的科技服务活动。通过科技服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放活科技服务组织与科技人员,催生一批科技经纪人,搞活科技商务活动,加快服务机构的企业化进程,完善政府对科技服务组织的宏观管理,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科技服务体系。
1.3 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科学调配高效利用
科技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的区别在于其前期的发展中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纵观过去我省在科技发展中,资金投入的不足常常是比较突出的,以2005年为例,虽然我省2005年科技活动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两个指标在全国位次都提高了1~2位,但是其中升幅较大的是科投活动人力投入指数,较2004年增长了7.70个百分点,而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指数只比2004年增长0.92个百分点。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增长幅度下降,在全国排位由上年第6位下降到2005年第13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较上年微降了0.03个百分点。福建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在华东6省、市中排位也较后[2]。近几年,福建省总结过去的不足,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据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09年共为全省企业税前抵扣2008年度研发费用11.11亿元;新认定的30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际减免所得税6.4亿元。这两项减免的费用相当于福建省4年的省级科技计划经费总额,大大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2009年初,福建省相继出台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 《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政策,每年将安排2亿元资金,引进3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通过对这些投入到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的科学合理分配,高效使用,效果是明显的,2009年光是福建软件业就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36.7%。
2 企业:提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高质量、名品牌、大规模的产业竞争趋势已主导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而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则是企业腾飞的翅膀。企业在经营中投入的各种资源中,科技人员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2.1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
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形势的驱动下,我省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转变生产方式。一是从靠大量物力人力的投入求得经济增长转向靠科技进步提劳动者素质求得经济增长;二是从以增加新项目、铺新摊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主实现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已有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企业通过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组织产学研联合一体化,与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达到企业与高校互利共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企业与高校的联合,不仅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使企业的技术中心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研制主体;与科研院所联合,既可使科研院所有用武之地,也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缩短了高新技术工业化的时间[3]。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造出必要的环境,使科技人员服务成为可能。
2.2 制定科学规划,提高科技实力
企业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是科技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总体方案,主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出与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科技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创新,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加速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诸多资源中,科技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活跃的,规划应促进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以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的作用,提高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贡献率。目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福建汽车集团、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已列出人才需求计划,许多企业纷纷高薪 “招贤”,如厦门吉田投资控股公司以最高200万元年薪招聘副总裁,厦门宸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推出7个年薪达100万元的岗位,这都表明企业重视科技人员的发展和开发。
2.3 重视人才培养,促进和谐发展
企业在发展经济增加效益的经营活动中,要重视企业人才尤其是服务于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培养。要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从高校以至国外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工作人才,并将其列入企业发展投资的一部分;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跨行业、跨领域的专业培训,尽快提升存量、扩大增量,使科技工作人才在数量、结构、能力、素质上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依靠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机构,通过公平、公正地选拔科技服务人员,以优越的科研条件与生活条件吸引优秀的科技服务人员在企业工作。另外,要重视党员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发挥党员带头先锋作用,一视同仁对待党员与非党员的科技服务人员,促进科技服务人员与企业和谐发展。
3 人才:秉承精益求精,提高思想,科学高效服务
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最关心的是人才,科技体制改革,最重要、最关心的还是人才。”科技人员是科技服务企业行动的主体,科技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服务企业生产活动的成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政府和企业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中所努力创造的各种条件是一个强大的外因,需要通过科技服务人员这个内因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就成为尤其重要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3.1 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
高科技依托人才去开发,开发人才也离不开高科技,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4]。高科技的理论和高科技的装备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去掌握、去应用、去开发。换言之,科研人员只有用高科技的理论和装备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加快知识更新、手段更新、业务提高的过程,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面对现代经济激烈竞争,科技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作为科技人员要避免 “全而不专”,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过分强调全面把握现代知识的时候,往往在专业领域没有拔尖的表现;也要避免 “专而不全”,即仅仅只涉及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而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一无所知。复杂多变的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去作为科技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服务。
3.2 提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
个人是组成社会的要素,个人的活动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既是个人的社会活动,也是企业生产活动,既创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科技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科技人员应该科学的服务企业发展,主要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应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自身的技术、硬件等方面优势,准确分析市场需求,找到突破口,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要考虑科技服务与其他服务之间的互补性和差别化,从而使服务具有针对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科技服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坚定信念,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建功立业。
[1]刘剑峰.关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6):19-28.
[2]陈夷生.福建科技发展评价 [J].发展研究,2006(9):91-93.
[3]崔亚.产学研联合—科技与企业对接的良策[J].农药快讯,2002(21):3.
[4]朱斌,蒋洪发.高科技与企业现代化[J].发电设备,1998(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