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病Ⅲ号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1-03-17赵鲁卿汪红兵张声生王垂杰黄穗平刘亚军李玉峰黄绍刚来要良

天津中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安慰剂功能性脾胃

赵鲁卿 ,汪红兵 ,张声生 ,沈 洪 ,王垂杰 ,黄穗平 ,魏 玮,吴 兵,刘亚军,李玉峰,黄绍刚,来要良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5.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6.北京宣武区中医医院,北京 10005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指的是经血液生化、腹部B超和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症状群。国外调查显示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15.1%,功能性消化不良占其中73.1%[1]。本病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病情反复迁延,极大地影响人们心身、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单一的症状学不能全面评价FD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心理多方面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对FD疗效的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FD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脾胃湿热证是本病常见的证候之一[2],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作用[3-4]。为多方面评价中医药治疗FD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生存量表为基础,观察中医药治疗前后FD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并和安慰剂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RomeⅢ分类体系的FD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感。3)上腹痛。4)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SFDA2002年公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编著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制定。具体如下:主症:1)脘腹痞满或疼痛。2)苔黄厚腻。次症:1)口干口苦。2)身重困倦。3)恶心呕吐。4)小便短黄。5)食少纳呆。6)脉滑。证候确定:凡具备主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胃痞(FD)脾胃湿热证。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Ⅲ诊断标准。2)符合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3)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4)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知情同意过程符合GCP的规定。

1.4 排除标准 1)辨证不明确或不属于脾胃湿热证者。2)合并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腹部手术史、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3)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的重叠综合征者。4)有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者、更年期综合征者;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者。5)妊娠、哺乳期妇女;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6)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7)过敏体质,如对两种或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或已知对本药成分过敏者。8)处于重度焦虑抑郁状态,有自杀倾向的患者。9)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10)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2 资料与方法

2.1 样本量的确定 本试验样本量计算方法根据“优效性临床试验”要求推算[5],治疗组和对照组按2∶1对照原则,计算随机化入组样本量应为108例,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36例。本研究最终因时间原因未完成全部病例入组,实际入组104例,其中治疗组70例,安慰剂组34例。

2.2 随机分组方法 运用SAS统计软件按参加单位的病例分配数及随机比例生成随机数字分组表,根据随机数字表,按治疗组和安慰剂两组进行随机编号,并将编号和证候分型注明在包装袋上。

2.3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基线时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基本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病程、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经过统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良好,两组具有可比性。

2.4 盲法设计 本试验对研究者和患者同时设盲(双盲)。在研究前和研究中,全部参与研究过程的临床医师均不知道随机方案的具体情况。药品外包装上除证候、随机号和用法说明外,临床医师或患者无法区分是哪一组药物。研究者辨证后按照受试者入选的顺序(如为12号),将随机代码号(如脾胃湿热证。12)填写在病历记录表上,通知药房发放与证候相应的随机代码号相同的试验药品,患者签字领药。

2.5 治疗方法

2.5.1 治疗组用药 胃病Ⅲ号复方:以连朴饮为主方,具体包括黄连5 g,姜厚朴10 g,石菖蒲10 g,法半夏 10 g,黄芩 15 g,陈皮 10 g,芦根 15 g,茵陈蒿10 g等。为保证试验质量控制,所有药物均由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制成的中药配方颗粒混合制成。每日1小包配方颗粒,混匀后300 mL开水冲服,分成两等分,每次150 mL,餐前服用,早晚各1次。

2.5.2 对照组用药 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安慰剂在性状、颜色、味道、剂量上同胃病复方Ⅲ号。为保证盲法实施和质控,所有安慰剂均由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制成中药配方颗粒安慰剂。每日1包配方颗粒,混匀后300 mL开水冲服,分成两等份,每次150 mL,餐前服用,早晚各1次。

2.6 观察疗程 所有观察病例用药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第1个月各观察和记录生活质量变化情况1次。

2.7 评价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量表[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所有入选患者在首次就诊和治疗结束时,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由医生填写,疗程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并详细记录。SF-36生存量表共有36个条目,包括8个维度和健康变化,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健康变化(HT)用于评价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觉,仅有1个条目,未被纳入分量表或总量表计分,它反映了纵向的动态变化。其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积分之和反映躯体健康(PCS);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积分之和反映精神健康(MCS)。记分方法:各维度用李克累加法,按题值计算初始分数,再用标准公式计算转换为标准分。转换公式如下:终得分=(初始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

2.8 统计方法 按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最终将全分析集治疗组70例,对照组34例病例,共计104例全部纳入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共有3例病例脱落,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对于脱落病例采用最后数据结转法将该病例最后一次观察到的数据结转纳入分析。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SF-36量表各维度终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前各组SF-36量表8个维度组间均衡性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SF-36量表的8个维度(PF、RP、BP、GH、VT、SF、RE、MH)积分与 MCS、PCS 积分均得到了改善;其中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在GH、RE两个维度及PCS改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后在RP、GH两个维度及PCS、MCS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P、VT、SF、RE 4个维度改善优于安慰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但目前FD疗效评价方法缺乏同一性与特异性。一方面,鉴于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评价主要依赖患者主观体验的表述,这种表述的实质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所研究的内容,所以重视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生活质量研究已成为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7]。F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已成为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内容,评定最好和最合适的方法是询问患者,通常使用标准化的和合乎科学设计的问卷以达到这一目的,普适性量表SF-36量表是常用的评价手段之一。

脾胃湿热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证候之一,前期研究中参考Tack等经常采用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系统和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别制定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量表和中医证候评分量表。治疗组症状积分和证候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研究表明运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胃病Ⅲ号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进一步运用SF-36量表对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进行评估观察。结果发现,中医药总体上可以改善FD脾胃湿热证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近1个月的生活质量。同时,中药治疗组治疗后在GH、RE 2个维度及PCS改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随访后在RP、GH 2个维度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在BP、VT、SF、RE 4个维度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映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的躯体、精神和社会功能3个方面,在随访1个月时中药组可以明显改善FD脾胃湿热证患者PCS、MCS两个方面,且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胃病Ⅲ号以连朴饮加减而成,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朴、半夏燥湿化痰、行气止呕,芦根、茵陈蒿合用清热利湿、止呕除烦,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诸药相伍,寒温并用,清利宣透融,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使湿去热清,气机调和。中焦脾胃得健,运化功能健旺,脏腑功能旺盛,则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等均可得到改善;全身气机调和,痞塞得通,则情志舒畅,通则不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得以提高。

总而言之,胃病Ⅲ号复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除了能够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外,同时可改善躯体和精神健康,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 Rocco Maurizio Zagari,Graham Richard Law,Lorenzo Fuccio,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Subgroups in the Italian General Population[J].Gastroenterology,2010,138(4):1302-1311.

[2] 张声生,陈 贞,许文君,等.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33-834.

[3] 张声生,苏冬梅,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23(9):32-34.

[4] 王 颖,曹泽伟,陈 明.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90 例[J].天津中医药,2011,28(1):24-26.

[5] 刘 勖.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四)[J].疑难病杂志,2003,2(1):55-57.

[6] Cindy L.K.Lam,Eileen Y.Y.Tse,Barbara Gandek,et al.The SF-36 summary scales were valid,reliable,and equivalent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2005,58(8):815-822.

[7] HahnBA,KirchdoerferLJ,FullertonS,et al.Patient perceived severit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relation to symptoms,healthresource utillz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J].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7,11(3):553-559.

猜你喜欢

安慰剂功能性脾胃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