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2011-03-17王凤仪
王凤仪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从尿中漏出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一组综合征。该病属中医学“水肿”、“精气下泄”、“尿浊”、“虚劳”等范畴。中医学强调“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不宜泄”,蛋白尿是尿中流失的“精微”或“精气”,因此,与“精”之封藏或固摄有关的脏腑功能紊乱均可能与蛋白尿的产生有关。本研究着眼于报道NS蛋白尿中医用药的文献收集、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索中药治疗 NS蛋白尿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09年) NS蛋白尿中医证治研究相关文献。
1.2 纳入标准
有关中医药治疗 NS蛋白尿涉及处方用药的各种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专家经验、病历报告、病例分析、病例对照试验、专方专药研究等。文献必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如为《方剂学》中所载方剂则需有明确的方名及加减。
1.3 排除标准
①个案报道;②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 1篇;③综述性文献;④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的文献;⑤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而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文献;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⑦中药内服治疗本病 30例以下,且有效率在 80%以下的文献。
1.4 文献检索方法
选用关键词组成文献检索式进行电子检索,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内容摘要进行初筛;初筛选中文献进行逐篇全文阅读,参照纳入标准进行选择,下载、打印全文;未全文收录者进行手工查找。以CNKI为主库,检索年限为 1980—2009年,计算机检索式(关键词):肾病综合征and蛋白尿and中医。
1.5 中药名称规范化方法
中药名称、功能分类和归经按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1]和《中药大辞典》[2]。一味药数种归经者,按数种归经统计;文章中方剂加减药物未予统计;所含中药不明者,未予录入。在中药药名的统计上,以常用药名统一,如“田七”统一为“三七”,“附片”统一为“附子”,“芎”统一为“川芎”,产地不同的药物均统一为同一个药名。
1.6 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
①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用Excel建立NS蛋白尿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检索结果
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通过全文阅读,参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后,共收集到合格文献42篇。
2.2 文献使用中药规律
2.2.1 常用中药使用情况
42篇文献所用于治疗 NS蛋白尿的中药共计126味,使用频次 949味次。其中使用频次超过 5次的有 63味,共 820味次。使用频率在 1%以上的中药,共28味,累积频率为61.65%。见表1。
表1 常用中药使用频次、频率统计分析表
续表1
所用主要药物种类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5类药累积频率达79.98%。见表 2。
表2 中药分类及使用频率
2.2.2 中药的性味使用情况
对 126味中药进行性味统计,其中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4.35%;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达 96.41%。见表3。
表3 所用中药的性味频率对比
2.2.3 药物的归经分布情况
对 126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发现归经以肾、肝、脾、肺为主,累积频率达 66.19%。见表 4。
表4 所用中药的归经频率对比
3 讨 论
3.1 用药的种类、频率分析
本研究发现,中药治疗NS蛋白尿的用药范围极广,尤以补益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 79.98%。由此可以看出,该病的病因病机总体属于正虚邪实,正虚以肺、脾、肾亏虚为主,这与中医学历来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相符。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不固,外邪易侵,肺气郁滞则宣降失常,导致脾气上输之清气不得归于肺而布散全身,径走膀胱而成蛋白尿。脾、肾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的虚损亦可导致蛋白尿的产生。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主升清,具有统摄功能。脾气下陷,统摄失职,精微下注,出现蛋白尿;肾元亏损,封藏失职,精气不藏,精微外泄,出现蛋白尿;脾虚湿停,湿热壅结,三焦气化不利,肺失宣降,脾失布精,肾失封藏,开阖无权,精微物质外漏,亦可出现蛋白尿[3]。邪实以外邪侵袭、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为多[4],尤以湿热、瘀血阻遏起主要作用;正虚与邪实又互为因果,肺、脾、肾虚,水湿内停,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湿热、瘀血又因实致虚,加重肺、脾、肾虚损,影响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引起病情错杂,缠绵难愈。精关不固,封藏失职,统摄无权,水谷精微大量流失,日久必导致正气愈虚。急则治标,可用收敛固涩药及时敛其耗散,防其滑脱不禁导致正气衰竭而变生他证;但用收涩药治疗日久不愈的蛋白尿时,应根据具体症候,寻求根本,选择配伍,清中寓补,涩中寓通,才能增强疗效。
3.2 用药的性味分析
中医学认为,NS蛋白尿的病机较为复杂,为本虚标实、虚实交错,风、湿、瘀、毒为标邪之四大特点[5],而脾肾亏损为病机关键,贯穿于该病的整个病程。从使用药物的性味统计分析看,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达 96.41%。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用药原则,可知 NS蛋白尿以热毒证、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多见。而甘、苦、辛 3味药累积频率共占该病用药的 84.35%,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甘能补、能缓,有补益、缓急的作用。由于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积损正衰,脏腑功能虚损,脾肾不足,成为该病的发病基础。甘味药的使用切合该病病机,故居统计频次之首。其次,苦能泄、能燥,有泄热、燥湿、坚阴的作用。湿热既清,蛋白易消。最后,辛能行、能散,有发散风寒、行气活血的作用。该病初为气结于经、气血郁滞,后为瘀阻在络,故用药需以味辛气香、善于疏散透达之品引药入络。
3.3 用药的归经分析
从使用药物的归经统计分析看,归肾经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符合“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归脾经药物使用频次居第三位,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主统摄升清;归肺经药物使用频次排在第四位,这与许多医家认为该病开始发病的水肿期多属风热犯肺[6],治宜开肺气而利水湿以宣通水道的认识一致。从肝论治并非治疗 NS蛋白尿的主要用药途径,但从统计结果看,归肝经药物的使用频次位居等二,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肝肾同源”,肝失疏泄,导致肾失闭藏,精气外泄;二是许多归肺、脾、肾经的药物亦可兼入肝经,而单入肝经的药物仅有少数。
本研究表明,NS蛋白尿病机以肺、脾、肾亏虚为本,以外邪侵袭、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为标;临床用药以补益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等运用最多。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王怡,韩世盛.蛋白尿的中医证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5):382.
[4]时振声.时氏中医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74.
[5]程星.蒙木荣教授辨治肾病蛋白尿临床经验[J].广西中医药,2004,27(1):24.
[6]石景亮.中医药消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六法[J].河南中医,1999,1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