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联合中药扶正抗癌方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 50例
2011-03-17刘慧君
刘慧君
(襄城县人民医院,河南襄城 461700)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中居首位,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中药益气扶正法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非常强调中西医结合和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地位[2]。化疗同时联合中药扶助正气对提高肿瘤患者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保护机体的免疫力和造血功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均有极大的优势,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和开发研制新的治疗药物是该病治疗研究中的主要方向。2007年 8月—2010年 8月,笔者采用化疗联合扶正抗癌方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 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科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 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50例,男 33例,女 17例;年龄 35~85岁,平均(57.23±8.71)岁;胃癌 21例,肠癌 14例,食管癌8例,胆管癌 7例;Ⅰ期 3例,Ⅱ期 9例,Ⅲ期 15例,Ⅳ期 23例;高分化癌 10例,中分化癌 12例,低分化癌 19例,未分化癌 9例。对照组 50例,男 31例,女19例;年龄 36~86岁,平均(58.60±9.02)岁;胃癌23例,肠癌 13例,食管癌 8例,胆管癌 6例;Ⅰ期5例,Ⅱ期 10例,Ⅲ期 16例,Ⅳ期 19例;高分化癌11例,中分化癌 13例,低分化癌 17例,未分化癌 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3]中的诊断标准,同时经 B超、CT、X光线片、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化疗选用FMC方案,即 5-氟脲嘧啶500mg、丝裂霉素4mg、环磷酰胺1.5 mg,静脉滴注,每周 2次,10次为 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扶正抗癌方,药物组成:党参30 g,黄芪30 g,半夏15 g鸡血藤30 g,白花蛇舌草30 g,山豆根15 g,败酱草30 g,夏枯草30 g,半枝莲20 g,薏苡仁 30 g,山慈菇10 g,守宫 6 g,炙甘草12 g。水煎,每日 1剂,在化疗期间口服,疗程同对照组。
4 观测指标及方法
2组治疗前后分别给予B超或 CT检查测定肿瘤大小改变、根据卡氏计分标准进行评分,且每周进行 1~2次血常规检测。
2组治疗前后各抽取静脉血 2 mL分离成血清后冷藏于-70℃冰箱内,采用人VEGF、IGF-1定量EIA试剂盒测定VEGF、IGF-1,具体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均由上海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肿瘤疗效判定
按照 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4],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恶化(PD)。
5.2 生存质量判定
以卡氏计分标准[4]判定生存质量,凡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大于 10分者为改善,减少大于 10分者为下降,增加或减少小于 10分者为稳定。
5.3 骨髓抑制程度判定
按照WHO标准[5],根据血常规判断骨髓抑制程度。0度:WBC>4.0×109·L-1,Hb>110 g/L。Ⅰ度: WBC(3.0~3.9)×109·L-1,Hb 95~109 g/L。Ⅱ度: WBC(2.0~2.9)×109·L-1,Hb 80~94 g/L。Ⅲ度:WBC(1.0~1.9)×109·L-1,Hb 65~79 g/L。Ⅳ度:WBC<1.0×109·L-1,Hb<65 g/L。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BZ_139_2138_999_2156_1045)±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7 结 果
7.1 2组疗效对比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7.2 2组生存质量对比
见表2。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生存质量对比
7.3 2组骨髓抑制程度对比
见表3。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骨髓抑制程度对比
7.4 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IGF-1水平对比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IGF-1对比 ±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IGF-1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例数 VEGF /ng·L-1 IGF-1 /μg·L-1治疗组 50 治疗前 183.29±32.70 39.57±8.09治疗后 81.77±13.23**## 17.66±6.83**##对照组 50 治疗前 179.15±28.81 38.02±7.31治疗后 125.98±27.02** 28.07±9.97**
8 讨 论
中医学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发展及转归的认识主要概括为两个阶段:①癌毒瘀浊互结,邪气亢盛。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初期,癌毒邪气炽盛,侵害损伤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癌毒为有形之邪,最易阻滞机体的气血津液循行,使气机运行不畅则郁滞,血液循行受阻则瘀血内停,津液代谢失常则湿浊内蕴,形成癌毒瘀浊互结的复杂病情。同时,癌毒瘀浊之邪往往郁久而化热,出现发热症状。此时机体正气尚盛,多呈现邪正相争的病机特点。②正气虚损,气阴耗伤。随着病情加重,癌毒逐渐扩散,耗气伤阴使正气渐损,形成了邪盛正虚的病机特点;或者是由于化疗药物的运用,癌毒扩散虽被暂时抑制,但却伤及机体元气,形成了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临床治疗中,应坚持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疗原则,解毒消瘀化浊与益气养阴并用,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化疗的过程中,益气扶正[6]则更为重要。当前,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大多数化疗药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7],这是化疗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常常使白细胞乃至全血细胞下降,严重影响疗效,使许多患者因此中断治疗。同时,骨髓抑制引起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出血、贫血等并发症,往往加重病情,导致治疗失败[8]。本研究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扶正消癌方,增强益气扶正、消癌祛毒的作用,结果证明扶正消癌方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够较好地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也说明了中医扶助正气法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迄今知道的最强的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许多肿瘤细胞自身能够分泌大量VEGF而刺激血管生长。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排泄和清除代谢产物,而且也是癌细胞播散的主要途径。有研究显示,肿瘤生长到 2~3mm时,就必须通过微血管网获得营养。VEGF则可以诱导和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使肿瘤细胞更容易进入脉管系统,加速肿瘤的侵袭转移。VEGF也可以自分泌的方式刺激肿瘤细胞自身的生长,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生存期的预后指标[9],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大部分存在于血液中,对多种肿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10]。本研究中,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清VEGF、IGF-1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扶正消癌方能够更好地阻止肿瘤血管网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这可能是扶正消癌方的重要作用机制。
[1]温作增,张小风,卢毅.持续静脉输注5-Fu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8,8(4):26.
[2]陈治水,邓伟哲,李春.中医中药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9,8(4):26.
[3]司岑,王芳,阮继刚.复方苦参注射液改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8, 48(41):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51.
[5]王浩.地榆升白片用于结肠癌化疗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1):34.
[6]曾柏荣,李书成,张志芳.仙蝥抗癌片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 (1):35.
[7]申文江,夏廷毅,李宝生,等.地榆升白片在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评价及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 (6):516.
[8]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65.
[9]孙小峰,陆建伟,冯继锋.奥曲肽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5,10(2):138.
[10]姜东林,陈江,薛敏.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水平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