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探析

2011-03-16蔡文杰刘玉珊

关键词:张太雷天津

蔡文杰,刘玉珊,王 岚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

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探析

蔡文杰,刘玉珊,王 岚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

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活动是张太雷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天津是张太雷革命生涯的摇篮。厘清张太雷在天津的学业和社会活动,分析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脉胳,有助于推进和深化对张太雷一生革命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在天津的5年时光里,张太雷不仅打下了扎实的学识基础,而且关注社会政治,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培养和锻炼了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同期,张太雷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完成了由一个爱国青年向一个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者和领导者的转变,并在天津及周边地区积极从事建立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等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张太雷;北洋大学;天津;共产主义运动

革命先驱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其短短29年的生涯中,张太雷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南北各地以及苏俄、日本,其在天津的活动时期,集中在1916年1月入读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备班至1921年1月离开中国前往苏俄,共约五年的时光。期间又以1920年6月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之前系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时期。张太雷不仅完成了北洋大学的学业,而且还热衷于社会实践,并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之后是张太雷在天津从事各种革命活动的时期。他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在天津及周边地区从事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作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在天津建立了青年团、共产党组织,在唐山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在张太雷的一生中,天津成为他革命生涯的摇篮与起点。

一、在北洋大学的学习及兼职于《华北明星报》英文翻译

1911—1915年,张太雷就读于江苏常州府中学堂(又称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现称常州中学)。1915年7月,因同学李子宽顶撞老师被常州府中学堂开除,张太雷、瞿秋白等学生进行罢课而被学校给予警告处分。张太雷与李子宽等稍后同往上海参加当年北京大学预科的招生考试,均被录取。张太雷于是提前结束了其常州府中学堂的学业[1]。1915年秋张太雷入读北京大学预科。当时北大的学制7年,其中预科3年,每学年学杂费用高达300元。这种状况使家境贫寒的张太雷就学十分困难。恰在此时,位于天津的北洋大学考虑到历年报考学生录取合格者比例较少,学生生源主要靠学制3~4年的合格预科生转升,决定从1916年1月起设临时预备班,为期半年,补习报考本科的各种科目,期满考试合格者升入本科。得知此消息后,张太雷说动北大预科同学、同乡吴南如一起于1915年12月在上海青年会报考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用名张曾让,并按学校招生简章的要求考试国文、英语、外国历史、地理等课程,成绩合格均被录取[2]。张太雷从北京大学预科转而报考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原因有二:一是为了缩短学习年限,节省学费;二是相对德系教育的北京大学,北洋大学英美系的全新学程及美国原文本的教材、美国教授,对张太雷也很有吸引力[3]。

1916年1月,作为临时预备班的第一期学生,张太雷到天津,进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学习,立志要当一名伸张正义的律师。入校后学习国文,英语等课程。张太雷才华出众,读书勤奋,经过半年的努力,考试成绩优秀,同年9月,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门己班学习,成为北洋大学的正式学生[4]。

北洋大学是官办高校,最早是免学费的,此时虽已取消官费,但学费较低,每年学费、宿费共约20元,书费免交,教科书由学校借用,毕业时退回,下届再用。每月伙食费用6元左右。总体上的学习费用远低于其他同类学校。法科是学校当时所设的4个学科之一,也是唯一的偏文科的重点学科,为4年制,而其他工科一般为3年制。张太雷就学期间经历的两任校长(赵天麟、冯熙运)均为法科教授。法律学门所设必修课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罗马法、法制法、法理法、经济法等,选修课包括法制史、刑事政策等。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进行学科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其法科移至北京大学。因此,张太雷所在的法科己班成为北洋大学在民国时期最后一届法科班。

北洋大学当时的校址在天津城北西沽村北运河堤岸上,离市区较远,往返需要二三小时。加之学校教育管理严格,学生大多生活简朴,因此,有较为理想的学习氛围。张太雷在校学习期间用名张曾让。他经常出入法律图书馆,刻苦读书的精神为同学所称道。除此之外,张太雷在校的基本活动主要是喜欢体育锻炼和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对此,张太雷北洋大学的同届毕业生谌小岑回忆:虽不同系,但经常在网球场和讲演会相会,因而熟识。在学校的时候,知道他学习成绩很好,不好出风头,晚饭后,总是同他的常州同乡吴南如在白河堤上散步[1]56。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张太雷从读大学三年级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位于天津法租界的《华北明星报》(North China Star)兼任英文翻译。《华北明星报》最初是由多位外国人出资创办的有较强商业性质的大型综合英文日报,其发起人和总编辑是任北洋大学法科主任的美国人福克斯(charles J.Fox)。该报创刊于1918年8月,是一份4开至少8版的日报。福克斯此前在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有近10年的报社工作经历,1913—1920年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法学教授[5]。张太雷即是应福克斯的邀请就职于《华北明星报》编辑部。《华北明星报》虽然刊有大量的,甚至是整版的商业信息(如商船航班)和广告,但国内国际新闻的信息量依然十分巨大,远超其他国内的中外文报纸。特别是通过其在美国、苏俄、欧洲等地的通讯记者,大量报告包括苏俄在内的国际新闻,信息量很大,这一点从福克斯为该报撰写的两周年纪念文章中也可见一斑:“今天是明星报两周年纪念日,本报存在着年幼者难以避免的各种小小缺点,但它一直努力工作,每天都呈现在公众面前,广泛报道国外各类新闻,而这项工作是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做过的,无论是用本土语言、方言或是外国语言。”[6]

张太雷通过这份带有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兼职,较其他在校学生能够迅速地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是有关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相关报道;同时也开始与社会各类人士进行接触、建立联系,较早地更大范围地了解社会民情,能够在学生阶段走出校园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及其运行,既可以体察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也可以洞察社会上层乃至当政者的腐败与没落,而这些都是校园内、书本里所看不到的。此外,张太雷在《华北明星报》的经历,也为他在投身革命运动后不断创办多种革命报刊,进行革命宣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张太雷正是通过《华北明星报》这个平台,结识了来自苏俄的俄籍汉学家鲍立维(又译柏烈伟)。鲍立维是俄共(布)秘密党员,1918年下半年从海参崴来到中国从事联络工作。鲍立维到天津后,从《华北明星报》找到张太雷担任其翻译[2]30。鲍立维在天津工作有两年多的时间,多次往返京津,与李大钊常有来往,1921年1月离开天津去北京大学正式任教。张太雷在担任鲍立维翻译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翻译一些社会主义文献以及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现状的文章。这一切成为张太雷自觉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1920年6月,张太雷以优异成绩修业期满毕业[7]。以“实事求是”为校训的北洋大学,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朴实而又严谨的学风,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兴学救国、通晓西语、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方面实际能力的新式人才。张太雷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锻炼了各方面的实际能力,而且在英文方面的学习尤其出色。这为他日后来往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工作并担任多位来华共产国际代表的英文翻译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张太雷不仅在北洋大学学业优异,而且还注重走出校门,到社会这所“无字的大学”去感触和了解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从而迅速成长起来。

二、在“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中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入读北洋大学期间,张太雷的个人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太雷的家人和亲友一心盼望他学成后能升官发财,显亲扬名。这也是那个时代许多读书人的选择。张太雷也一度想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到上海当律师。然而,在其北洋大学毕业前后,张太雷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张太雷在1921年初的家书中谈到:“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所以我想等明年去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常常在官场里混,与那些不好的人在一起,嫖赌娶妾的事情或不能免。倘若是这样了,非特我的身体、道德要坏,恐怕家里要受莫大的苦处。你也看见多少做官的发财的人们多嫖赌娶亲。倘若我做了官,发了财,我自己也不能保不替他们一样的做坏事。”[8]

据其中学同学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子宽回忆,太雷本意拟于北洋毕业后回南充任律师,1917年之后,思想突起变化,其倾向于社会主义实在“五四”之前。李子宽曾于1918年秋回北京大学途中至北洋大学时说:“即有人以太雷坚决转变之情形告我,谓‘太雷已醉心于另一种新的做人标准,放弃旧的出世途径,态度甚坚决’”[1]54。

张太雷思想上的这一重要转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的袁氏称帝、张勋复辟以及皖系段琪瑞执政,造成社会政局动荡,人民生活贫困、思想迷乱。对此,以陈独秀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陈独秀等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和封建专制主义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唤醒了一代青年。

张太雷思想上的重要转变也与他关注社会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密不可分。1919年2月,他在天津发起组织旨在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社会改造社”,探索振兴中华的途径。这是中国大学生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五四”运动发生后,张太雷参加了“北洋大学学生会”、“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以及“天津各界联合会”组织的爱国活动[2]32-33。6月5日,天津学生抗议北洋政府拘捕北京学生,在南开操场誓师后出发讲演;6月9日,天津学生在河北公园召开大会;8月下旬天津学生到北京天安门请愿要求惩办济南镇守使马良;10月10日因警察干涉学生集会游行,学生包围警察厅等,这些学生爱国活动都有张太雷的身影[1]56。在“五四”运动中,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天津各界抵制日货委员会,到街上各店铺宣传与查禁日货。张太雷还以天津学生代表的身份与北京学生代表一道向总统府和国务院请愿,要求释放被捕的同学。在谌小岑的印象中,张太雷“是一个以群众一员的身份,热情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的青年”[1]56。

除了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外,张太雷还参加北洋大学学生组织的演讲团,深入工农群众进行爱国演讲。1919年6月2日的天津《益世报》以“北洋大学讲演团赴塘沽及郊区讲演”为题,报道了张太雷等4名北洋大学学生赴塘沽、大沽等处的系列演讲活动。北洋大学的学习锻练了张太雷的演讲才能。张太雷等宣传反帝爱国、抵制日货的演讲,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每次听者达数百人,闻者无不点头称是”;演讲结束后,“听者犹相聚不散,引领遥望,似恨时光短促,不能尽所欲闻”[7]91。

通过“五四”时期的这些活动,张太雷结识了李大钊、邓中夏。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他热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9]。1920年2月,李大钊为送陈独秀去上海,从北京来到天津,曾在俄租界与鲍立维进行秘密接触,担任翻译的正是张太雷,二人此时得以相识[7]111。1920年3月,张太雷成为李大钊、邓中夏等人为建党做准备而建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此后,张太雷协助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往北京。

1920年4月,作为苏俄向中国派出的“使者”,其后多次出任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维经斯基,受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的派遣,偕同几位助手来到中国,调查中国的社会状况,同中国的革命者建立联系,并适时建立革命组织。维经斯基先是经鲍立维介绍到北京与李大钊进行了接触,并在北京举行了几次座谈会。不久,按照李大钊的意见,维经斯基又去上海与陈独秀会见,并于同年7、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包括陈独秀、维经斯基等5人组成的“革命局”[10],即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前身。在此期间,张太雷担任维经斯基的英文翻译,与维经斯基“经常接触”[11],并参加了维经斯基在北京与上海的部分活动[2]41。

1920年下半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到处宣讲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观点,即通过技术进步、发展合作社等手段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此进行了抨击。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遭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现状,“除了中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12]。张太雷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论战中来。在一次公开的辩论会上,张太雷登台发言,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创造者。据舒米亚茨基回忆,“按照张太雷同志自己的说法,这场争论也使他确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念”[1]173。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与鲍立维、李大钊、维经斯基、陈独秀等中外人士的密切交往,加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学习,以及相关社会活动,使张太雷进一步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从一位民主主义者彻底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并于1920年10月,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三、在天津建立共青团和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了利用各种报刊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论战外,主要的革命活动表现为深入工矿企业,了解工人的疾苦,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工人运动;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建立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青年团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准备。张太雷不仅是天津第一位共产党人,而且对天津地区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大学毕业前后,张太雷作为英文翻译随同维经斯基一行到上海,会同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积极从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工作。同期,张太雷还参与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受李大钊的委托,张太雷负责在天津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张太雷已经具备了组建青年团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加上五四运动前后天津学生社团组织和相关活动的基础,张太雷会同奉李大钊之命从北京来津的原北洋大学学生谌小岑,很快组建了天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10月,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天津特别二区大马路一家裁缝店(今河北区建国道91号)正式成立。出席成立会的包括张太雷、谌小岑、胡维宪、吴南如、郑德等共7人,张太雷主持了会议并被选举为书记[13]。在张太雷的领导下,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受到当时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负责人舒米亚茨基的特别推崇。舒米亚茨基认为天津青年团组织“就是这类比较彻底的中国青年组织的楷模”[1]186-187。首先,张太雷领导制定了团章,成为中国第一个团章的起草人。团章规定,团的宗旨是“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不仅仅要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还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为此规定:必须在青年工人中建立自己的组织,以工人阶级为团的阶级基础。具体的工作方法是通过调查工人状况、组织和教育工人,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式开展工人运动。这表明天津团组织从一开始在明确自己的工人阶级性质基础上,坚持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在组织机构方面,团章也作了较为严密的规定,即有类似于委员会的“书记处”,有特别代表制的基层组织,还有“工人状况调查委员会”和“社会主义研究部”。团章同时规定了严格的组织发展条件和组织纪律。其次,天津青年团组织依据团章进行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革命活动。一是创办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劳报》,介绍国际国内的工人运动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状况,特别注重反映长辛店、南口、唐山等地的工人生活,向工人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刊登摘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性文章。不久,《劳报》被警察厅以宣传过激主义之名禁止发行。张太雷于次日迅速出版新的《来报》(取英文labor的谐音)取而代之。《来报》很受工人的欢迎,不仅在天津发行,而且送到外埠,分送至京奉、津浦路各站。二是发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书刊,使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大学、南开学校、省立一中等学校及唐山、南口等地广为传播。三是会同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多次到唐山、长辛店等地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工人情况,筹办工人补习学校,并适时组织工会。1920年底,张太雷与邓中夏、张国焘等人多次前往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元旦,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开学。这个时期的张太雷“为革命奔走,常往来于京津之间”,到北京时,经常带着两只手提小皮箱,里面大多是去长辛店的宣传材料,到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中学同学李子宽宿舍临时住一宿,经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会晤后,次日即去长辛店[1]55。

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活动持续了约3个月的时间,即从1920年11月至1921年1月,时间虽短,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组织工人运动、团结教育青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以后天津党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1920年10月,张太雷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后,便奉李大钊的指示,在天津筹建早期共产党组织。事实上,维经斯基在上海成立“革命局”之后,要求在华的俄共(布)党人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等工业城市中偕同当地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与上海“革命局”相类似的组织。当时在上海的维经斯基在1920年8月17日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报告中,还提到在天津设置一个接头地点,以组织党的工作人员登记[10]35。这说明天津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比较活跃,成立天津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1920年12月,以张太雷为书记的天津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同时还建立了唐山站分部。注重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党员和建立组织是天津组织及其唐山站分部的最大特点。1921年6月,张太雷在《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说:“该分部的成员是津浦铁路这个最大车站的铁路修配厂的工人。党特别重视唐山地区,因为它是中国一个最大的工业中心。”[8]26年轻的张太雷在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迅速成熟起来。

1921年1月,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遣,张太雷离开天津赴苏俄的伊尔库茨克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3月,到达伊尔库茨克,任中国科书记。同年6~7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起草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并在大会讨论东方问题时作了发言。张太雷从此成为活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舞台上的第一个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此后,张太雷主要在中国南方,特别是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从事并领导共产党和青年团的组织及宣传工作,在他1927年12月领导广州起义英勇牺牲之前再也没有回到天津。

天津是张太雷革命生涯的摇篮,也是他革命征程和辉煌人生的起点。在天津的5年时光里,张太雷打下了扎实的学识基础,培养和锻炼了卓越的组织才能,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完成了一个求知、爱国、追求真理的进步青年向一个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者和领导者的转变。以天津为起点,张太雷开启了他为之终生奋斗的旨在谋求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之路,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为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回忆张太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4.

[2] 刘玉珊,左 森,丁则勤.张太雷年谱[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22-23.

[3] 左 森,胡如光.回忆北洋大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115-116.

[4]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卷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115.

[5] [英]雷穆森.天津租界史[M].许逸凡,赵 地,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27.

[6]Charles J F.The Star's Second Birthday[N].North China Star,1920-08-12(3).

[7] 钱听涛,黄明彦.张太雷研究史料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71.

[8] 张太雷研究会.张太雷文集(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1.

[9]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李大钊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75.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室.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1.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室.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03.

[12]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陈独秀著作选:卷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12.

[13]中共天津市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卷一[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58.

An Analysis on Zhang Tailei's Revolutionary Thought and Practice in Tianjin

CAI Wen-jie,LIU Yu-shan,WANG Lan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Zhang Tailei'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Tianjin are one of the key links in studying Zhang Tailei.Tianjin is the cradle of his revolutionary career.Clarifying Zhang Tailei's studies and social activities in Tianjin and analyzing Zhang Tailei's revolutionary thought and practice may help to promote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Zhang Tailei's revolutionary thought and practice throughout his life.In his five years in Tianjin,Zhang Tailei not only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on knowledge but also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politics and social activities.He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patriotic students'movement.His excellent ability to organize and publicize got enhanced.At the same time,Zhang Tailei embraced Marxism into and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f patriotic youth to a revolutionary and leader in the early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He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early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 such as establishing party and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carrying out labor movement etc.in Tianj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Zhang Tailei;Peiyang University;Tianjin;communist movement

D 231;K261

A

1008-4339(2011)06-0546-05

2011-04-12.

蔡文杰(1963— ),男,博士,教授.

蔡文杰,cai81@sina.com.

猜你喜欢

张太雷天津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战“疫”必胜!
广州起义领导人张太雷
张太雷:“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之眼》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