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地方文献工作研究——第四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评析

2011-03-10谢耀芳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出版物广西文献

谢耀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2009年文化部在全国开展了第四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对各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展开全面的测评和检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专项指标被列其中,从而强化了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方面的重要地位。

1 评估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1.1 明确地方文献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地方文献是记载某一地域内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变化及影响的特定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称誉。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奠基人杜定友先生指出:“各地方的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早在文化部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省馆应根据本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要求,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藏书,本省(自治区、市)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的地方资料应尽全收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文献征集困难重重,呈缴制度落不到实处,地方版文献缺少采访信息、购书渠道等,致使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开展起来十分费力。本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加大了地方文献项目的分值,把地方文献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并明确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也激励了公共图书馆尽力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

1.2 进一步明确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范围

关于地方文献收集的范围,是以出版物或文献资料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唯一标准,它是以区域为中心的信息载体和知识源泉,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教育、科技、宗教、风俗、民情等诸方面的综合性历史和现状,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源。近年出版物空前繁荣,信息量激增,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足,因此,在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上分歧较大,认为本地出版物如果内容与本地无关,不能算地方文献。本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明确了地方版文献入藏率的最高和最低指标,并在文献类型、载体、出版发行方式等方面,通过评估细则一一列举,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1.3 完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评估促使图书馆对各项基础业务进行重新梳理,重新制订和修订适合当前业务发展的各种规范条例,从而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广西图书馆为例,通过准备迎评材料,重新修订了《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原则》、《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催缴规定》、《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征集工作规范》等系列规章制度,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完善了该项工作的科学管理。

2 从评估指标谈地方文献建设问题

广西图书馆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是本地区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和东盟文献收藏与利用中心,一直以来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十分重视,此次专门成立评估材料小组,对各项指标分解落实。采编中心作为藏书建设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设置《省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中与地方文献相关的分值,从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及执行情况、本地出版物入藏率、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3个方面对本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情况进行比对分析(见表1)。

2.1 “222”呈缴制度与执行情况

首先要求提供有关呈缴制度文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早于1973年就下文指定广西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重要收藏单位之一,并于1980年、1993年发文重申两次(桂政发[1980]232号,桂政发[1993]4号),要求各单位执行呈缴制度,将本单位及个人编印的文献资料完整、及时地检送该馆。虽然有相关的文件,但落实起来困难颇多,执行力度不够。其次明确了呈缴率应该占本地出版总数的指标,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收集出版发行信息,逐一核对,发现漏缴,及时催缴,使呈缴率由原来的55.84%提高到80.90%,取得初步成效(见表2)。

表1 “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与细则”列表[1]

表2 2008年广西图书馆地方出版物呈缴情况汇总

2.2 “222”指标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自检,该项分值虽然达到了最高,但此项工作开展起来却存在相当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来明确规定缴送出版物的具体事项,现有的呈缴制度只是简单的条例规定,无法从根本上确保呈缴本制度的实施。因此,除了利用经济补偿(如针对美术出版社、高价丛书、多卷书采取买一缴一的政策)和其他激励措施鼓励出版单位缴送和其他个人捐赠以外,缴送法规是该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性保障。其次是对地方文献类型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提供纸质文献,而很少提供光碟、录音资料等其他类型的地方文献。随着出版审批程序的改革,广西新闻出版总局已把审批权利下放到各市,从而造成了内部出版物出版信息的收集困难。

2.3 “223”地方文献

该项细分为“2231地方出版物入藏种数/地方出版物种数(%)、2232地方文献数据库”。该项分值首先要求提供地方出版物入藏种数/地方出版物种数的比例,与“222”不同的是,该项指标可通过购买的方式入藏,广西共有8家出版社,各出版社执行呈缴的情况见表3。

表3 2008年8家出版社呈缴情况一览表

2.4 “2231”指标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呈缴渠道获得的本地出版物只达到82.84%,尚有10.16%的种类(不含复本)需要购买,因此,采用书目对比法,将8家出版社的书目与本馆ILAS系统中总书目数据库、分编库、采访库,以“ISBN”号为主要检索途径,逐一对比。通过比对我们发现缺藏图书主要是作者包销书、美术出版社、部分高价的丛书、多卷书等,而这一类正是我们采访的难点,虽然有了书目信息,却缺乏购书渠道,许多压在作者和经销商手里成了死书,出版社本身也购不到自己出版的图书。因此,可专门设置补缺批号,通过多种渠道补购。共购买图书560种、603册,并反复多次与广西音像出版社、内部报刊发行单位沟通联系,征补音像资料41种,内部报刊131种,使入藏文献达到最高分值(见表4)。

表4 2008年广西图书馆地方出版物入藏情况汇总

2.5 “2232”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数据库分为3种类型: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随着书目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实现共建共享,本次标准取消了在质量上的指标,只在数量上要求达到100%。由于地方文献的特殊性,广西图书馆在编制书目数据时,采用了本馆自编的《广西地方文献分类表》进行细分,建立独立的地方文献检索途径,以方便读者检索。从2001年开始广西图书馆自建地方特色数据库,先后采用了易宝北信软件(简称TRS软件)和中数创新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简称CDICM软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包括广西文物库、广西游记库、广西戏曲、广西地方志、民族风情、学会论文数据库、政策法规、农村科苑、八桂讲坛等21个数据库,数据库类型有图文、全文、多媒体,加工数据179224条,容量约为413.95GB。数字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镜像站、移动存储、光盘复制等多种形式提供服务。本次标准对机读数据不再用数量多少来计分,而是用所占总量的比率计算,科学地反映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以计算机和远程通讯设备为代表的现代化设施成为拉动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全文实现在线浏览、多媒体实现在线视听的新标准充分反映了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3 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广西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已达45万余册,其中包括地方史料、民族文献、家族谱等特色馆藏资源,并建成完备的地方文献结构体系。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针对广西经济发展的趋势,采取以下对策,以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

3.1 争取呈缴制度法制化,建立多元化收集渠道

虽然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再三发文,要求本地出版社、各单位及个人的全部出版物向本馆呈缴,然而,由于文件不是法规,不具有强制性,不缴、漏缴、缺缴的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影响了地方文献收集的系统性、完整性。因此,争取政府重视,保证呈缴制度法制化,是地方文献征集的重要保障。其次,建立多元化收集渠道,如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稳定的征集网络,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本地区出版单位、党政机关、学术团体、群众团体等有关单位建立稳定密切的联系,形成畅通的信息通道,以便及时搜集和掌握出版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书目信息系统和社会信息系统及辅助性信息系统共同组建的文献收集网络。

3.2 加强地方版文献的采集

采集地方版文献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正式出版社近570余家,地方出版社占60%以上,作为公共图书馆重点收藏的品种“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中,地方版获奖图书的平均比例为74.5%[2],因此,地方版文献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意义不凡,但是完成地方版文献的采集任务却十分困难。首先由于地方版文献的出版发行常常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市场需求量不大,印数有限,图书馆很难及时采集。其次,作为公共图书馆订购的重要工具——《新华书目报》(即“三目”),全年总报道量大约6万种。而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图书品种每年达20多万种,大量地方版图书的出版信息上不了“三目”。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图书供应商、全国书市、各类订货会等)尽力收集地方出版社的发行书目。笔者曾多次参加全国书市,每次都可购得其他渠道难以采集的地方版图书,特别是地方资料和民族文献及作者包销书,因此,通过书市可“拾遗补缺”。

3.3 完善“广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的功能

地方文献征集仅仅依靠各馆独立行事,很难做到收全。设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由网内各级图书馆互相代收地方文献,这样既可以减少各馆征收地方文献时投入的人力,还可以节省一定的经费。网络的建立,使各馆之间加强了信息交流和联系,起到了互相协作帮助的作用。广西图书馆于2001年建立地区征集网络,由省馆委托各地级市馆协助征集当地的文献资料,各馆成为省馆的征集网点,从而形成一个密布全区的征集网络,发挥地方馆在当地征集的地缘优势。几年来先后通过柳州馆、桂林馆等征集了数量可观、不易多得的当地出版的地方文献资料。近年,又规定省馆按5:1的比率,将收集的新书、复本地方文献,回赠给各地县馆。并通过定期召开公共图书馆馆长联谊会,交流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思路、经验、方式和方法,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完善了协作网的功能。

3.4 加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构建完备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

构建完备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是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形成地方特色的必经之路。多样化、整体化、特色化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决定了图书馆能否成为有别于他馆而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泛北部湾经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根据本区的地域及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为配合自治区政府的这些战略性目标,逐步建设包括东盟各国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风土人情、旅游等文献的特色藏书体系,要增订语言录音带、电子出版物等图片、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上,针对东盟各国经济、文化及民族、物产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建立东南亚文献信息多媒体资源库,根据北部湾区域的生态环境、地理等文献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构建印刷型文献与各种文献载体相结合、文献检索和多媒体视听齐备的较为完整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5 努力提高地方文献征集人员的职业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绝大部分依赖于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地去寻觅,因此这项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有专业的知识结构,有公关意识和开拓能力。图书馆要培养热爱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加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培训,着重提高他们的思想基础、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保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通过此次评估定级,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衡量尺度和标准,也使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了明确的参考数据和发展目标,促进各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促使图书馆在今后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注意发扬自身优势,巩固本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好地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1]文化部.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DB/OL].[2010-07-01].http://www.nlc.gov.cn/.

[2]周凤珍.论民族高校东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2-84.

猜你喜欢

出版物广西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2017年出版物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广西尼的呀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