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策略
2011-03-07丁林俐
丁林俐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江苏 海安 226600)
新课改实施以来,江苏高考化学就在向“活”转变。即注意了知识的活用,又加强了能力的考查。笔者一直勤耕于高三化学教学,如何能帮助学生轻松应对紧张的高三复习,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更好巩固提高高中化学知识起到一定的“催化剂”功效;结合多年经验,深入思考,提出一些参加复习工作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分散难点、逐个击破
早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时,有不少人就把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难题找出来让学生强化提高,但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大量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课堂效率也大打折扣。而《战争法则》里,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分而歼之,给了我不少灵感。比如: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与其作为一部分合起来讲上一段时间;倒不如把其中典型代表——Na、Al、Fe等各为一个专题,将知识化整为零,使得每个知识点都能被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当然,遇到一些需要深度思维的难题时,不妨引导学生预设一些相对浅显的条件设问,为循序渐进的解决最终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时,学生对溶液中的几个守恒关系和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存在畏惧心理。教者在浓度大小比较讲完后,单独设计一节课讲守恒问题:首先提问单一溶液NaAc、NH4Cl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再由两个守恒推出质子守恒。然后由此式子去理解质子守恒的概念:电解质溶液中的酸(可以给出质子H+的粒子)失去的质子的总数等于碱(可以获得质子H+的粒子)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如NaHCO3溶液中:H2O、是酸,均可给出一个H+,分别生成OH-和,H2O、又是碱,均能结合一个H+,分别生成H3O+(H+)和H2CO3,故NaH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表示为:c()+c(OH-)=c(H+)+c(H2CO3)。 接下来让学生试写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关系式。最后抛出NaHCO3与Na2CO3溶液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混合,让学生课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此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这些难点解决后,要能用这些知识进行迁移思维,这才是这节课最终的效果。
二、精彩课堂、风声四起
新课程理念要求理想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变单独由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能够更多更丰富地听到学生们的声音。高三学生由于压力较大,心理也逐渐趋向成熟,课堂特别是理科教学的气氛也就没有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活跃。结合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我们欣慰地感到,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也能够 “风声四起”!
1.应让学生发出提问的声音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要师生彼此能够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科学利用文本,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的目的。例如:复习铜与浓硫酸反应这一实验时,就应让学生提问:铜丝表面的黑色是什么?试管下面的白色固体又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样就由一个被动接受知识者变成主动吸收知识者。接着迁移到整个高中课本中用到浓硫酸的实验有哪些?各自利用了浓硫酸的哪些特性?由学生自问自答,老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提问得积极性,让学生的提问之声此起彼伏。
2.教师发出欣赏的声音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网络,还要重视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鼓励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接受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复习检验与鉴别时,首先提出如何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这时同学们马上从除杂原理分析,有位同学很快提出:蒸馏。此时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扶持帮助其分析,使这位同学很快明白蒸馏达不到目的。教师继续暗示有没有别的途径?比如: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这样这位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很快利用溶解度的不同来解决:水洗后分液。这样教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也显得很兴奋,从而形成了整个班级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风气。可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见解,以欣赏之情评价学生的成果,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3.教师与学生水乳交融的声音
“文言文”虽美,但不如“白话文”广泛流传。化学知识的复习也是如此,大量的专业词汇的堆砌,只会使本来就对知识掌握就不够牢靠的学生更加迷茫。 “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sp、sp2、sp3杂化让很多学生颇为烦恼。“假如s轨道是稀粥,p轨道是米饭,4个氢过来和碳一起吃饭,碳给一个氢稀粥,另外三个氢米饭,肯定打起来,所以干脆混在一起平分,这样更和谐”结合身边的事例,通俗的说明,也许会在笑声中,润物细无声般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复杂的化学知识。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高
习题巩固是化学复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适当合理的综合训练更是高三化学复习中,知识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以前的“题海战术”,过多而没有选择的练习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心生反感,不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起不到应有的复习提升作用。精选精练,通过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取百家之长,选典型题型,编经典好题,最终达知识综合,能力提高之效果。①通过适当题目培养学生辨析概念的能力。比如:中学化学概念中,有不少概念是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了解,就加强概念间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例如,溶解度与质量百分比浓度、原子量与原子质量、电离与电解、燃烧与缓慢氧化、溶液与液体等都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应该用讲清概念内涵的办法来分析它们的异同,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再从反面进行练习和巩固。②通过适当题目培养学生找出知识点内在联系的能力。孤立的知识回顾,只是知识的再现,起不到巩固提高的效果。而化学知识中的相似知识也经常是学生知识点混淆的“绊脚索”。“化学反应方程式”与 “离子反应方程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实验式”与“电子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与“同系物”总是会让不少同学在遇到它们时不知所措。高三复习时,注意整理,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再次遇到时,头脑清晰,解题才能游刃有余。③通过实验设计提升理解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和化学基本知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提倡过程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不应该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个个现成的结果、方法,而更应该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同时,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构思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将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的基础上,大胆设计陌生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力、理解性和再运用能力。④适当错题整理,有效防范重复性错误。需要指导学生错题的整理并不是抄题目,而是知识点的呈现。通过指导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四、回归课本,明确任务
新课程改革后,课本的版本也越发多样,教学参考资料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很多教师习惯于从课外的资料上去找例习题,学生也往往脱离课本去做大量的题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在高考前夕必须将学生从题海战役中解放出来,帮他们将所学知识具体化、网络化,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课本,根据课标理解所学知识点。
其实,从近年来高考试题来看,很多题目都是紧扣教材的,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影子。①有的直接利用课本知识出题,比如:2009江苏高考第三题:考查了铝、氮、硅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2009江苏高考第五题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点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这些全是课本中的知识点。②有的将课本后的习题改变题型或将课本中的题目进行合理组合作高考题,比如:人教版选修四P59页第六题明矾与Ba(OH)2相互滴定至SO42-完全沉淀或pH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经常在多项选择题中出现。第四题经常出现在填空题中,应用于调pH除杂。③有的需要用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迁移思维,比如:2010江苏高考第18题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填化学式);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填化学式)。
此题如果同学们能迁移到Co与Fe是同为第Ⅷ族的元素性质相似,从而联系到FeO、Fe2O3、Fe3O4那计算就简单啦!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高三的化学复习当然不能被某种参考资料牵着鼻子走,新课程标准才是根本。回归课标,研究课标,理解课标,并制定有效地复习策略,理顺复习思路,把握复习方向,抓住复习重点,使学生通过高三复习更好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热点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科能力,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同时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高三化学的复习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引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潜能,为其在科学上的终生发展铺路。而以上做法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还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