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2011-03-06李清建董德龙王卫星
李清建,刘 斌,董德龙,王卫星
前言
男子自由式摔跤是一项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特点是两人在直接的接触中较量,要善于克服活的阻力[1]。因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良好的力量、顽强的耐力、熟练的技术和心理素质等,而这些因素必然以运动员的年龄、体重、身高等身体形态为基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领域训练方法和手段日趋先进和完善,从而对身体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了要求。作为先天条件的组成部分,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并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4]。早在1981年,沈海琴等就对我国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与选材问题进行了研究[3],以中国式、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得出了摔跤运动员的基本身体形态特征和摔跤选材的形态学参考模型数据,但是,没有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做出具体的表述;陆建锋、冯绍桢(1988)等人在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中,也提出了摔跤运动员的指标不够齐全等问题[2]。随着竞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摔跤项目已列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潜优势项目,尽快实现该项目的突破是一项关键任务,这就使得在新的时期加深对该项目的认识和理解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本研究以该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为视角,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调查、测试与分析,同时,考虑到我国该项目的备战特点,本研究以55 kg、60 kg、66 kg和74 kg级别为重点进行分析,力求对该项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清晰的认识,为新时期的选材和训练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9年12月参加合肥集训的国家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共130名,实际参加测试123名,有效数据96名。根据技术等级,将国家一级以上(包括一级)的运动员作为优秀运动员,共43名,二级以下(包括二级)的运动员作为一般运动员,共53名(表1)。其他国外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2004—2010年间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获得前4名的运动员,其中,对于多次获得前4名的运动员均记为1次,最后共计有效运动员91名(表1)。
表1 本研究中、外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基本情况比较一览表
表1显示,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年龄与国外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训练年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训练年限是运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摔跤技术具有组合性不规律的特点,主要技术动作的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而训练年限正好反映了训练水平及比赛经验在项目运动能力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该项目是以体重级别为标准进行比赛的,所以,我们采用体重/身高这一指标进行了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分析,发现国外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和中国一般运动员与中国优秀运动员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由于身体形态的比例都存在一定的特征[8-11],且相关研究显示,优秀运动员的体重指数的平均值在0.38左右[6],表1中显示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平均体重指数为0. 40,中国优秀运动员为0.47,说明国外优秀摔跤运动员比较符合身体结构标准,中国一般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次之,说明我国摔跤运动员在训练中体重指数逐渐增大,虽然训练刻苦,力量不错,但是体重上升过快,其肌肉力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肌肉横截面积的增大为基础,而神经快速募集肌肉的能力弱,从而致使肌肉质量下降,技术提高受到限制,影响成绩的提高和突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查阅SCI、CNKI等数据库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进行研究构思、设计、调查、分析,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了解了研究现状,提炼主要观点,在借鉴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拓展研究视角。
1.2.2 专家咨询
通过实地访谈的形式,走访了部分专家,征询专家对调查内容和调查指标的意见。
1.2.3 身体形态测试
2009年12月对参加合肥集训的国家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复选指标测试,测试方法严格按照《运动员科学选材》[7]测试规定,由专人利用标准器械完成。
1.2.4 数理统计
对获得的身体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分析过程均在SPSS 13.0上完成。
2 研究步骤
2.1 指标初选
在借鉴以往诸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训练实践情况,访谈了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专家并发放了相关形态指标的调查问卷,确定身体形态指标25项。
2.2 指标复选
对初选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第2轮问卷调查,在对教练员和部分训练学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身体形态复选指标22项(表2),考虑到该项目的比赛规则特点,本研究采用身体的指数法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即用各指标除以身高来表示,为此,身高、体重未在表中列出。
2.3 指标精选
对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确定身体形态各主成分的代表性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优秀与一般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比较
本研究数据代表了国内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总体水平,表2显示,上肢长、上臂围、髋宽和部分围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较一般运动员具有上肢长、围度大的特点,其他身体长度、宽度和充实度指标中优秀与一般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选材和训练中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指标在该专项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广泛使用。
表2 中国优秀及一般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比较一览表
采用上肢长指数、上臂围指数和前臂围指数作为衡量受试者的臂形。在研究中发现,优秀运动员的上肢长(0.45±0.01,0.44±0.01,P<0.05)、上臂围(0.18± 0.02,0.18±0.01,P<0.01)、前臂围(0.16±0.02,0.16 ±0.01,P<0.001)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这一结果表明了运动员上臂力量小是摔跤运动员的一大弱点,而现在这方面已经得到了提高,在绝大多数身体长度、宽度和身体充实度指标中,优秀与一般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优秀运动员有着长而粗壮的手臂,便于搂抱,在身高相近的条件下,在进攻中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和抓握对手,具有优先接触和在对抗中控制对手的优势;防守中增加对手的做功力矩,达到了增大难度的目的,进而提高防守的成功率。同时,本研究也发现,优秀运动员大腿围指数(0.35±0.03,0.34±0.02,P<0.05),臀围指数(0.55± 0.06,0.54±0.02,P<0.05)高于一般运动员,这一结果与沈海琴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非常注重力量上的训练,总体说明四肢围度大是稳定与力量的体现,趋向于粗壮的体型特点,肌肉发达,力量强便于战胜对手,也是取得优胜成绩的基础。呈显著性指标中还有颈围(0.24±0.01,0.23±0.01,P< 0.01)和腰围(0.49±0.05,0.46±0.03,P<0.01),表明优秀运动员的颈、腰围明显大于一般运动员,而颈、腰围的大,说明该部位肌肉丰厚,这些条件对于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全身用力、掌握平衡与方向有很大意义。在本研究中还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髋宽(0.14± 0.01,0.13±0.01,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表明,运动员的髋宽对运动成绩也有重要作用,人的骨骼是肌肉的附着部位,粗壮的骨骼是具有发达的肌肉的前提,同时,髋部位于人体的核心区域,不仅对于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发挥着承上启下链接作用,是身体力量传递和发力的关键。因此,髋宽应成为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以后选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的差异,我们初步整理了国际摔联网站公布的2004—2010年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男子自由式摔跤55 kg级到74 kg级的前4名运动员,除去重复和数据不全,共得到91名运动员的数据,并与本研究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了数据比较。采用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作为比较指标,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骨骼和身体充实度等身体形态的综合状况。体重是反映人体长度、围度、宽度和厚度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一般与肌肉的体积、横断面积及肌力的发育成正比,合理的体重是保证参与正常训练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克托莱指数为体重/身高×1 000,反映了单位厘米的重量,作为一个相对体重或等长身高的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机体组织的密度,3项指标综合描述身体形态。表3显示,55 kg级的摔跤运动员中,国内与国外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我国55 kg级的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较为科学地进行了选材和合理的训练。60 kg级运动员的体重(66.66±2.09,63.68 ±3.72,P<0.01)显著高于国外,并且克托莱指数(399.79 ±9.30,382.57±22.17,P<0.01)也高于国外,这一结果说明,在身高差不多的条件下,体重的增大使克托莱指数也随着增大,这就进一步证明了表1得出的结果:国家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虽然训练刻苦,力量也不错,但是体重不能合理地保持和控制,力量训练以增大横截面积为主,忽视神经对肌肉的募集能力训练,从而使体重上升过快,而肌肉训练质量下降,因此,在以后训练过程中,要在控制体重和力量训练方面加以侧重和改善,即在不增加体重的前提下提高肌肉力量,也就是加强神经肌肉的训练。在66 kg级中,除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高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外,体重和克托莱指数都无显著性差异,遗憾的是,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高优势没能在比赛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与许多运动项目相似,主要是由于中国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技术动作的有效性和心理稳定性低于国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迅速地移动,灵活地使用一些转体摔的动作方面,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说明国外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及比赛能力比中国优秀运动员要强,这也说明我国要想充分发挥运动员身高的优势,必须要在提高运动素质和比赛能力的基础之上实现,这是我国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74 kg级的国内外运动员的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体重与克托莱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与60 kg级类似,说明我国处于这种身体形态水平的运动员的比重是比较大的,需要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在反映训练年限、上肢长指数、大多数形态围度指数及髋宽指数方面相对较高,这与完成“搂、抱、摔”的动作、重心及时迅速地移动及力量的要求相一致,与国外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呈现克托莱指数偏高居多。在个别级别中,体重和身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体现了技术动作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力量素质基础之上,没有力量,就无所谓摔跤[5]。
表3 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部分身体形态指标比较一览表
3.2 身体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 13.0软件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 Scree plot图,由图分析和累计贡献率得出了3个主成分,各主成分中的高载荷指标及其因子载荷,对每个主成分给予适当的命名(表4)。由于3个主成分设计的指标数较多,所以,本研究根据因子分析的因子载荷大小,对在实际训练中使用频率较高且便于进行测试的条件挑选2项指标作为代表。其中,有臀围指数、大腿围指数、上肢长指数、臂展指数、坐高和下肢长(B)指数作为身体形态3个主成分的代表性指标(表5)。臀围和大腿围反映了运动员的肌肉含量,手长指数、臂展和上肢长(B)反映了运动员的臂长,坐高指数与躯干的灵活转动有关,有利于担负重力等账。
表4 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主成分分类及命名一览表
根据表4的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和各代表性指标的因子载荷,我们确定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6个代表性指标的贡献率,即贡献率以各代表性指标的因子载荷分别除以同主成分中的2个代表性指标之和来确定。再确定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即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除以3个主成分特征值之和来取得(表5)。
表5 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一览表
3.3 身体形态得分前10名运动员优劣势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以百分位法计算各项代表性指标的得分,假设身体形态满分为100分,根据上表的主成分、主成分权重、代表性指标和分项权重来计算,公式为:
Xab:第a个主成分的第b个代表性指标;Yab:第a个主成分的第b个代表性指标的分项权重;Za:第a个主成分权重;S:身体形态总分。
用该公式得出每名运动员所得总分,再进行统计。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对身体形态得分前10名的运动员进行图例分析(图1)。
图1 身体形态得分前10名及部分国家队运动员满分次数分布直方图
1.臀围、臂展满分的次数较高,臂展可以反映运动员手臂的长短,手臂越长,可以更快的接触对手,从而拥有控制权,而在对手想要进攻时,增加了对手的移动距离,体现“快”这一要素。而身体形态得分前10名运动员中获得满分次数最高的项目是臀围,臀围满分的有8名,其中6名是国家队运动员,臀围表现了运动员的充实度和稳定性。
2.手长和大腿围得分情况相同,自前10名运动员中的满分的有6名,其中有5名是国家队运动员,对于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手的宽大和大腿围的粗大正是力量和稳定的体现,便于及时有力的抓握,是快速进攻的基础。因此,趋向于粗壮的体型特点,肌肉发达,力量强是摔跤运动员战胜对手的基础条件。
3.下肢长(B)需要进一步改善,下肢长B是身体形态代表性指标中比较差的一项,前10名中有2名运动员得满分,而且只有1名是国家队运动员,该指标与运动员的起动和爆发力有关,利于提起对手的重心。
4.坐高是身体形态代表性指标中最差的一项,前10中只有1名运动员的坐高得满分,且该运动员为国家队运动员。因此,国家队的运动员坐高得分情况好于其他得分,当同时也表明,坐高等受后天影响较大的因素没有普遍地得到教练员的高度关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值得注意的是身体形态得分前10名运动员的臀围和臂展较好,大腿围和手长相对居中,下肢长(B)稍差,坐高尤其需要提高。
4 结语
与中国一般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手臂粗而长,四肢肌肉丰厚粗大及颈部、腰部围度大,且髋宽明显大于一般运动员。与世界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体重指数高于外国运动员,但是,肌肉质量下降是比赛成绩的一个致命的因素,尤其应没有注重神经肌肉力量的训练,从而也就没有保证在体重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肌肉训练质量。身高高于国外,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其他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6个代表性指标中受后天训练影响较大的指标得分比较满意,遗传度较高的指标水平较差,其中,下肢长(B)需要在选材中得到重视,且坐高也需要得到应用的关注。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构建与世界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相适应的基本模式,明确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基本特征,以为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何强.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陆建锋,冯绍桢,李珍妮,等.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8,8(2):92-101.
[3]沈海琴,王德英,陈立庭,等.对我国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与选材的初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1,4(2):1-11.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汤剑文.遗传因素与摔跤运动员选材[J].湖北体育科技,2004, 23(1):37-38.
[6]许永鹏,闫文霞 ,张永民.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型的特点及选材的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5,14(Z1):44-50.
[7]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8]MOFFA T J,SURINA G,HOUSH T.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female high school gymnast[J]. Res Q,1984,55:80-84.
[9]NORTON K,OLDS T,OL IVE S,et al.Anthropometry and sports performance[Z].In NORTON K,OLDS T,etal.Anthropometrica.Underdale,South Australia: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p ress,1996:287-364.
[10]THORLAND W,JOHNSON G,HOUSH T.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adolescent competitive sw immer[J]. Hum Biol,1988,55:73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