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1-03-01

河北中医 2011年6期
关键词:补阳稳定型西药

张 勇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北京 顺义 101300)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2008-01—2010-02,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常规治疗6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与西药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2例均为我院心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44~70岁,平均(56.2±5.6)岁;病程 6个月 ~8年,平均(3.1±1.6)年。对照组 60例,男 32例,女 28例;年龄43~69岁,平均(52.3±4.5)岁;病程 5个月 ~8年,平均(3.2±1.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及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证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黯,舌淡紫,脉弱而涩[1]。

1.2.2 排除标准 ①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病、重症神经官能症、围绝经期症候群、甲状腺功能亢进、颈椎病、胆心症、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②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药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每日1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脂(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20 mg,每日2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10 m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芪60 g,桃仁10 g,红花15 g,川芎15 g,地龙10 g,赤芍药10 g,桂枝10 g,柏子仁15 g。日1 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早晚2次分服。

1.3.3 疗程 2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中每周及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观察。

1.5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好转,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1]。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判定[1]。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由表3可见,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2 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mmol/L,

表42 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62)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TC 5.28 ±0.81 3.73 ±0.76*△ 4.58 ±0.94 3.76 ±0.72治疗前 治疗后*TG 4.96 ±0.63 1.46 ±0.36*△ 4.32 ±0.78 2.75 ±0.57*HDL-C 1.56 ±0.42 2.56 ±0.39*△ 1.38 ±0.36 2.32 ±0.36*LDL-C 3.76 ±0.92 3.18 ±0.57*3.89 ±1.27 3.41 ±0.67

由表4可见,2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C、TG及HDL-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心脏功能及血、尿、粪常规检测,未发现毒副作用。

3 讨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累引起心肌缺血,造成的胸部及附近部位不适症状,伴有心肌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主要表现为活动、饱食后出现胸闷、胸痛、气短、汗出及乏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其病位在心,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心气、血、阴、阳不足;标实常为痰热、痰浊、毒热、阴寒、瘀血及气滞等病邪瘀阻脉络。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正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2],阳微即本虚,阴弦即标实。临床上气虚血瘀证比较多见。心主血脉,血液之所以能在脉道中运行畅达,是因为有心气的推动,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则血液凝滞,血阻于脉,气机不通,不通则痛。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黄芪、当归、赤芍药、地龙、川芎、桃仁及红花组成。原为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所致半身不遂。现代医学认为,心脑血管病的根源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在脑血管则为中风,发病在心血管则为冠心病。所以笔者受其启发,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之气滞血瘀证。方中重用黄芪温阳补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大气升则心有所依,故心悸自止;川芎、地龙、赤芍药、桃仁、红花、当归行气活血;桂枝辛、甘,性温,归心经,为引经药,其辛甘化阳而行散血脉瘀阻,性温助阳温通祛寒,心主血脉而使经脉通畅;柏子仁甘、平,归心、肾经,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全方温阳益气,行气活血,血行畅达,则胸痹心痛可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3]。

本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症状,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突发事件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73.

[2]王永炎,鲁兆鳞.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2-273.

[3]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10-311.

猜你喜欢

补阳稳定型西药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