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临床分析

2011-02-28李钦峰牛余正

天津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菌病皮肤癣天津地区

李钦峰 牛余正

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多,以及各种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广泛应用,浅部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儿童由于皮肤薄、抵抗力差,更易感染。了解儿童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种分布,对预防儿童浅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科分离出的176例菌株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患儿176例,男71例,女105例,年龄2个月~14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浅部真菌病诊断标准[1],均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检查。真菌培养4周内分离出真菌者纳入,真菌镜检阳性而真菌培养4周内未分离出真菌者排除。沙保罗斜面培养基、玛嘉念珠菌显色购自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方法 (1)取材:皮损取活动性边缘的皮屑或疱液,指(趾)甲损害取病甲下或近端甲屑,头癣取病发及其周围鳞屑。(2)直接镜检: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15%KOH,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3)培养方法:接种含放线菌酮(500 mg/L)和氯霉素(50 mg/L)的沙保罗斜面培养基,同时另外一个只含氯霉素的沙保罗斜面培养基上培养非皮肤癣菌。置26℃,每1~2 d观查1次,4周无菌生长方可视为阴性。(4)皮肤癣菌鉴定: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生长速度、镜下孢子及菌丝的形态确定。(5)念珠菌鉴定:使用芽管试验、玉米吐温琼脂(小培养)、玛嘉显色。

2 结果

2.1 皮肤念珠菌病分布特点 皮肤念珠菌病117例,占浅部真菌病的66.48%(117/176)。在皮肤念珠菌病中,0~1岁发病率最高,占58.97%(69/117)。间擦部位(口角、颈、腹股沟、外阴、包皮、肛周)发病率最高,占54.70%(64/117);甲次之,占17.09%(20/117)。致病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74.36%(87/ 117),见表1。

2.2 皮肤癣菌病分布特点 皮肤癣菌病59例,占浅部真菌病的33.52%(59/176)。在皮肤癣菌病中,5~14岁发病率最高,占52.54%(31/59)。体癣(面、颈、躯干、四肢)发病率最高,占50.85%(30/59);头癣次之,24例,占40.68%(24/59)。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占62.71%(37/59),见表2。儿童头癣中,白癣最多,占70.83%(17/24)。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占79.17%(19/24),见表3。犬小孢子菌见图1,须癣毛癣菌见图2。门诊真菌培养阳性176例患儿中,真菌镜检阳性率72.16%(127/176)。

表1 天津地区儿童浅部念珠菌病菌种分离结果(例)

表2 天津地区儿童皮肤癣菌病菌种分离结果 (例)

表3 天津地区儿童各型头癣菌种分布情况 (例)

图1 犬小孢子菌纺锤状大分生孢子(乳酸酚棉兰染色×400)

图2 须癣毛癣菌棒状大分生孢子(乳酸酚棉兰染色×400)

3 讨论

儿童浅部真菌病分布范围广泛,全身皮肤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可能与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差,真菌易于侵入有关。本研究显示儿童浅部真菌病中,0~1岁儿童以皮肤念珠菌感染为主,5~14岁儿童以皮肤癣菌感染为主,表明随着儿童年龄长大,与外界环境接触增多,主要致病菌逐渐由酵母菌转为皮肤癣菌。姚志荣等[2]对上海地区儿童皮肤念珠菌病进行了发病部位和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儿童皮肤念珠菌病主要发生于间擦部位,考虑原因与儿童皮肤比较娇嫩细薄,角质层因汗液的分泌以及水分经表皮的流失有关,故处于高度水合状态[3],使皮肤屏障容易被破坏,且易于酵母菌生长有关,因此,儿童间擦部位应注意清洁干燥。本研究显示儿童甲真菌病主要为念珠菌感染,其中白念珠菌最多,没有发现红色毛癣菌,与北美洲引起儿童甲真菌病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有所不同[4],考虑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气候环境,卫生条件不同有关。

天津地区皮肤癣菌病中,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天津地区患者主要来自城市,犬小孢子菌占皮肤癣菌的比例比汕头地区低[5]。农村儿童的卫生状况仍不容忽视,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注意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同时也应注意到,随着饲养宠物的增多,城市犬小孢子菌感染率也在逐渐提高。

真菌镜检与培养2者阳性率不尽一致,可相互佐证。因此,对于浅表真菌病的诊断,最好同时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以提高其准确性。

综上所述,儿童浅部真菌病并不少见。因此,更好地把握其特点,尤其是其不同于成人浅部真菌病的特点,采用有效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6]。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17-424,429-430.

[2]姚志荣,凌波,姜嫒芳,等.儿童皮肤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2):108-109.

[3]肖媛媛,王爱平.皮肤癣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3(1):57-60.

[4] Bonifaz A,Ibarra G.Onychomycosis in children treatment with bi-fonazole-urea[J].Pediatr Dermatol,2000,17(4):310-314.

[5]李森真,黄进波.453例儿童浅部真菌病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1):4-5.

[6]朱元杰,温海.儿童浅部真菌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29(4):207-209.

猜你喜欢

菌病皮肤癣天津地区
天津地区口感型蔬菜品种介绍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牛皮肤癣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羔羊沙门菌病的中西药治疗方法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绵羊弯曲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1031例皮肤癣菌病及致病菌分析
天津地区光伏电站发电量影响因素分析
改良CLSI M38-A2应用于皮肤癣菌对甾体皂苷敏感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