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评估中的意义

2011-02-28杨金玲王秀芳

天津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外周血计数气道

杨金玲 王秀芳

喘息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症状,5岁以下喘息儿童根据其原因和转归可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和迟发性喘息/哮喘3种临床表型[1]。因此,将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5岁以下喘息患儿识别出来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通过检测5岁以下喘息儿童外周血中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寻找鉴别儿童喘息临床表型的炎症指标,为预测喘息儿童预后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9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儿53例为喘息组,反复喘息判断以喘息次数≥2次/半年或≥3次/1年为标准;均排除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喘息。根据患儿是否曾被诊断为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变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及食物过敏)或父母一方有哮喘病史者为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标准,将喘息组分为为喘息Ⅰ组(有高危因素之一者)和喘息Ⅱ组(无高危因素者),其中喘息Ⅰ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8±0.2)岁;喘息Ⅱ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1.9±0.3)岁。同时,从本院外科同期住院治疗的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疾病术前患儿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1.8±0.1)岁。所有儿童均为足月出生,年龄均在4个月~5岁,3组年龄(F=0.168)、性别(χ2=0.4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得其家长知情同意,所有患儿2周内均无全身或局部哮喘药物治疗史。

1.2 方法

1.2.1 血清ECP的测定 应用法玛西亚公司UniCAP全自动分析检测仪及试剂盒。采用真空SST管,取颈静脉血2 mL,轻轻倒转试管5次,室温下20℃~25℃凝血60~120 min,分离血清,然后转至另一试管中,加入试剂,UniCAP自动检测血清ECP(正常值<15 μg/L)。

1.2.2 外周血EOS计数 于试管中加入0.38 mL伊红-甲醛缓释液,再加入血液0.02 mL,立即混匀。10 min后再混匀,分别用吸管充入计数池内,静置片刻后,用低倍镜计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ECP含量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 喘息Ⅰ组血清ECP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均高于喘息Ⅱ和对照组(均P<0.05),而喘息Ⅱ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血中ECP含量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s)

表1 各组患者血中ECP含量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s)

*P<0.05

组别 n ECP(μg/L) EOS(×109)喘息Ⅰ组(1)喘息Ⅱ组(2)对照组(3)F P(1)∶(2)(1)∶(3)(2)∶(3)0.55±0.10 0.10±0.01 0.02±0.01 18.76*0.028 0.038 0.099 27 26 20 46.81±13.86 9.28±3.71 3.90±1.09 4.62*0.045 0.011 0.058

2.2 血清ECP和外周血EOS计数相关性分析 喘息组血清ECP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786,P<0.01)。

3 讨论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气道黏膜水肿、小气道内黏液栓形成、气道慢性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多数喘息患儿经治疗可以完全缓解,不再反复。但部分喘息是儿童哮喘的早期表现,婴幼儿喘息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EOS是引起哮喘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BHR)和迟发型过敏反应(LAR)的关键细胞,是哮喘发病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及慢性哮喘患者下气道的主要炎症细胞[2]。ECP是活化的EOS分泌的一种核糖核酸酶,是EOS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ECP是一种单链、含锌、强碱性糖蛋白,储存在EOS的胞浆颗粒中,约占EOS胞浆颗粒的30%。ECP与气道高反应、通气功能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EOS激活的标志[3]。本研究显示血清ECP和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ECP能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气道痉挛和肺功能受损[4],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指标。临床研究显示ECP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强度相关,可反映气道高反应性发展的早期阶段,并可作为监测儿童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5]。

本研究显示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Ⅰ组血清中ECP与外周血EOS计数明显高于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Ⅱ组和对照组,提示其可能与哮喘存在相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在治疗中应注意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强调早期干预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炎症反应,预防持续性哮喘的形成。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Ⅱ组外周血ECP和外周血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OS并未参与其喘息的发作,其喘息发生机制与哮喘不同,多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是诱发儿童反复喘息最常见致病因素。病毒感染损伤的上皮细胞和抗病毒反应可引起呼吸道水肿、黏液高分泌和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小气道狭窄和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喘息发作。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可持续6周才逐渐下降[6]。如在6周前后又重复感染,则高反应性持续存在,造成喘息反复发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无特应质喘息儿童的体质增强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病毒感染的概率减少,至学龄期喘息将消失。

感染是引起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而特应质高危因素则是导致持续性哮喘及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显示,5岁以反下复喘息的患儿具有特应征倾向,其血清中ECP与外周血EOS计数明显增加,可能是哮喘的早期表现。因此测定患儿的血清ECP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有助于喘息的临床分型及预后判断,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持续喘息的儿童,为儿童哮喘的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有限,其广泛应用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 745-753.

[2]Peng T,Hao L,Madri JA,et al.Role of C5 in the development of air⁃way inflammation,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nd ongoing airway response[J].J Clin Invest,2005,115(6):1590-1600.

[3]罗侃,崔有宏,张大高.临床化学方法评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47-51.

[4]Carreras E,Navarro S,Rosenberg HF,et al.Surface-exposed amino acid of eosinophil cationic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inhibition of mammalian cell proliferation[J].Mol Cell Biochem,2005,272(1-2): 1-7.

[5]Kandil AA,Hasan A,Taha O,et al.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asthmatic children treated by immunotherapy [J].Egypt J Immunol,2003,10(1):67-76.

[6]杨延萍.婴幼儿喘息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27-29.

猜你喜欢

外周血计数气道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