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冰洋 复苏之路

2011-02-22胡静

中国新时代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冷食北冰洋汽水

|文·本刊记者 胡静

销声匿迹15年之久的“北冰洋”正逐步实施着回归计划,这无疑勾起了北京人浓浓的怀旧情结与业内人士的无限遐想

在那些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孩子们的心目中,北冰洋汽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那或许是他们记忆中最好喝的饮料。拎着尼龙袋,装上喝完的汽水瓶去小卖部换汽水是孩子们暑假最乐意做的事,玻璃瓶,铁皮盖儿,橙黄色的汽水,伸着长长脖子的白熊,与夏日午后的知了声汇聚成了那个年代独特的记忆。然而,这记忆中的味道已消失了15年。

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建于1936年的北平制冰厂,1949年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并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1985年,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进入历史辉煌时期。

1994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其中之一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遗憾的是,包括百事-北冰洋在内的3家公司没多久就全部关门大吉。

近日,销声匿迹15年之久的“北冰洋”正逐步实施着回归计划,这无疑勾起了北京人浓浓的怀旧情结与业内人士的无限遐想。

“白熊”问世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湖北国民党督军王占元的侄子王雨生在北平天桥禄长街投资开办了私营北平制冰厂,后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更名为中国制冰厂,这便是北冰洋的前身。当时,制冰厂经营冷藏业务和制冰,全长占地4,000平方米,有职工10余人。其生产的冰都是天然冰,冬天从陶然亭的冰面上刨出来,在冷库里存着夏天用。

然而,没过多久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这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八年的漫长战火,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中国制冰厂也在这场灾难中被日商租赁并改名为日本水产株式会社北平冷冻浆厂,随后改名为帝国水产北平冷藏库,华北畜产水产统治协会北平冷冻厂,为侵华日军冷藏鲜鱼、肉类等食品,同时兼营制冷。当时,其约有职工约50人。直至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后,工厂才由国民政府接管,并定名为北平市公用局制冰厂,后归属华北农垦管理处,仍经营冷藏制冰业务。

可惜,制冰厂并没有走多远,1947年9月,由于入不敷出、资不抵债,被迫停业,厂房出租成为仓库,只留两三个人看管,其余职工全部遣散回家,制冰厂宣布倒闭。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处接收了倒闭的制冰厂,召回职工并恢复生产。他们通过搞副业、生产小商品积累资金,并先后经营木材、水果等运营措施,同时,聘请老技师、老工人传授技术,开始走向第一次复苏之路。至1950年,制冰厂被定名为北京市新建制冰厂,并开始生产人造冰,职工数达到20多个,当年就出产了自己的第一批产品——果味冰棍;第二年又增添了雪糕、冰激凌等品种,并在这一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而制冰厂1950年一年,就取得了902吨的制冰成绩及3万元的工业总产值。

1951年,制冰厂开始生产汽水,当时的厂长邓毅提出创意,由当时厂里的美工设计了有雪山和白熊图案的北冰洋商标。从此,北冰洋的大白熊陪伴着其生产的冷食、饮料等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浮浮沉沉。1951年当年,北冰洋就初战告捷,共生产汽水6.7万打,人造冰742.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1.6万元,实现利润1.8万元。1953年,北冰洋再次增加了果汁生产,年产2.83吨,职工增加至8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0.4万元,实现利润16.8万元。

当时,汽水主要以桔子汽水为主,很受老百姓喜爱,而且并没有正式的生产线,灌装、加盖都是人工。因此,工序要求技术熟练,加盖不及时的话,汽水冒泡外溢,还得重新灌装,效率不高。

1954年,经过当时北京市政府批准,北冰洋在永安门外安乐林路征地建了新厂,建筑面积4,395平方米,竣工后,将制冷、制冰和汽水生产迁至新厂,原厂只生产冷食产品。同时,北京市从张家口、天津等地调来6台制冰冷冻机,在制冰厂内建立制冰、冰棍、汽水三个生产车间,成为集制冰、冷食、饮料和冷藏的综合性食品工业企业。一年后,北冰洋开始生产冰激淋,其固定资产升至24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1.1万元,实现利润88万元;其本年度生产汽水19.1万打,冰棍2,055.1万支,冰激淋2.2万公斤,人造冰1.34万吨,果汁100.7吨,职工超过200人。

整装启航

1956年,北冰洋先后与北京7家汽水厂和43家私营小食品厂合并,并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与上海屈臣氏汽水厂合营,成为较大规模的生产冷食、饮料国营企业,改名为地方国营北京市食品厂。同年6月,屈臣氏从上海向北冰洋带来了数条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体化灌装流水线。虽然设备年头有些久远了,但在当时的北京,可是第一家用现代化作业生产汽水的企业。当时,其班产汽水3,000打,汽水年产量44.9万打。同时,北冰洋还增加了高级西点、糖果、果子露、酸梅汤、金糕等产品,全年研制投产38种新花色品种,职工增至347人。也就是从那时起,北京市民在抱怨炎炎夏日的同时,还能得到北冰洋汽水送来的凉爽。同时,上海方面还派遣了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技工来到北京协助生产。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复苏,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在逐步提高,很多人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同时,消费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商品供应的缺失实际上并不能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北冰洋食品公司的一系列产品恰好满足了北京市民对于冷饮方面的新的要求,特别是“北冰洋”汽水,一上市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喜爱。一毛钱的汽水,对于一个月收入可能只有二十几元的家庭来说,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奢侈品”了。但每到夏日,一瓶冰镇的北冰洋汽水,不但对于孩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即使对成年人也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除了生产汽水之外,北冰洋也生产果汁和果子露,同时,也向苏联、东欧、蒙古、朝鲜出口。1958年之后,新建罐头车间,并开始生产罐头食品。同年,接收厂区南面的空军高炮营区,合并北京市木材公司森泰制材厂,职工人数增至1,196人,酸黄瓜罐头首次出口苏联。光1957年一年,北冰洋就向苏联、东欧出口果汁790.6吨,内销398.3吨,总产量1,188.9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62.3万元,实现利润201.2万元。

1959年,北冰洋开始生产糖水黄桃、浓缩番茄酱、特制橘汁汽水,并经轻工业部和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鉴定达到国际水平。其特制的橘汁汽水被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用饮料。直至1963年,陆续停止了高级西点、酸酶糕、金糕等小食品生产,同时又增加了清蒸羊肉、红烧肉、原汁腊肉、香菇炖鸭等罐头产品。

1965年,先后投产的30余种新产品中,有7项获市、部级科技进步奖。1966年,北冰洋的厂名再度变更为北京市人民食品厂,承担了援越任务,增加军需品罐头生产。

事实上,北冰洋从未停止引进外省、外国的生产资源。在70年代,食品厂先后引进了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设备;1984年,又引进了丹麦冰淇淋生产线,生产冰砖、双味冰淇淋、蛋卷、紫雪糕等备受市民喜爱的系列产品。

昔日辉煌

“北冰洋”品牌推出时,正值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它所生产的冰棍、雪糕、冰激凌是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稀罕物。改革开放后,1985年,经改制,食品厂和原食品总厂(当时已撤销)供销部以及北京市饮料厂合并成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并向30多家饮料生产企业提供“北冰洋”饮料主剂。“北冰洋”冷饮也迅速从小资情调的奢侈品变成了北京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众消费品,此时便意味着“北冰洋”品牌进入鼎盛时代。当时一到夏天,家家户户都成打成打地购买北冰洋汽水,位于安乐林路的老厂址一天到晚都有汽车排队等着拉货,每年4月到10月的生产旺季,厂里总是24小时不停工。此时的北冰洋,年生产汽水1000万打,列全国八大汽水品牌之一。此后几年,北冰洋大量引进瑞典、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和美国的生产线。当时的北冰洋也是北京工业系统的骄傲,从1985年到1988年,公司产值超过了一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

1990年是“北冰洋”最辉煌的一年。当时,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先后投产了300余种新产品,其中,罐头137种,冷食37种,饮料33种,其他50余种;获国家银质奖产品3种,轻工部优质产品奖8种,北京市优质产品奖20种;拥有2,000多套(台)生产设备,占地面积8.9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职工2,566人,固定资产原值7,312.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927.8万元。北冰洋旗下的产品年产量当时也非常可观:罐头为7,423吨,饮料3.4吨,汽水1,043.6万打,易拉罐饮料261.6万罐。利乐包饮料538.4万盒,果汁583.2吨,冷食6,516吨。其中冰棍7,414万支,冰淇淋6,479吨。北冰洋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53万元,销售收入14,7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1,080.3万元,年创汇1,000万美元,拥有6个车间及1个合资企业。当年,北冰洋的公司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轻工业部骨干企业,北京市100家重点企业之一,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可惜,北冰洋的辉煌并没有延续太久。在国企的“合资潮”中,北冰洋食品公司也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即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北京达尔美-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长行-北冰洋快餐食品有限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北冰洋”品牌被作价400万元入股。合资初期,北冰洋冷饮曾生产过一段时间,很快就淡出了。

如此一别,北冰洋便销声匿迹了15年。

在历史上,北冰洋有过三大产品系列:冷饮、冷食和罐头。北冰洋品牌回归后将先从冷饮做起,视市场反应,择机考虑介入冷食和罐头产品。

重新归来

1999年,北京市整体规划工程启动,要求北京市内扰民、污染的企业全部外迁,北冰洋食品公司也在其中。2000年开始,北冰洋食品公司整体向位于大兴的食品生产基地搬迁。合资公司垮台,公司原址厂房拆迁,产品在市面上消失,一系列的事件让关心北冰洋、而又无处寻迹的京城老少多了很多揣测。

可北冰洋汽水的停产并没有抹去人们关于它的记忆。近年来尽管市场上买不到北冰洋汽水,但北冰洋品牌的双棒雪糕、袋装冰激凌等仍在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冰洋品牌从未离开。直至最近两年,市场上仍有人仿“北冰洋”之名生产汽水,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其不衰的品牌影响力。

如今,北冰洋将整装待发,重新归来。北冰洋的老工人及其上级单位——北京一轻控股公司一直惦记着这个老名牌,希望收回并重新起用它。经过谈判,4年前,中方要回了“北冰洋”商标,交换条件是,中方在2011年4月底之前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销售碳酸汽水和饮料。

如今,北冰洋品牌的“禁用令”已到期,北京义利食品公司的副总经理邢慧明告诉《中国新时代》,“我们的上级公司一轻现在将北冰洋和义利作为下一步发展的核心。在经过多方引资谈判后,我们还是决定自己来做北冰洋这个品牌。我们的新北冰洋汽水是‘原味不原汁’,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改良。因为之前老配方中的一些添加剂已经不符合当前食品安全的标准了,因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整。”为此,邢慧明自豪地说:“我们做了很多消费者的试喝测试,他们都认为改良后的北冰洋还是原来的味道,当然,配方要比老北冰洋健康得多。除了橘子味橙子味之外,我们还研发了糖尿病人都可以喝的无糖汽水。”

在历史上,北冰洋有过三大产品系列:冷饮、冷食和罐头。北冰洋品牌回归后,将先从冷饮做起,视市场反应,择机考虑介入冷食和罐头产品。据悉,在冷饮方面,除了汽水,近年市场上新兴的功能性饮料和果蔬饮料将成为北冰洋的主要产品方向。

果汁汽水跟纯碳酸饮料、纯果汁饮料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北京市面上的果汁汽水品牌寥寥无几,北冰洋的重新面试无疑充实了这个领域。“很多人尝了新的北冰洋汽水后,都说,怎么不浓呢。实际上果汁汽水不可能达到纯果汁这样的浓度,北冰洋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很好的,我们的汽水是真正的果汁汽水,而不是香精勾兑的碳酸饮料,这点消费者是可以放心的。”邢慧明告诉记者。

面对北冰洋毕竟实实在在地销声匿迹了15年这个事实,邢慧明表示,“虽然很多老北京人对北冰洋有着很深的感情,但毕竟这些有着老北冰洋记忆的人已经逐渐长大,对饮料的消费能力也在逐年下降。而80后、90后这些年轻消费者是我们新的目标群体。所以我们北冰洋新商标、新包装的设计者是一个80后,他在设计中运用了很多现代元素,显得更时尚更人性化,其中包括运用了英文、盲文,这是新北冰洋的一个特色。”

如何用好失而复得的“北冰洋”品牌,把它经营好,北京一轻及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倾注了心血。在过去4年,尽管不能生产相关产品,但北京一轻及北冰洋食品公司已早早进行了市场调研,制定了品牌恢复战略,为北冰洋品牌的复兴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据介绍,最具市场基础的“北冰洋”汽水将是复兴“北冰洋”品牌的当头炮。

在营销上,北冰洋的运营团队也做了精心规划,邢慧明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最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按照我们的计划,北冰洋汽水应该在9月初会与大家再次见面,但因为设备厂交货延迟,所以上市时间整整向后推迟了一个月,这样10月份才可以见到新的北冰洋正式上市。10月份对于饮料市场来说,将开始走向淡季,这样,我们就要对宣传及营销策略进行一些新的调整。”

由于北冰洋汽水的生产将沿用传统的方式,它的工艺特点决定了产品的适饮量。如果一次不饮用完,放久了会影响口感和味道,很难做成1.25升或2升的家庭装。至于消费者如何换汽水的方式等细节,还在讨论中。

猜你喜欢

冷食北冰洋汽水
冬季吃姜正当时
夏天为何不能用吃冷饮、冷食的方式消暑?
冬季适当吃冷食
一方汽水养一方人
潜艇冒出北冰洋
自制汽水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动动脑,你能喝几瓶?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寒食节吃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