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技能训练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1-02-21于碧涛杨长荣孙江涛周建初
赵 成,于碧涛,杨长荣,孙江涛,周建初
(1.重庆市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 400052;2.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401147)
近年来,如何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是精神卫生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虽然第2代抗精神病药对上述情况较第1代有一些优势,但也不令人满意。因此,有关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等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被人们寄予厚望[1-2],但由于社会技能康复训练方法各异,国内也无统一的程式化训练模式,因此难以进行有效交流,为此本研究采用中国学者编制的一套社会技能训练模式[3],对本院门诊维持治疗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程式化训练并观察效果,现将第一阶段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出院时精神症状达到缓解、定期来门诊随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年龄20~35岁,有第一监护人的患者;(3)无肢体运动及语言障碍;(4)非孕期及哺乳期妇女;(5)无酒精及活性物质滥用史;(6)无明显心、肝及肾脏疾病患者;(7)向患者及其监护人说明本研究目的,并获取知情同意和支持的患者;(8)均服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9)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入选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常规使用原有的药物维持治疗外,同时采用社会技能训练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按常规使用原有的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共入选44例,对照组共入选42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水平、体质量及治疗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2 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及方法 采用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3]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内容包括语言交流技能、独立生活能力、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及社会交往技能等5个训练程式,每一程式又含有四部分内容。培训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并熟练掌握上述程式化训练模式(kappa>0.8)后,按训练手册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训练,每周1次,第1阶段为6个月,其间要求患者家属作好有关记录,以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
1.2.3 疗效评定 入组时及研究结束,由经统一培训并符合要求的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对两组病例入组时及6个月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5],总结疗效。
1.2.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脱落5例,完成研究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1~34岁,平均(27.14±9.52)岁;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研究40例,其中男 23例,女17例,年龄 22~33岁,平均(25.93±8.95)岁。经社会技能训练6个月后,两组BPRS与SDSS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PRS与SDSS平均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2。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BPRS平均分比较±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BPRS平均分比较±s)
*:P<0.05。
组别 n 入组时 入组6个月时 组内t值研究组 39 52±9.06 46±8.91 2.94*对照组 40 53±8.95 51±9.17 0.99组间t值 0.49 2.45*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SDSS平均分比较(±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SDSS平均分比较(±s)
*:P<0.05。
组别 n 入组时 入组6个月时 组内t值研究组 39 17±8.03 12±5.13 3.28*对照组 40 16±9.74 15±5.61 0.56组间t值 0.50 2.48*
3 讨论
如何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社会功能,降低其致残率,是精神卫生工作者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系统化的社会技能康复训练模式,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结果显示经过第一阶段社会技能训练后,研究组与对照组BPRS与SDSS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PRS与SDSS平均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经过该项社会技能训练后,不但其精神症状较训练前有所好转,其社会功能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达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结果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6-9]。提示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技能康复训练是有效的,它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为研究者提供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的有力手段。此外,既往研究资料显示,社会技能训练可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衰退[10],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及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1-12]。由于该训练采用了程式化方法,故临床操作更加简便,并增加了可交流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本研究仅为第一阶段康复训练情况,时间相对较短,评价指标较少,还需在第二阶段延长治疗中进行总结补充。
[1]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2]崔勇,杨文英,翁永振,等.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9-801.
[3]汪波,周建初,刘智,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5):43-46.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上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6.
[6]张毅宏,金冬,张翔,等.社区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工作中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3): 266-268.
[7]李峥,David Arthur,王志英,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庭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81-485.
[8]汪波,刘智,付以蓉,等.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的临床及认知功能评估[J].重庆医学,2009,38(7):763.
[9]徐文炜,袁国桢,张紫娟,等.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41-244.
[10]康建华,张帆.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8):1490.
[11]吴建杰,朱年,段媛卿,等.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9):624-627.
[12]余亚珍,武宁强,杨桂菊,等.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