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原则与护理要点
2011-02-21乔小燕
乔小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本校位于离市区较偏远的地方,常有学生在学习和文体活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和意外伤害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校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处理并与上级医院取得联系,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诊患者24例,平均年龄23岁。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畸形),2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0例创伤性出血,12例骨折患者。
1.2 急救护理措施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道畅通和充足的氧气,控制血压,避免刺激和不必要的搬动。对低血容量性休克者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滴入平衡溶液和等渗盐水。对创伤出血者,较大血管首先采取指压止血和止血带止血,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采取加压包扎。骨折患者现场采取了夹板临时固定,以避免骨折端摩擦而损伤血管和神经。
2 急救护理体会
2.1 争取时间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发生意外伤害的患者时首先必须认真观察其生命体征,注意意识是否清醒;外伤患者要及时查看有无出血和骨折等现象,不可随意处理而丧失救治时机。
2.2 现场评估
2.2.1 护士在患者就诊时要配合医生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在急救时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并优先处理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呼吸道阻塞、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等。
2.2.2 及时掌握患者病情 要及时询问护送人员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给进一部处理赢得抢救时间。
2.2.3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及时处理患者危象 急危重伤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2.3 急救与护理[1-2]
2.3.1 保持呼吸道畅通,保障氧气顺利输入 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伤员放置成安全舒适的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这种体位可以使伤员最大限度地放松,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发生。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若出现上述现象,此时应首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除分泌物及积血,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应密切观察伤员的呼吸,注意其频率和幅度,考虑呼吸交换量是否足够,为上级医院的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2.3.2 妥善处理出血伤口 出血是各种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当出血量达到总量的20%以上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如头昏、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等。若出血量达到总血量4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争取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对减少创伤的死亡率和残废率均有重要的意义。凡是出血的伤口都需要止血,伤口出血可大致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常采用加压包扎法,将无菌敷料覆盖于伤口后用绷带或三角巾以适当压力包扎,松紧以止血为宜,一般情况20 min后即可止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也可用钳夹结扎止血,对于头、面部、颈部和四肢的出血,可用指压止血法,用大拇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表浅动脉,阻断血液流通,以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对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压力要适度,止血带的松紧度以刚好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能止血为度。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可超过 3 h,应 0.5~1 h松止血带 1次,每次放松 2~3 min,并标明止血时间挂在醒目的位置,便于观察。对于单纯性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病情许可时,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3]。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复合性损伤,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应考虑有无内脏器官、血管破裂出血,当患者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淤斑,静脉穿刺有出血或伤口有异常渗血,提示有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必须高度警惕[4]。所有的包扎一定要快、准、轻、牢,松紧适宜,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液循环;不可过松,以免脱落或移动。在包扎之前要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尽量使伤员处于比较舒适的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需要抬高身体时应给予适当的扶托物,绷带的环绕方向一般由左至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以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指端尽量外露,便于观察血液循环的情况,并做好抢救准备。
2.3.3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各种损伤如大出血、体液丢失都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伤员十分有利,静脉留置针,既可保证液体快速通畅进入体内,又可防止病员在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针头脱落。在紧急情况下要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但补充血容量时首先应静脉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45 min内输入1 000~2 000 ml,以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的黏滞度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
2.3.4 病情评估与判断,做好一切院前抢救工作 当意外伤害发生或伤病员突患急症时,救护人员应及时准确收集患者病史,通过目击者或家属对患者病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解,尤其侧重对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瞳孔、血压、脉搏的改变,有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兴奋或烦躁不安等早期休克表现,创面是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应认真详细地做好各种记录[5]。
2.3.5 为院后抢救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伤者经过现场急救后,在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纠正的情况下,应尽快将其转送到医院,使其得到专科的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向伤员、家属或与伤员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以取得家属及有关人士的同意和合作,稳定伤员及家属情绪。对于昏迷伤员应采取侧卧或俯卧位于担架上,头部要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6]。脊椎损伤的患者应垫硬板,严防颈部前屈或扭转,并使脊柱保持伸直。总之伤员在车内应采取安全舒适的体位,以利于观察和治疗。院前的急救运送既要迅速又要安全,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对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用药情况及目前状况等要向接诊医师做详细的交接。
2.3.6 及时与急救院方的沟通 现场急救另一重要条件是院前抢救小组与即将转送医院之间的及时沟通与配合,首先利用通讯工具与转送医院详细通报病情以利于医院做好接诊的准备工作,到达医院后护士和医生应向急救院方汇报对患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和用药情况,并详细说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总之,院前急救大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和优越的条件,一定要分秒必争,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患者身边,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将患者转送到急救医院进行救治。
3 结果
患者经合理的现场急救后转送至上级医院,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家恢复外,其余23例患者均已痊愈出院。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及各种突发意外事故发生的增多,院前急救已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作为学校医护人员在应对突发意外事故的学生时,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应及时与急救院方取得联系,及时通报患者病情,做到安全、及时、顺利地将学生送到急救院方。
[1]傅一明.急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
[2]白人骍.急救护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6.
[3]高永霞.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0,10(9):145-146.
[4]王凤荣.院前急救安全护理影响因素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81-83.
[5]武秀昆.院前急救中的危重病患者抢救[J].中国急救医学,2007,19(7):448.
[6]黄艺仪,张美芬,李欣.现代急诊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