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与功能

2011-02-21吴咏春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雕塑净化美的

吴咏春

(沛县职教中心 江苏 沛县 221600)

关于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与功能

吴咏春

(沛县职教中心 江苏 沛县 221600)

美术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身心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目前教育模式中,职高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无疑可以达到很多目的:认识目的、教育目的、娱乐目的等,但美术欣赏的终极目的是净化人的灵魂,要达到这一终极目的,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欣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美术欣赏教学;目的;功能;精彩导入

职高美术欣赏课程的教材,绪论部分最后一个要点谈到,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可以达到很多目的,即认识目的、教育目的、娱乐目的、审美目的等,但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净化灵魂。

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要真正实现“净化灵魂”这一终极目的,并不是通过单纯的理论讲述和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能实现的。尤其在强调创新课堂教学的今天,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更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欣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通过一堂课的精彩导入,引发学生自觉地参与欣赏,实现终极目的。

例如,在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时,笔者没有直接讲出现代雕塑发展的特点,而是先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熟悉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典型的现代雕塑作品,让学生讨论它是什么类型的雕塑,运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大家兴致很高,积极地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初步说出了这一大型雕塑的特点和作用,继而笔者又进一步点拨,补充雕塑建造的时间、造型及象征意义等。然后又展示了纪念碑下层10幅反映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的浮雕作品。笔者选出其中两幅,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说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这样能充分理解作品内容。最后再分析讲述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到纪念碑雕塑的价值和作用,内心自然产生缅怀先烈、为振兴祖国而奋斗的情怀。由于精彩的导入,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消除了学生的排斥心理,为下面的课程教学铺平了道路,自然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联想和情感体验,达到净化灵魂的目的。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教师本身激情四射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所以即使在身体十分疲惫或不适的情况下,笔者仍坚持以饱满的情绪授课。每次上课之前都精心准备,竭力避免平铺直叙,而是选取新奇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古代山水画”一课教学时,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山水画了解甚少,仅靠静止的图片资料和教师的讲述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更无法感受画中的意境之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先是满怀激情地背诵了伟大诗人李白、陶源明描写山水景色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从理解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山水画。接着笔者又播放了精选的光盘“游历中国”中的山水风景画面,其中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的崇山峻岭。那样的诗情画意,那优美动听的“春江花月夜”,马上把学生带入了绝美的境界之中,好像自己正荡舟碧波之上,或放歌于奇山秀峰之中,不仅使学生领略了自然景色的美好,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时,一双双纯真的眼睛里跳动着渴求、兴奋的火花。然后当笔者提出“江南与北方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山山水水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等问题时,学生们再也坐不住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观点和对美的真切感受。最后笔者又出示了董源的《潇湘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山水画作,引导学生欣赏画面,这样就自然地把光盘中的动人画面与作品意境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典范之作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大部分学生都给这幅画取名为 《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这时,笔者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接下来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崔京浩的《父亲》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加上解说词,渲染气氛:画面中老农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缺了牙的嘴又吃了多少粗粮糠菜,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学生在这幅直入内心并产生巨大震撼力的油画面前,通过笔者的引导,感受到了这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之情的,有着坚韧精神的老农民的经典艺术形象的高大之处。在笔者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意识到了正是画家高度写实的艺术表现,才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也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农民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更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情感得到了升华。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幅画取名为《父亲》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真正达到了“净化灵魂”的目的。

再次,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知识调动其情绪。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而且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在教学中,除了采取多种方式和教学手段之外,笔者非常重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培养其优良的品格和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教材中,西方古典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多裸体的人像造型,让这些青少年学生顷刻间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美的形式和内涵绝非易事。记得刚向学生展示那些经典雕塑作品时,学生的表现各异:有的表情很是夸张似乎看了不该看的东西,随即低下头去与同学小声嘀咕起来;有的虽然看了表情很不自然,根本不是在欣赏,满脸通红的样子,倒像是在受刑;还有些男生发出怪叫声,引得腼腆的女生干脆合上课本趴在课桌上。看到这些,笔者深刻认识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迫切性。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笔者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谈起,随即引出奥运会的发源地——古希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移过来,接着又联系历史跟学生共同探讨了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审美时尚:古希腊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民主政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再者,古希腊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强烈追求人体美,竭力展示人体美,这种特殊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时尚决定了它的人像雕刻形式,并且在表现人体美上达到了一个难以比拟的高度。接下来笔者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 《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等几幅典型作品,结合相关的传说故事,分析讲述了其表现题材和艺术特色等。学生一改先前的嬉戏表情,努力感受着其中的美……接着笔者又展示了几幅同时期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其艺术特色,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然也就顺利地接受了相关的知识。最后笔者作了经典的总结,对雕塑《掷铁饼者》的健美、庄重、和谐,维纳斯的庄重和典雅、拉奥孔的无助等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学生心悦诚服,无不对西方古典文化、艺术作品赞叹不已。

三是通过巧妙的收尾启迪学生的心智,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达到净化灵魂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玉石艺术”这一节时,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各个时期玉石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后,笔者抓住“君子比德于玉”、“大圭不琢”等玉石文化的审美追求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教育,从中引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即追求至高至纯的境界。教育学生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美,而应注重内在素养的提高。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完善自我,追求内在的美,做一个具有璞玉浑金般气度的人。其间由于采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伴以真切生动的古典背景音乐,结合激情洋溢的分析讲述,学生深受感染,并受到良好的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美术欣赏教学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各个环节的巧妙布局,竭力避免平铺直叙,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净化灵魂”的终极目的。

[1]杨琪.美术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美术鉴赏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周积寅.古代艺术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G712

A

1672-5727(2011)01-0118-02

吴咏春(1973—),女,江苏沛县人,沛县职教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雕塑净化美的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写实雕塑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给未成年人净化出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