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2011-12-01刘雨涛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问卷院校

刘雨涛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刘雨涛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则在职业技能影响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之中,职业选择是极重要的一环,正如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所言:“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根据萨珀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15~24岁的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建立阶段,在选择职业时有一定弹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可能会影响高职学生与社会职业的良性互动,进而影响学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

理论回顾

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使自身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结合,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无论是特质因素论、人格类型论、需要论、心理动力论、职业发展论、行为论、决策论、社会认知论等职业选择理论学说,还是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价值观角度或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角度对职业选择展开的研究,都认为劳动者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帕森斯(1908)认为个人的能力、人格、行为和动机都会对其职业选择产生影响;安妮·罗欧(1951)认为个人的需要层次决定个人选择职业的倾向,而需要层次会随着个人的经历而改变;美国心理学家鲍丁等人则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综合快乐与现实原则相结合的结果;霍兰德则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美国社会学家P.M.布劳和B.D.邓肯(1967)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影响个人职业获得的主要是“后致性因素”,“先赋性因素”的作用较小;林南(2005)认为弱关系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我国学者王路江、马俊杰(2000)通过研究认为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选择,地区差异对于职业选择也会产生影响。

问卷编制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作为复杂的社会心理结构,对其加以测量难度较大。笔者在理论回顾和访谈人力资源专家、职业指导教师和部分高职学生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收集了一百多条有关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项目,并将其分类、整理,将意思相近的项目合并成一项,编制出一份包括60个项目的“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初始问卷”。接着运用初始问卷调查了一定数量的高职学生,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职业指导教师和人力资源专家的意见,修改该问卷,形成了一份包括45个项目的“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在施测中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定自己与各项目描述的符合程度,由“一点也不重要”至“非常重要”分别给与1~5分。

克伦巴赫a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其公式为:a=(k/k-1)×〔1-(∑Si2)/ST2〕。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Si2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ST2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a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部一致性系数。笔者编制的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采用克朗巴哈系数考察问卷的信度比较合适,从表1可知,本问卷的a系数为0.919,各分量表a系数分别为0.911、0.852、0.806,信度较高。同时,笔者在编制问卷的过程中经过了文献分析、理论构想、开放式问卷、访谈及专业人员评判等过程,从而保证问卷的项目能基本反映当代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表1 调查问卷的克朗巴赫检测表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了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三所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包括了企业转制的普通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程序进行,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分次进行团体测试并尽可能考虑性别、专业的平衡,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其中有效问卷236份,问卷有效率78.7%。从分布学校来看,各高职院校的有效样本分别为69份、97份、70份,占全部有效样本的比例分别为29.2%、41.1%、29.7%。从性别分析来看,男女有效样本分别为145份和91份,占全部有效样本的比例为61.4%和38.6%。

结果分析

笔者运用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发现KMO= 0.882>0.5,Sig.<0.05(见表2)。结果说明本次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量表45个项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一阶因素分析,根据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3)可提取出10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这10个因素累计贡献率达63.554%,说明能解释各项目的绝大部分信息。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含义之后,可以把这10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择职关系(F1)、人际技能(F2)、职业声望(F3)、择职机会(F4)、职业保健(F5)、适应能力(F6)、职业技能(F7)、择职指导(F8)、个人特质(F9)、职业发展(F10)。

对上述10个因素进行方差分析,从表4可知,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6个影响因素上的Sig.<0.05,说明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6个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上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则仅在职业技能这一影响因素上有显著差异(Sig.=0.049<0.05)。

表2 KMO检验表

表3 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统计表

表4 不同学校和不同性别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方差分析表

笔者认为,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是由三所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影响力、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及生源质量上的差异造成的。笔者所调查的三所高职院校中有民办高职院校,有3B线招生的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及3A线以上招生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三所学校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办学理念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例如,笔者所调查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比较容易,历年的就业率都很高,而且该学校为民航总局直属单位,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民航系统工作,因此,该校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多地关注职业声望和职业保健;相对而言,笔者所调查的民办高职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的历年就业率均不高,办学特色不明显,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生则更多地希望通过社会关系获取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并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把握机会,因为职业选择的机会有限和可供选择职位的质量问题,许多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职业指导,以期在有限的资源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男女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有显著差异显然是因为性别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女性都认为在操作技能上不如男性更具有优势。

相关建议

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很多,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共同解决。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创造选择机会,提供政策引导;学校要革新办学理念,加强职业指导,找准自身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社会声誉;个人在练好企业需要的技能的同时,要注意积累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社会:营造职业平等氛围,构建和谐职业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职业。职业面前人人平等,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政治上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只要做出了成绩,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明白了这些,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选择职业时才会科学合理。目前,社会上轻体力、重脑力的现象很突出,职业不平等的现象处处都有,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也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职业关系,营造职业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在全社会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导作用,从思想上营造一种职业平等的氛围;其次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劳动法,各种具有刚性的制约、约束机制要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突出办学特色,塑造品牌形象 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构建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培养技高德厚的特色人才。高职院校应在动态变化中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为企业培养最需要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沉淀出自身的特色。从笔者研究的结果可知,实力较弱、特色不明显学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多地希望得到社会关系的支持,职业技能也是决定其能否成功择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声誉好、实力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是职业声望和职业保健,能否就业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的实力和品牌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有直接影响。如何才能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呢?马必学、郭沙(2004)认为: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实力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打造团结、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是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途径;品牌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动力;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保持品牌稳定的保障。

高职学生:提升人力资本存量,修正职业价值观念 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能力、个人特质是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任何职业生活都是在群体和组织中进行的,高职学生要获得和胜任一个理想的职业,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及其不同的职位,由于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不同,对就业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高职学生适应这种不同要求的“资本”就是专业素质和能力。另外,个人特长可以使人力资源具有一种附加值,并有升值的潜力,对于企业而言,招聘到具有特长的员工是一种有效率的人力投资,因此,高职学生拥有某种特殊素质将会极大地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选择职业时表现出很多特点,如积极进取的职业选择意识和主动选择职业的行为等。这是他们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就业制度改革新形势的表现,也是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成熟的表现。但是在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中还有许多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如功利主义、个人本位观念严重,考虑社会贡献较少,考虑个人需要较多,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老一代的那种“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的职业追求在当今高职生身上难以寻觅。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其职业选择,因此,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价值观显得相当重要。

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历来受到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根据笔者的研究结果,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受到择职关系、人际技能、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适应能力、职业技能、择职指导、个人特质、职业发展等10个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会因性别、学校的社会声誉及办学实力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1]LIN NAN.Social Resources Theory[J].In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Volume4,Edited by E.F.Borgattaand M.l.Borgatta,New York:Macmillan,1992.

[2]边燕杰.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J].国外社会学,1999,(4).

[3](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刘雨涛(1977—),男,湖南邵阳人,硕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等教育管理。

G710

A

1672-5727(2011)01-0085-03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问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