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响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外部因素
2011-02-21邱雪琳
邱雪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528300)
谈影响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外部因素
邱雪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528300)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是阅读带来的一种“副产品”。研究者就影响阅读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不乏外部因素(相对于学习者自身因素而言)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本文就外部因素在阅读中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阅读;词汇附带习得;外部因素
“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earning)和“附带习得”(Incidental Acquisition)是20世纪初出现在心理语言学领域的两个相对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运用到第二语言词汇习得领域 (Nagy,Herman &Anderson,1985)。关于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人们较多认同Laufer(1998)的观点。他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刻意学习指学生刻意地背记单词,如通过背词汇表或者做词汇练习来记单词;而附带习得则是指学生在进行其他学习任务(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的时候,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因此,词汇附带习得被认为是听、说、读、写活动带来的一种“副产品”。
目前,国内外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大多数是针对阅读中发生的,其中以实证研究居多,也有些是作理论探讨和评述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扩大词汇量的方式,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通常是指在阅读中可以产生“附带”词汇习得。涉及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学习者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词汇因素、语境因素、语篇因素。笔者认为,教学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外部因素。
影响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外部因素
(一)词汇因素
词汇因素主要是指生词在语篇中的突显度(Saliency)、性质和外形(Appearance)。生词的突显度与其对语篇理解的重要性、读后任务要求和其在语篇中的复现次数(Reoccurance)有关。生词在语篇中的地位千差万别,有的对语篇理解或阅读后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突显度则较高,学习者会对它们多加注意,词汇附带习得容易产生;有的对语篇理解或读后任务的完成无关紧要,突显度较低,学习者自然会对它们少花精力,词汇附带习得就不易产生。
Laufer和Hulstijn在2001年提出了“投入量假设”(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并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认为,阅读促成的词汇附带习得与阅读任务有很大关系,阅读任务可以是外部强加的,也可以是学习者自己设定的。对于不同的阅读任务,学习者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其结果直接影响词汇的附带习得。Laufer等人用三种心理状态来量化“投入量”,即需要(need)、搜寻(search)和评估(evaluation)。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词汇附带习得,它的特点是科学、全面、易于量化学习者的认知努力。“需要”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达到阅读目的或理解句意,需要弄懂某些词的意义。“搜寻”是指通过查字典或询问权威人士以了解生词的词义或找到表达某一概念的词语。“评价”是指比较某一词和其他词的异同,或该词的特定意义和其他意义,或与其他词的搭配以确定该词是否符合语境等。该理论的教学意义十分显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对目标词进行不同的加工。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才能起作用。
生词的突显度还表现在其复显次数即词汇频率上,不同的复显次数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于带来最佳附带习得效果的词频是多少还存在争议。Horst(1998)的实验发现,当词汇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为8次时,附带习得的效果最好。许洪(2006)的研究也证明,词频是词汇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附带习得一个词所要接触这个词的次数为14~17次。因此,阅读材料中词频过少是不利于伴随性词汇习得的。
另外,词汇的性质也会影响词义推理和词义搜索。在同等条件下,具体名词、同源词和表达熟悉概念的词,显然要比抽象名词、非同源词和表达陌生概念的词容易进行词义推理。与形容词相比,名词和动词通常在意义上与其他词有较多的联系,而这些联系能使学习者发现更多的推理线索(Nation 2001)。在搜索词义时,单义词的词义要比多义词的词义容易发现。另外,如果生词的词形与熟词的词形相近时 (如intention与attention),学习者可能会在阅读中把生词误认成熟词,这样便会阻碍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
(二)语境因素
语境因素是影响词义推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词义推理主要依靠的是语境线索。对语境因素的作用,一要看生词是否有语境,二要看语境的性质,三要看语境离生词的远近。
在语篇中,生词并不是总有语境的,因为语篇的目的不是为词义推理而创造语境,而是给已经熟悉目标语的操母语者传达信息。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生词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缺乏语境的。Zahar等人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结论是:语境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支持是有限的。语境的性质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种:(一)含有充分的线索;(二)含有较少的线索;(三)不含线索;(四)含误导性线索。因此,语境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主要是指含充分线索的上下文结构。至于这种语境是否有助于词汇附带习得,意见是不一致的。有些研究者认为,语境线索充分对词义的推理和理解有益,从而帮助学习者习得词汇。如Li(1988)就语境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做过研究,他发现从语境中猜测词义的分数越高,词汇记忆越好。但也有些研究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通过语境轻易认识的词汇,读者就会“适可而止”,因此,这些词汇不一定能够进入读者的第二语言体系。一般来说,语境离生词越近,越有利于词义推理,因为语境离生词越近,越容易被注意到,从而帮助学习者习得该词汇。
(三)语篇因素
语篇因素主要是指语篇内容、语篇中的生词率和语篇的文体。阅读时如果语篇内容引人入胜,学习者自然会努力理解语篇,对与语篇理解相关的生词产生更多的关注和处理,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就会更好。Nation(2001)认为,生词率低于5%对词汇附带习得有益。如果超过此限,或者生词分布过于密集,学习者将很难甚至无法从生词周围获取足够的语境线索来推断词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语篇给学生阅读。同时语篇的文体对词汇附带习得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记叙文中较多出现更容易猜测的常用词,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能性更大。
(四)教学因素
对中国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是一种外语学习,教学因素中学习环境不足是影响伴随性词汇习得的重要原因。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来说,学习者接触新词或新义的机会不多。显然,学习环境对于词汇知识的获得和词汇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高校学生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往往只学习一本英语课本,他们没有时间或不主动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这就使得二语阅读量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遇到生词的频率自然就不可能多,也就没有机会接触二语词汇的不同用法。接受性的输入数量不足,产出性的语言输出从何而来?另外,在有限的阅读数量中,真实性的(authentic)语言输入更是严重不足,学习者难以获得真实的语音、词义和用法等方面的信息,难以形成丰富的词汇网络。由此导致了学习者的二语使用给人一种勉强和非真实的感觉。
对于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过级 (无论是实用英语A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专业英语四八级,甚至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对他们来说,考试等级所要求的词汇才是有用的,而等级词表之外的词汇他们觉得没有用处,即使出现在阅读文章中,也很少去注意它们。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应试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各级各类的外语考试都比较注重接受性词汇的检测,并采用客观选择题、判断题等易批改的题型,而且对词汇知识的不同层面接触较少,因此,导致学习者忽略了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阻碍了词汇的附带习得。
影响阅读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外部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增强学生的生词意识,灵活运用各种猜词策略
词汇附带习得的局限之一是语篇中突显度较低的生词容易被忽视,在单纯的阅读中,这样的生词多达半数左右。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处理生词的元认知意识,使阅读中的生词学习成为其达到既定目标的有意行为。同时训练学生掌握各种灵活的生词处理策略,提高其阅读中词汇学习的认知能力。例如:重点关注对语篇理解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复显频率高的生词、日常用词,尽量利用语境线索猜测生词;对语篇理解无关紧要的生词采取忽略策略;对无法利用语境猜测而对语篇理解又必不可少的生词可以借助词典查找。
(二)提高阅读中的词汇频率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学生随着阅读过程的结束,新习得的词汇也就从头脑中消失,没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因此,提高阅读材料中生词的复现率、增强同类文章的阅读量以及增加对阅读材料的回顾,对保持对生词的记忆有很大帮助。
(三)根据学生水平,合理设计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提高学习者词汇保持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可以依据词汇的重要程度 (如低频词、高频词、核心词)或者难易程度,设计出不同投入量的任务,低投入的任务适合于低频词汇的学习,高投入的任务适合对学习者来说很重要的词汇。但并非投入量越大越好,任务的设置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加大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
学习语言归根结底是培养一种综合运用能力,并不是有关语言的知识积累。把语言分解成可以量化的知识点,只是为了教学和测试的方便。因此,学习语言要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试教学模式应该进行改革。
[1]Horst M,Cobb T,Meara P.Beyond clockwork orange:Acquir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through reading [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998,(11):207-223.
[2]Hulstijn J H,B Laufer.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Language Learning,2001,51(3).
[3]Laufer B.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J]. Applied Linguistics,1998:255-271.
[4]Li Xiaolong.Effects of contextual cues on inferring and remembering meanings of new words[J].Applied Linguistics,1988,9(4):401-413.
[5]Nagy W E,P A Herman,R C Anderson.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5,20(2):233-253.
[6]Nation I S 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7]Pulido D.Modeling the role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opic familiarity in second language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rough reading[J]. Language Learning,2003,53(2):233-284.
[8]Zahar R,T Cobb,N Spada.Acquiring vocabulary through reading:Effects of frequency and contextual richness[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4).
[9]盖淑华.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73-76.
[10]许洪.词频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6): 105-110.
[11]邹启明,郭进军.英语阅读中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97-100.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017-03
邱雪琳(1978—),广东梅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