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2011-02-21王健娟
王健娟
(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王健娟
(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本研究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支撑,以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和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理论为指导,将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到教学质量管理领域中,对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中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进行探究。
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是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将行动研究与理性思考、体系建构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以国家宏观政策为依据,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到2007年招生规模已达到800万人,预计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将超过普通高中教育。在中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中职学校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方面,受高校扩招影响,生源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招生实行登记注册入学,这导致了生源质量无法保证,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适应职业学校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中职教育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突破口。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已由传统型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型模式转变。如何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使中职学校成为社会欢迎、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发现,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引发的教学质量问题是普遍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保障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标准的应用范围已经由制造业扩展到政府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航空和各类教育机构等39个行业,其中教育排在第37位。据统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2000多所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荷兰、瑞典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主要强调教育质量保障是从外部运行;美国模式是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英国模式强调学术团队自我管理,属于保证模式,其自治程度比较高。另外,国外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来实施,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和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企业方的职业培训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由政府重点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德国的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等,都是在教育投资方的监管下运行的。
国内关于ISO9000标准引入到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和监控体系的研究等。国内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也逐步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如广州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但是,对ISO9000标准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研究都围绕体系构建问题,而很少涉及如何实现有效运行。因此,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本课题在引入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校、政府、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从而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中等职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课题根据要求确定以下三个研究目标:(1)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内涵和特征的研究,依照教学质量形成过程,建立不同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的标准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2)通过对监控主体和监控客体的研究,建立教学全过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监控体系。(3)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综合研究,在本校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系统,并进行试验和运行。
对三个目标进一步细化,可分为六项内容:(1)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当前的办学重点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2)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学生校内外实训、实习教学机制,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3)在职业学校中树立起四个观念:教育服务观、教育顾客观、全面质量观、过程控制观,树立一种教育服务新理念,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校教育服务的直接顾客,学校将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开展工作和谋求发展的出发点。(4)教学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加大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是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思路,质量标准体系是将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作为评价切入点,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5)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原有监控体系监控主体单一、监控项目片面的缺点,以教学过程作为监控主线,构建校内外监控体系,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扩大监控范围,弥补顶岗实习教学的监控盲区,构建完善的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6)通过对信息化反馈系统的开发,为学校部门之间、师生之间、校企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以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教学相关信息,增加沟通机会,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规范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服务提供有效保障。
对课题的理性思考
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式,但作为一项研究不仅要有政策依据还要有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对课题的理性思维和理性概括。本课题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力求在认识上有所创新和转变。
(一)关于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目前,国家提倡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做合一,坚持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融通,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归纳中职学校采取的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2+1顶岗式”和“工学交替式”三种模式。
第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企业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和实习,在人才培养上实现 “零距离”对接。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教育教学中心的错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很容易导致“以企业为中心”,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服从企业生产安排的片面指导思想,教学计划随意改动。另外,该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就业目标,但学校人才培养有周期,企业一旦转产、效益滑坡,学生将面临很尴尬的处境。当初针对企业特定需求而“量身打造”的技能培训就难以适应其他企业的需求,导致学生转岗困难。
第二,“2+1顶岗”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2+1”模式是一种综合教学机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要在企业实习一年时间,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监督与控制的难度。特别是将学生分散安排进入不同企业,不仅使管理变得松散,也会造成学生实习课题不一致、“教”与“学”严重分离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些企业对学生实习重视不够,不能按照实训的“六定”实施,导致用非所学。
第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一种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称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指职业学校学生在企业操作与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是给他们增加负担和麻烦,有可能会打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二是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问题,许多企业即使勉强同意,前提是出了安全问题一切责任由校方负责;三是国家对校企合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吸引力不足,我们期待着国家尽早出台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关于ISO9000标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在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了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建立了新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四点认识:
教育服务观 体系标准将学校的产品定位于服务,树立起一种教育服务新理念,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校长和教师是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服务的,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校长和教师的服务质量,确定了学校是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合格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这个定位将使学校、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关系,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向着更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
教育顾客观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这里指的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决定学校能否生存并发展的“顾客”就是学生,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校教育服务的直接顾客。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是学校开展工作、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教育顾客观,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关注焦点”。
全面质量观 全面质量观就是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观,就是要求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并接受全面性的管理,是对教学过程的每个因素、每个环节的全方位管理,是对招生过程、就业过程、教学过程、辅助教学过程等所有过程的质量管理。
过程控制观 这是一种注重过程、注重循环、注重改进的方法观,以PDCA表示,PDCA又叫“戴明循环”。这种循环可用于各种管理中,如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堂管理等,PDCA强调规划、做事、研究结果并采取措施来创造持续性的提高。在管理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可以准确地把握和控制每一个管理环节,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保证管理质量逐步提高。
课题研究结论
本课题从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分析,在构建本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真实运行的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必须重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关注学校、政府、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需求,提出必须着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素质的全面评判,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以综合素养、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以学校内部评教、评学及用人单位的有效信息反馈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必须完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我校贯彻ISO9000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中职学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后出现的新情况,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关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提出要加强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监控,加强对学生人格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对监控结果的处置控制,特别是促进持续改进,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必须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提出要根据教学质量监控的不同主体、不同内容、不同时段及信息采集的不同方法,通过网络平台构建真实、畅通、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系统,并能够与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进行有效链接,为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提供基础平台。
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及不足
第一,在内部保障体系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所具备的理念与体系运行的要求不同步,导致体系运行效度受到影响。
第二,在外部保障体系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出现了信息和数据采集出现偏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系运行的效果。
第三,本课题主要从政策研究、评价研究、监控研究、信息反馈等四个子课题并结合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由于能力所限,所研究的范围对本课题的支撑点不够全面,子课题所研究的深度、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1]周济.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04-03.
[2]林艳.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管理观察,2009,(17).
[3]周茂东.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4]刘芳武.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G710
A
1672-5727(2011)11-0022-0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B-a/2008/02/005)
王健娟(1963—),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