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1-02-21徐亮
徐亮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226007)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徐亮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226007)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其重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具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区别对待。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应从探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从多个视角探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随着“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日益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事实证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不平衡。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出现偏差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存在一些不足,如集体荣誉感欠缺、自律性不强、学习意识弱、生活习惯较差、少数人沾染社会恶习等。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因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承担技术较为复杂、责任心较强的工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工作中的丝毫偏差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工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然而,高职院校在开展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往往存在认识误区,仅满足于学生不出问题,而未能开展相关活动,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活动也是流于形式,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和技能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管理上的便利,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在定位上存在偏差。
没有很好地扭转学生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的状况 高职生对所在学校和所学专业的认同感较本科生要低很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传统习俗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今后是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劳力者”,是做低人一等的工作;(2)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现有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工人收入低,工作环境差;(3)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本科与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区别仍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相当部分高职生有一种挫败感;(4)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好专业知识缺乏信心。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意识到这种现状,但是在扭转由此而造成的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感缺失方面却缺乏足够的措施,往往只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一次专业介绍讲座,之后便是向学生灌输“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由于没有很好地增强学生对于成为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自信心,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使得一直强调的“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反而成为学生心理不稳定的主因。
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心理落差加大 受普通本科扩招和民办本科发展迅速的影响,高职院校招生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分数线逐年下降。由于高职院校工科毕业生掌握一技之长,就业较为稳定,因而招生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接受文科调剂生,有的工科专业招录的文科生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近两年部分省份在高考录取中实行专科统一划线,同一专业所录取的学生分数差距有的高达七八十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调剂到工科专业的文科生和低分录取的理科生数理知识基础很薄弱,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心理落差加大,由此产生焦虑、厌学、孤立和逃避等心理问题。
教书与育人角色的分离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弱化 教书者不育人,育人者不教书,这是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个奇怪现象。由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在就业导向下对专业课程不断压缩、整合,一批人文课程或者被删除,或者沦落为选修课,使得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面对困境时显得十分迷茫,极易引起心理波动。严峻的就业形势本该使每一位教师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专职辅导员都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专职辅导员大多是人文社科背景,对工科专业的学习特点不甚了解,加之两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学生因学习原因引起心理问题时,不能从根本上迅速解决问题,贻误了最佳介入时机,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由于我国初等教育存在的弊端,许多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缺少人文科学的熏陶,心智不够成熟,加上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群体心理状态比较复杂。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班主任大多由专任教师兼任,大多数人没有师范背景,也很少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培训,他们在专业上可能得心应手,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给工作造成一定的被动,体现为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帮扶措施缺乏科学性,往往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误读为不爱学习、自由散漫、缺少教养等表面原因。这也是亟待改变的现状。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以上问题暴露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没有考虑到学生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心得,拟从改变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加强认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不出问题,而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高度。要结合学生今后所从事岗位的要求制定科学周详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要使全体教师都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转变学生观念,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 温家宝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要从根本上扭转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的现状,就要使他们了解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格局的变化趋势,使他们放眼长远,看到希望,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我国在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今后将有广阔的职业前景。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立足专业实现自身价值。这也即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所说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发挥职业技能训练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要发挥职业技能训练对学生健全心理形成的积极作用,将职业技能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工科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工科专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人际交流和实践操作能力,要通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克服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自由散漫的性格弱点,通过大学三年系统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富于耐心、踏实严谨的良好素质。班主任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不断检验学生距离培养目标的差距,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在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退缩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以保证最终能够实现培养目标。恰当地将职业技能训练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使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础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探索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行业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今后主要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直接与机器、设备打交道,如果忽视职业道德,轻则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重则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害事故。高职生今后大多数将进入民营企业和外企工作,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特点,这些情况客观上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态,觉得前途渺茫,心理上产生波动,既影响到学业,又影响到今后就业。一项调查表明,79%的高职生在毕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换了至少一份工作,如果算上学生预就业阶段,这个比例则高达90%。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正视现实,在工作中寻找满足感,立足本职岗位,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他人的认可,达到生活与工作相和谐的状态。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目标上应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原则。将就业指导思想贯穿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但能够使学生克服因为缺乏专业兴趣而产生的失落感,而且能够使学生增强就业意识,不会因为缺乏目标而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个性特征、兴趣特长和潜在能力,使其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理性的认识,依据对自身的了解制定具体的学习、生活规划,再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实际适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最终获得期望的结果。从就业的角度而言,一个合格的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使学生安心于本专业学习,合理规划人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 随着大学生公寓越来越宜居化,学生公寓从过去单纯睡觉的地方变成集休息、学习、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加上新公寓客观上对学生私密性的保护更好,学生更愿意在公寓内度过业余时间,因此,学生公寓也成为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场所。结合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力度。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文明住宿,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宿舍成为适宜居住、学习的场所。二是在公寓内建立起多层的信息网络,及时把握学生动态。三是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这一学生群体的作用,对他们进行适当培训,使他们成为教师的信息员和学生可以信赖的谈心伙伴。
增强对六类特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 要关注好学业困难、生活困难、守纪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及身体残疾这六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要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安排教师党员、专职辅导员和“关工委”的教师与他们结对,实行点对点帮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详细记录帮扶情况,定期找学生谈心,做到每周有谈心、每月有小结、每学期有成效。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库,定期开展帮扶教师经验交流会,促进帮扶工作的改善。事实证明,做好六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因学生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危机隐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复杂,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已经不是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解决的,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研究如何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因为两者在目标上具有相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两者的对象都是大学生,在形式上都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整体教育与个体帮扶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多角度、多渠道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2005-11-07).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149641.htm.
[2]雷琳,杜章林.新时期高校理工科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措施新探[J].高教研究,2006,(1):67-69.
[3]梅国英,庞杰.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80-81.
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026-02
徐亮(1980—),男,江苏南通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