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声乐表演专业案例教学的设计
2011-02-21□郑璐
□郑 璐
关于高职声乐表演专业案例教学的设计
□郑 璐
《我心永爱》是轻歌剧《玉鸟兵站》中女主人公阿朵的著名唱段,因其具有强烈的抒情和戏剧性的特征,演唱情感跌宕起伏,音域跨度大,近几年常被高职声乐表演专业高年级学生作为案例教学和声乐比赛的演唱曲目。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辅导学生参赛时,既要以身示范,也要结合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理论来帮助学生分析演唱《我心永爱》时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情感处理与表达。
案例教学;歌曲《我心永爱》演唱;情感表达
高职声乐教学集艺术性、认知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1],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年级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或参赛学生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声乐理论具象化,让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成效。本文以歌剧《玉鸟兵站》中的著名唱段《我心永爱》为例,结合辅导高职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参赛的实际体会,具体分析歌唱者如何通过情感体验以获得歌曲情感,运用各种歌唱技巧,诸如,音色的适度调整,呼吸的合理分配等形成美妙的声音,并借助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来充分而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影响和感染欣赏者,使演唱者的情感与欣赏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2]。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和“声情并茂”的最高声乐表演境界。
一、了解剧情及人物,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在进行声乐教学示范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剧情,酝酿情感,逐步进入角色。歌剧《玉鸟兵站》是描写一位女大学生阿朵与两位边防青年军官的爱情故事。剧中的女主人公阿朵是一位漂亮可爱单纯的大学生,她因找寻传说中的“玉鸟”而在茫茫森林中迷路,正当阿朵绝望时她被一位执行特殊任务的空降兵连长救出,她对连长心怀感激,进而朦胧中产生爱慕崇拜之情,于是两人约好来年再相见,为了这份蒙胧的爱阿朵大学毕业后在边防小镇开了一家网吧,而此时她并不知道这位连长实际上为了救副连长已经牺牲了。连长临终前他把与阿朵相约的事告诉了副连长,由于不忍让阿朵伤心与失望,副连长就一直以连长的身份与阿朵在网上保持联络,向她表示关心和爱护。在一次救火行动前副连长把事情的真相写成书信让一位老乡交给阿朵,但当阿朵看到信时副连长也已经牺牲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连长和副连长两人对自己再也无法实现的真诚的爱,她既痛心又懊悔不已,埋藏心中这么久的爱和梦想就在一瞬间毁灭了,哀痛,悲伤,惋惜,后悔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选段《我心永爱》就是阿朵在这种状态下演唱的。
二、作品分析及演唱情感处理与表达
让学生了解剧情与人物,是为了使学生在进入角色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既哀伤委婉又深情悲壮的情感基调,接下来我们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演唱情感体验,演唱音色的适度调配,演唱时呼吸与语气的合理安排,以及肢体语言的适当运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处理与表现好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3]。教师在进行讲解过程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全曲从内容和情绪上分为四部分,感情程度层层递进,愈进愈强,其次再分四个部分逐小节讲解。当然前奏是歌曲情感抒发的渲染与铺垫,演唱者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就让我们以案例教学法的范式来具体分析选段《我心永爱》的情感处理与表达。
歌曲前奏的起音一开始就比较高亢激动,伴奏织体比较密集,节奏紧凑,这是表现阿朵在刚看到信得知事情真相时那种难以置信、惊愕的心情,从前奏的第一个音响起的时候,我们就要提醒学生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把自己所有的思绪情感都要与剧中的阿朵融为一体,把自己想象成当时剧中的阿朵。这时肢体上可以不做任何动作,但眼睛里要充满惊讶,旋律渐渐走向舒缓逐步引出阿朵的唱段,这时眼神也要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慢慢转为忧伤。
第一部分共14小节,音区比较低,像宣叙调般的述说,“每一次诀别总像去去就来,每一次相逢仿佛永不分开”这一段是阿朵对往日情景的追忆,此时的阿朵的心中涌起一股与连长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再看看手里的那封让自己的爱和自己原本坚强的心完全崩溃破碎的信,整个人陷入一种恍然大悟后的沉思当中,速度较为缓慢,音色和语气要上接近于说话,用平缓温和的口吻来叙述,不能太具歌唱性,气息量不要太大,否则与歌曲的后段无法形成对比。前两句都是由三连音开头,节奏上要把握好,既要唱准又要唱得连贯。每句中间的休止部分切不可把气息完全放掉,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语气上体现连贯性。“每一次诀别总像去去就来”唱的是一种不舍分开的感觉,而“每一次相逢仿佛永不分开”中除了有依依不舍的感觉还应有一种相逢的甜蜜在心中,眼睛可以微微闭上,仿佛带着观众一起分享回味这丝丝喜悦。这样就可以把两个并列的句子唱得有层次有区别。
从第六小节开始是第一部分中较具歌唱性的乐句,歌唱的线条要拉开拉长一些,唱出大连线的感觉,音色要柔美圆润。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句点出了主人公哀伤的心情,所以这句要尤为进行细致的处理,其中“轻轻”二字要唱得如蜻蜓点水般准确而清楚,“深深”二字要强化且音色稍厚实些,体现主人公陷入了悲伤的程度,换气的时候不能随意,在语气和情感变化中呼吸,一定要与每个字相融合,特别是需要强调的字。这一句的音比较低,基本在小字组的b和小字一组的c间徘徊,这样更容易体现低落的情绪,但对女高音来说音区是偏低的,所以音色上要注意保持较为厚实偏女中音的色彩。
第二部分共21小节,这一段主人公的思绪从回忆中转到现实,情感上比第一部分要稍许强烈,这一段主要是表现主人公懊悔自己没有早早意识到所爱慕的人的已早早离去。她的感情不是单一的,实际上是包含了对连长和副连长两个人的情意,当副连长假扮连长的身份在关心她的那段时间里,副连长其实就在她的身边,但因种种原因她却没有丝毫觉察,所以她对自己错过了两份爱而倍感痛惜,这种感情基调贯穿整个第二部分。前两句共八小节,每一句中的“总是”二字要着重强调出来,突出表现主人公的悔恨纠结的心情。第13、14小节要与前面有些对比,前面是直接地表现伤痛,而这一句是隐忍地表达悔恨。上身要略向前倾,眼睛由近向远处看去,手也随着目光移动的方向由内向外滑过,给观众一种“燕去花飞”的真实感,
第18、19小节有并列三个“我的爱”,一般像这样并列的词语我们都知道不能用一种语气来演唱,但怎样处理才能恰到好处呢?就要先从理解词意和分析角色的情绪上入手,在这三个“我的爱’”之前是一个问句“这是不是太晚?”这是个无需答语的问句,紧接着的两个“我的爱”是一种急迫的要知道答案的语气,并且蕴含对爱情急切渴望的心理,呼吸时要急吸,带着急迫的语气吸气,表现出急迫的心绪,眼睛要向远方集中盯住一处,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爱情,身体向前倾,双手伸向前方,有一种要迫不及待抓住那份爱的感觉,唱第三个“我的爱”时,主人公想到自己追求的爱其实已经远远而去不可回,又是一种凄凉落寞的感觉,这时身体和手都收回,目光也从远处收回,这时脸上充满了失望的神情。最后发出感慨式的疑问,强调了“晚”的含义,“太”字是个程度副词来修饰“晚”,所以在这句中应强调的是“太”字,带着叹气的感觉呼气唱出这个字,令观众感受到主人公这时既懊悔又无奈的心情。
接下来的间奏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向上射线型的走向,将音乐推向更加激动的气氛中引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共43小节,是对连长和副连长的描写,赞扬了他们天空般博大的胸怀,铁人般壮烈坚强的意志,进行曲的风格坚定有力,音色要比较厚实明亮,节奏较为均匀变化不大,但力度上要加强,气息量较大,这一段是整首歌曲中最为大气磅礴和舒展的一段,所以除了上述几点还要突出肢体语言和眼神上的表现,动作幅度加大,眼睛要看远,在第33小节至36小节,“流星瞬间陨落”这一句,眼睛里要有一个真实的流星,并且随着流星陨落的方向慢慢移动,仿佛天空里真的留下了流星陨落的痕迹,这会给观众以真实感和动感。最后一句“照亮大地”将全段推向高潮,一种壮烈的情怀,音色上要更为明亮宽厚。
第四部分是全曲最为激情高亢的一段,主人公发自肺腑的呼喊,表现对爱人的呼唤,对这份感情的忠贞,词中运用了两个排比句“我等你回来,我心永在;我等你回来,我情永在”,感情层层递进,后面接着连用了三个“我等你”,旋律向上进行,逐步加深信念的坚定程度,演唱时在节奏和速度上一定要稳住,语气上应强调出“你”字,这是主人公所等待的对象,肢体语言和眼睛都应有指向性,想象不远处就站着自己所等待的爱。最后一句“回来”情感达到顶峰,音比较高,在小字二组的bb上要持续八拍也是对演唱者功底的考验,这是感情的迸发,爆发式的高音将所有的情感一并宣泄而出,演唱这一句之前要提前做好准备,气息量加大,感情要求极为强烈和充沛,演唱者要将自己调整到最为兴奋和激动的点上,双手打开,仿佛将要拥抱自己等待的爱人归来。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宣泄不能是一味地激动,而是在前面高亢情绪之后的一种更为冷静和理性的情感宣泄,这样表现感情的层次会更深更打动观众。全曲情感跌宕起伏,大气回肠,又不乏细腻的情感处理,实为近几年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为演唱者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当然教师在分析作品情感处理与表达时,要意识到高职学生年龄偏小,情感阅历不够丰富的特点,要以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的同类情感体验[4],同时,有条件的话能为学生完整地进行高水平的示范演唱,其教学效果更能事半功倍。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时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处理。充分了解剧情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特征,要准确把握歌曲情感基调,身临其境地进行歌曲情感体验,做到 “未成曲调先有情”;要根据歌曲情感演绎的需要,精确运用各种声音表达技巧,辅之以自然得体的体态语言[5]。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把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涵通过自己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创造性地传递给观众,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1]张宁.浅谈高职声乐教学模式[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6):227.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苏高丽.浅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J].阴山学刊,2003(6):109-110.
[4]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5]殷进良.试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61.
郑璐(1983-),女,山东青岛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与教学,教育管理。
G712
A
1001-7518(2011)17-0059-02
责任编辑 何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