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外高职教育发展定位的再思考

2011-02-21张文杰

职教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办学定位院校

□张文杰

对中外高职教育发展定位的再思考

□张文杰

对中外高职教育定位进行了比较,对中国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探析,进而对新形势下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定位提出了思考。

高职教育;发展定位;比较;思考

一、中外高职教育定位分析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定位简析

高职教育的定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在近十年的发展当中,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定位大致体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追求规模和效益,定位于将高职院校做大。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政策的导引下,全国各地纷纷创办高职院校,招生数量也与日俱增。通过几年的规模发展,各高职院校不仅扩张了规模,同时也获得了效益上的回报,从而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初期大规模顺利发展。

第二,追求内涵和特色,定位于将高职院校做强。经过几年的规划扩张后,各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新模式中,不断推敲和完善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上来。在继续做大规模的同时,实现了将学校做强,切实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第三,追求创新和发展,定位于将高职院校做精。现阶段,高职教育正在实施“资源优先”战略,实践提高质量效益优先于规模发展之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协调各区域间的发展;实施“重大工程建设效益拓展”战略,以示范性院校建设带动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全面开放”战略,建树现代“大职业教育”观。几种战略的着眼点全在于一个“精”字。

(二)国外高职教育定位简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目标、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的积极影响,实施高职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地位不仅得到了确立,而且由于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日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高职教育的定位。

1.美国高职教育定位。美国的高职教育定位呈现出弥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如,美国公立的社区学院和私立的初级学院是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又如,在美国的一些四年制的文理学院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具有高职教育特征,有的完全采用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此外,在美国的大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学院,是不同于研究生教育的本科后职业教育。其教育教学定位于“高于普通学院课程的教学,但又不同于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的教学”。其培养目标则定位于培养“行业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2.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定位。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 TAFE,意为“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核心代表。澳大利亚实行全国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及其构建的“立交桥”,证书、学位、学历和职业要求是相对应的,教育界和产业界采用统一的能力标准和证书体制,TAFE学院与企业间相互承认,更有利地促进了TAFE的发展。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一校多制”是澳大利亚的办学特色。

3.英国高职教育定位。英国的高职教育以课程为核心,而不是学校。以灵活的课程为本,又融入证书培训的高职为英国培训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满足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英国高职教育定位于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通畅的多途径、多选择的体系,强调的是“核心能力”的培养。多科技术学院是英国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

4.日本高职教育定位。日本的高职教育定位与其培养目标十分吻合,其教育理念坚持三点:一是坚持为广大产业界服务,以培养广大产业界所需的技术人员为目标;二是坚持为企业培养具有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以为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三是坚持为国家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需要的 “国际人”,以“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为教育目标。

二、中外高职教育定位比较

剖析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不难发现,不论是美国的社区教育、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也不论是英国的核心能力教育、日本的专修教育,以及中国的职业技能教育,其定位都指向明确,体现出社会目标的一致性: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在培养方式上,也均以社区或产业为依托,进行职业和技能教育,体现出培养方式的相类似性。但因国情和地区文化不同,各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又体现一定的差异性。

(一)社会目标的一致性

虽然对于高等职业技教育各国在称谓或者办学特色上有差异,但就其办学的社会目标来说,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性和技能性人才。

美国从“二战”后经济复苏,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适应经济发展速度,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来,职业和技术教育时时把握住时代的种种特征,以培养适宜的高等职业人才。

澳大利亚“二战”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育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施行了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的TAFE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职业和技术人才。

英国在“二战”后从振兴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来带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动因,开始特别注重高级技术教育的实施,重点培养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和高级技术的人才。

日本为了实现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和科技大国的发展,一直以来竭力走“教育兴国”之路,大力兴办短期大学和专修学校,培养科技、商业和其他行业专门人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在延伸中职教育经验和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承担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

(二)培养方式的类比性

中外各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方式上虽然采取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但细致比对就可以看出,其实都是依托产业、行业或社区经济、文化为背景,按照需要和实用的原则,实行产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手段,培养所需的职业和技术人才。

美国尊重人人平等和满足实用主义,社区学院以普适性课程为主,开设各种学术课程、职业、技术课程、补习课程以及进行成人与继续教育,从而满足各种需要,为所需者提供各类学位证书或者专业证书。特别的,因为美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以高新产业为主体,这类产业的特点是不需要娴熟的技能技巧,而更注重创新能力、责任感和敬业等非岗位性的“软技能”,所以,普适性课程成为受众的最佳培养方式。此外,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也颇“实用”,不仅开工作中实用的课程,也开设兴趣类、闲暇类课程。

澳大利亚在“二战”后职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能力本位的职教体系。因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加强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英国为了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大力推行了以灵活的课程为本,又融入证书培训的职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从“二战”后的复兴产业经济的高级技术教育实施,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挽救掇学青年和解决失业问题的继续教育,再到解决经济危机下的教育与就业压力,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以社会为背景,培养所需的人才和解决相应的教育与就业问题。

日本从“二战”后执行“教育兴国”政策,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科技创新“立国论”,都把教育改革列为社会整体规划的重要议题。因此,日本的职业教育根据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应需改编课程。或以产业类专业为主,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际操作;或以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中所需的能力为目的,传授专门技艺知识;或以提高教养水平为目标,进行专门教育。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究其实质,虽然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生发出来的,但其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向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因而在培养方式上,历来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背景,依托企业和行业,实行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所需的高素质的职业型和技能性人才。

(三)教育格局的差异性

各国由于国情与文化的不同,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格局上,体现一定的差异性。

美国在高等教育之前,职业教育没有专门的实施机构,但相关课程在一般的中小学都有体现。高等职业主要的实施机构是社区学院及技术学院,其中以社区学院为典型,修业年限为2年,授予副学士学位。四年制的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技术应用性的教育,只有小部分是学术性教育,因此它们可以与专门的高等到职业教育相衔接,相应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专业学位。

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主要属于技术与继续教育。虽然一些非政府基金支持的私立提供者也进行一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但TAFE学院占绝对优势。TAFE学院与澳大利亚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有着良好的衔接,是绝大多数人进行职业和技术教育的首选。

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课程为主线,其实施机构较多。包括大学(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学院、城市技术学院和农业、艺术与设计学院及其他继续教育机构。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呈现多样化特色,在功能和专业领域上形成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初中后五年制的高等专门学校进行相当于高中加短期大学的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短期大学则进行职业或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为教育内容;而专门学校以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需的能力或提高教养水平为目标。这三类学校的毕业生可直接就业,也可升入大学,包括技术科学大学,主要学习应用学科,然后可以修习成为学士、修士和博士。

中国目前主要把专科层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所职工大学创办以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全国各地。至2006年,全国已有独立设置的专科以上层次高等职业院校1147所,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此外,我国实施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的机构还包括部分本科院校。

三、我国高职教育定位发展再思考

作为社会“有用”、“实用”、“需求”的“人才资源”培养基地,高职教育的定位势必相时而变,才能促进高职教育动态发展。因此,深研、前瞻高职教育立体全方位发展的定位要点: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社会服务、体制运行、经费运作,对新形势下发展高职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办学目标定位:“高”“职”并重,“产”“学”并行,不宜错位。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定位,简单说就是对人才规格的定位。而人才的规格是为市场量身定做的,因此,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定位,首要的是要瞄准市场,要适应市场对“高”与“职”的要求,要“高”与“职”并重,“产”与“学”并行。 其中,“高”,不是高层次,而是高级。这其中包含着学历之高和技术等级的高;“职”,不是职能,而是职业,突出技术操作的职业。

(二)办学特色定位: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定位而言,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想赢得主动权,靠的是其独到的有个性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兴校,以特色强校。”“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看优势、看特色。高校只有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各自的办学目标,发展办学特色,才能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这些普通高校的办学“经验之谈”,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定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社会服务定位:践行产学一体,输送技能人才,解决技术难题。高职教育的定位内容,其社会服务功能定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加强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强有力的科研服务,将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标识;在社会服务的细节方面多下功夫,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须。高职院校想要一方面获得企业的资金投入,同时消化大批毕业生,就要树立服务企业的思想,以企业的生产发展为导向,培养大批企业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为企业解决难题。

(四)体制运行定位:市场机制作用下高职教育必须拥有自主权。拥有一定程度甚至完全拥有高职院校管理自主权和招生自主权,将是历史使然,也将会是高职教育以灵活机制和高质量人才赢得社会认可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拥有管理自主权,政府就要顺应市场规律,战略规划高职教育,放手让高职院校根据市场规律自主办学,使高职院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真正灵活运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做出贡献;高职院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特别地是在招生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主权。高职教育拥有自主权,有助于高职院校积极办学和创造性地选拔人才。

(五)经费运作定位:利用好政策优势,进行多元化筹资,市场化融资,国际化引资。在经费运作上定好位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对高职教育来说,直接相关的就是实力雄厚的财团和企业,因而,高职院校有机会抓住机遇,实现引资入校,大力办学。高职教育还可以扩大筹资渠道,引入民间资金办学,以及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向银行贷款等新的融资领域进行筹资办学。另外,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寻求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增长点,也是高职教育的有效思维和动作。积极拓展,选择性地引入外来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高职院校增强经费运作的重要思路。

[1]匡瑛著.比较高职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马树超、郭扬编.高职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建松.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P35-36.

[4]张文杰.关于高职教育发展定位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6):12-13.

张文杰(1973-),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

G710

A

1001-7518(2011)17-0013-02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院校
定位的奥秘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