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设计的思考
2011-02-21吕荣娟
□吕荣娟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设计的思考
□吕荣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设计要实现三个结合:教学目标上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上要实现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灵活结合;考评方式上要实现终结性考评和过程性考评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设计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阵地,其教学效果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职教育的重要因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搞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设计就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目标设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集中或分散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三门课中,并统领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运行,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即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目标设计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目标设计应契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高职学生的需求不仅有政治、思想、道德的需求,还有就业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享受美好生活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思想、道德上的功能,满足学生这些需求同时,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根据现代社会岗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结合起来,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享受幸福生活愿望。
二、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灵活结合
(一)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是建立在对学情正确分析基础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贝尔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1]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这一原理,教师无凝要了解学情。
1.了解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心理特征、认知特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意愿等学情。高职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生源复杂、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控力相对较差。许多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只要上好专业课,善于动手操作就行,往往忽视了理论学习,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另外“90后”逐渐成为高职校园的学生主体,“90后”在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对于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想政治形式抱有明显的反感,他们喜欢新的教学载体和授课方式,希望选择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2.了解高职学生发展需求学情。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要具有较强的基本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关系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未来职场可持发展能力,而且还关系到高职学生能否拥有创造幸福生活能力,因此按照社会要求塑造自己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
3.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学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成为高职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障碍。了解高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引导学生辩证认识这些问题,分清社会主流和支流,消除影响高职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障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
(二)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方法选择原则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学情、认识规律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学情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然要遵循认识规律,当代认识理论研究表明,主体在接受对象或客体的影响和作用时,不完全取决于客体的刺激,同时也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这种主体性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不能只注重理论灌输,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选择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法。[2]理论灌输长期以来是我国教育教学主流方法,也是教学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不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难以有实质性提高。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和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合作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效果,它可以有效弥补理论灌输的不足。南通职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了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在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下除了延用了一些传统教育方法外,我们还采用了基于项目趋动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实现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灵活的结合。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产生于美国并在西方广泛流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合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和时期的产物。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时,要考虑到环境和条件的差别,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进行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关要是抓住合作学习的关键——个体自主探究学习。因为合作性学习知识构建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个体知识构建阶段,二是合作性阶段联合构建阶段。也就是说,合作者在形成自身个体知识构建后,才能通过小组集体讨论来有效协调在个体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自主探究后形成较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基础上。这样小组交流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导致高质量的理解。在把握了合作学习实质后,为了使合作学习在中国土壤有效开展,我们制定了符合我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的合作学习策略:用提高个体自主探究学习办法,克服大班不利因素。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按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每一小组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成员责任。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合作学习题目,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个体探究学习,为课上的联合知识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可操作性符合学情的措施为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日趋活跃,有效弥补理论灌输不足。
2.项目驱动法、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就是依据建构主义学说观:“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亦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以项目为载体,以活动为导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开设“概论”课时多数学生有过社会兼职、打工和实习经历,对职业道德有所了解,让学生寻找自身在职业道德方面与要求的差距,寻找在大学学习期间提高职业道德途径并践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基础”课中我们选取了情境教学法侧重提高学生对荣辱观重要性认识,让同学们查找、反思大学生群体及自身荣辱观存在问题,概括出校园中的荣与辱。
三、考评方式设计:实现终结性考评和过程性考评相结合
(一)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考核。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之一提高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考评方式往往是通过期末笔试试卷材料题评定,这种考评方式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功能单一、考评结束后教师没机会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改进和提高。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们尝试把这种终结性评价改变为过程性评价,把这项能力考评前移,由原来期末考评变学习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考评,尝试采用视频考评,具体做法:在前一节课结束前,结合授课内容,播放一段相关视频:讲述一事件、社会热点或有争论话题、校园中一些现象录像,让同学课下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进行个体探究性学习课和思考,下一次上课时让同学对视频内容进行解读、诠释,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视频考核优势直观,使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利于现场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注重行为实践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在于说服学生、让学生接受社会对其思想、政治道德上的要求,并内化为相应的信念和品德,外化为行动规范。把学生是否把这些要求外化为行为规范纳入考评范围,有利于发挥考评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统一。为此我们制定了行为实践考核办法,行为实践的成绩采取“基本分加减法”,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中获奖、见义勇为等予以加分,对违反校规校纪的予以减分。对于既无突出表现又无不良行为的学生给予基本分。
(三)注重学习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上课是否认真、是否踊跃参加教学活动、是否旷课、是否遵守规章制度等学习态度考核,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1]陈光全.品德课程教学设计的“八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0(10).
[2]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吕荣娟(1962-),女,南通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下的高职生职业道德建设”(编号:2010SJD720007)阶段性成果。
G712
A
1001-7518(2011)17-0036-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