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中的专业发展简论

2011-02-21朱敏兰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生

朱敏兰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中的专业发展简论

朱敏兰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教师职前专业发展以师范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为主。大学本位的师范教育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而其专业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对学生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却相对薄弱。应充分利用顶岗支教实习的契机,加强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师范生在实习中要践行专业理论,提高实践技能,反思教学实践,积累科研素材,实习同伴间要合作互助,在指导教师专业引领下,实现职前专业发展。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分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教师职前专业发展以师范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为主。顶岗支教实习为师范生提供了相对长时间的践行专业理论、提高实践技能的机会,师范生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着力打造自身教育素质,实现职前专业发展。

师范教育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应以培养教师素质为着力点,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并重。教育理论包括学科理论、学科教学法等显性知识,多以课程形式呈现,师范生通过听教师讲授就可获得和掌握。教育能力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认知、沟通技能、教育机智、管理能力、亲和力、驾驶课堂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等,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能力型知识或行动性知识,属于隐性知识。这些知识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积累。师范生教育能力只有通过教育见习或实习才能获得,但师范教育教学计划中理论课在课时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得师范生的实践机会少,以见习教师身份参与教学的时间短,走上讲台正式授课、进行学生管理的时间短,导致师范生实践技能相对于理论知识明显不足。使师范生在师范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提高教育能力,以便毕业后更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是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关键。

以顶岗支教实习为契机,提高师范生教育专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快师范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青海省教育厅从2009年秋季开始,组织省属师范类高校三年级本专科生奔赴青南农牧区中小学开展为期5个月的“顶岗支教实习”。该实习帮助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在青海农牧区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使之通过选派师范生到农牧区中小学顶岗支教,选派教师进行实习组织指导,对基地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农牧区教师业务素质,缓解农牧区学校师资不足,同时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多种能力,实现实习和支教一举多得的效果。

相比以往一两个月的实习,顶岗支教实习中的师范生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教学管理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在这一阶段,师范生可通过教学检验自己掌握理论的情况,锻炼实践技能,对教育实践进行积极反思,培养自身教育科研意识,提升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职前专业发展。

(一)掌握教学过程,积累教学经验

师范生要掌握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经验,必须通过教学实践。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教育实习时间大多是1~2个月,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初,实习地点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对师范生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表现学校难以把握,指导教师很少亲临实习点检查指导。加之即将毕业之际,师范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找工作等,难以全身心投入实习,在实习中难以做到细心总结经验、积极反思教学实践,对反思结果难以静心研究。实习结束返校后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弥补实习中暴露出的理论缺陷、技能生疏,导致师范生对教育现状不能深入了解,教育实践反思意识没有形成,科研意识不理想等状况,实习过程遗留的问题只有待走上教师岗位才能解决。教师职前专业能力没有很好地发展,必然影响其从教后的教学质量。

大学第六学期,师范生已经基本结束了学科课程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学习,此时进行为期5个月的支教工作,教学实践时间较长,他们能够在实习基地进行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设计与组织、学生管理等实践,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效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增强自身专业素质。

师范生的顶岗支教实习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熟悉教师工作,实现角色转换。实习生初次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生活,对由学生到准教师的角色转换会有暂时的不踏实感。但随着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熟悉,会很快适应,进入角色。这一阶段,主要了解备课、上课程序,对教学工作有一个整体把握。第二阶段为适应调整、积累经验阶段。实习生适应了教学工作,进入教师状态,对自己的要求相对提高,主动反思前一阶段教学实践,寻找不足,及时调整,发挥优势,克服不利因素。第三阶段是教学上相对成熟、力求创新阶段。实习生在前两阶段经过了对教学的由生疏到逐步熟练,把握了教学程序,已能够从容应对教学工作,但要使教学有特色、有风格,让学生乐学、好学,还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培养教育研究意识。第一、二阶段是充分的课堂实习训练,积累知识,对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发展教学和管理技能。第三阶段则要利用一学期的支教实习,充分了解、调查中小学教育实际,分析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实践,积累教育经验,提取科研素材,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积极反思教学实践

5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较长,师范生须担负起学科授课任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教学法课堂上的试讲不同,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师范生承担着更多的教学工作,除了本学科课程外,还可能担负其他课程的教学,担任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团支部活动等思想教育工作,承担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责,进行的是有效的较长时间的教学与管理。师范生初次走上讲台,尝试教师工作,起初的教育实践可能是简单地模仿对自己有影响的其他教师的行为,但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对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活动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后,便会逐渐摆脱模仿,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风格。教学程序的熟练、教学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师范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深入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C L 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这种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师的成长应该是捕捉问题、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由此,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来源是自身的经验和反思。反思是对原始经验的不断审视、修正和加工,将自身的经验不断提炼和升华,使经验和教训成为自己教育智慧的一部分。师范生初为人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如果能坚持对实践的主动反思,对每天的教学、听课情况进行回顾总结,逐步积累教学经验,使专业水平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定能实现自我超越。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反思意识,发展反思能力。从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从学生反映到课后的总结,从自己对课程理解到课程实施逐一进行回顾、思考,一定会有所收获。如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运用、学生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等方面进行回顾,寻找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色及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利原因,提出改正措施。做到这些,教学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三)实习同伴合作互助

顶岗支教的学校地处青海广大的农牧区,远离都市,经济相对落后,条件较为艰苦,交通、通讯不便。师范生被三五人一组分配在各个实习点。同组成员由于有相同的生活和经历,易于交流沟通。大家生活上相互照应,课余时间一同讨论对备课、讲课、管理班级等的教学感受,还可以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课后讨论,交谈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探究新教法等,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借鉴失败的教训,使各自的经验成为大家能够分享的资源,加快每一个人的成长。还可以让同伴将教学过程用录像机或录音机实录下来,课后通过再现教学实况,对教学每一细节进行微格评析和诊断,在交流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实习同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互相帮助、探讨交流,增进了友谊,驱散了独处边远地区的空虚寂寞,既锻炼了交际能力,也增强了面临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丰富了实习生活,实现了共同提高。

(四)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中起专业引领作用。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引领包括理论上的提升指导和实践方面的能力提高指导。指导教师通过实地介入的方式,利用讲座或会议介绍实习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学注意事项、专业发展目标等;在实习过程中检查、指导实习生的教学情况,上课前通过谈心或聊天形式检查实习生对课程的理解、课程设计情况,在课前让实习生试讲或讲述教学过程即说课来了解实习生对课程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观察实习生对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课后通过总结教学即评课等形式进行现场指导、案例分析,评析、诊断师范生在知识储备、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的不足,向师范生传授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积极思考总结,培养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五)多种形式表达思考结果,为教育研究积累素材

教师要走向成熟,除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教学特色与风格外,还应该具有教育研究的意识和准备,自觉在教育科研中磨炼。林崇德教授曾说过:“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不但可以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掌握教育规律;而且可以在研究中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先进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育科研的意识,改变教师只是教书匠的角色。

对师范生而言,从自己的专业特点、教育实际、个人兴趣出发,对捕捉到的学校中、教学中、学生身上的事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对教学活动的反思、积累的个人实践经验、基础教育现状、专业发展动态等等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独到见解,这种对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评价,利用信息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就是在搞教育研究。师范生开展教育研究也是对自己的教学及教育专业的“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总结思考。初次进行教育研究可以从以下表达形式开始:

教学随笔 师范生在实习情境中积累的工作经验,教学中对知识的理解、对课程的领悟,使他们对教学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记录这些认识就是教学随笔。教学随笔内容多样,既可以分析自身教育行为,记录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在学习、比较、思考他人经验中获得的启发;可以是解决问题或尝试新教法的体会,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感想;可以是自身对教学实践的认识,也可以摘录教育观点,分析、反思教学案例,还可以是他人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评析……所有这些,以随笔形式反映出来就是教学研究。教学随笔素材自然丰富,只要处处留心教学生活,就不难发现教育研究课题。

教学叙事 师范生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新鲜教学事件以记叙文或散文形式记录下来就是教学叙事。教学叙事以叙事形式对教学行为的变化及事件发展过程进行描述,肯定或反思教学工作,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技巧,给自己或别人留下经验教训。教学叙事形式多样,字数不限,可以一两百字,也可以一两千字,师范生可在叙事中厘清教学思路,记录自己的成长,体验作为教师的快乐和满足感。

撰写教育博客 信息时代,记录博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件常事。实习生在教育博客中可以记录教学感悟、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可以记录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知识管理、某一灵感等,也可以写师生互动过程、个人对实习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等。通过撰写博客,使得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与同行探讨、交流、共享知识与思想的目的。

师范生顶岗实习既是理论的践行,又是理论向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对师范生而言,通过该项顶岗实习,可以巩固发展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育实践技能,加深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积累教育智慧,奠定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实现教师职前的专业发展。

[1]林崇德.基础教育改革心理学研究30年[J].教育研究,2009,(4).

[2]苏勇.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构建师范生教育实习与农村中学教师培训一体化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9,(8).

[3]吴黛舒.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4]曲铁华.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7,(9).

[5]王子洲.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指导[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6]陈梦稀,等.教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7]邵宗杰,等.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G715

A

1672-5727(2011)01-0069-02

朱敏兰(196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顶岗支教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