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2011-02-20张添锦张金良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粒间安塞成岩

张添锦, 李 斌, 张金良

(1.延安大学能源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 言

安塞油田主要位于陕西省安塞县、志丹县、子长县及延安市的宝塔区境内,王界油区是安塞油田的重要区块之一,本区块合理有效的开发对安塞油田的增储上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长8油层组又是研究区的主要含油层位,其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是本套储层研究的基础.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1.1 组分特征

通过对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了目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区长8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图1),含少量中-细粒长石砂岩;长石含量平均为47.26%,石英含量平均为21.14%,岩屑含量平均为10.28%,岩屑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岩屑组成;胶结物含量较高,平均为18.37%,一般为10%~30%,主要以浊沸石、绿泥石、方解石及石英为主,其中浊沸石为主要的胶结物,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含量为7.81%,个别样品含量高达18%;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其相对含量为60%,其次为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其相对含量为40%;杂基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0.09%(图2).

1.2 结构特征

通过对长8储层碎屑颗粒粒度的分析统计,研究区长8储层粒径平均为0.15 mm,分布范围0.09~0.20 mm,C值0.29,M值0.16,σ值为0.50.粒度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主,跳跃组分含量占85%~95%,跳跃总体斜率为50°左右,分选中等-好,悬浮总体含量少(<10%).颗粒磨圆程度一般,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间以薄膜、孔隙、接触复合胶结为主,局部呈基底式胶结,颗粒以线接触为主,局部有点接触和凹凸接触,颗粒支撑.

图1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砂岩分类图 图2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砂岩组分图

2 孔隙结构特征

2.1 孔隙类型

借助铸体薄片的观察与鉴定、图像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电镜扫描等研究手段的分析与统计并结合邻区的研究成果,可将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隙3大类(图3、图4).

图3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孔隙类型

图4 长8储集空间类型分布图

(1)原生孔隙包括残余粒间孔隙和填隙物内微孔隙.残余粒间孔隙在研究区储层中占主导地位,其未被充填的粒间孔多呈三角形或多边形,孔隙边缘整齐平直,薄膜式胶结的绿泥石充填物抑制了长石等岩屑的次生,加大保护了原生孔隙的有效储集空间[1];填隙物内微孔隙在研究区经过压实作用的改造已部分消失,含量甚微,仅有极少部分分布于泥质含量较高的粉细砂岩中,其孔隙个体小分布不均匀且连通性差(图3a).

(2)次生孔隙主要以溶蚀型次生孔隙为主.主要为溶蚀粒间孔隙,是研究区延长组储集层的一种主要孔隙类型,溶解组分主要为长石、浊沸石、方解石,被溶蚀的颗粒边缘极不规则,此类孔隙连通性较好[2];溶蚀粒内孔隙,多见于长石、云母和部分岩屑内,其常与溶蚀粒间孔隙伴生分布,且互相连通,但分布很不均匀(图3b);铸模孔隙,研究区砂岩中的铸模孔隙较少,主要为长石铸模孔隙.

(3)微裂隙.主要为颗粒间缝隙和云母碎屑、长石碎屑的解理缝,其对粒间孔隙与粒内孔隙的连通起了重要作用;另一种是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裂缝,属次生孔隙类[3],其研究区储层较发育,分布具有很强的不均一性,是长8油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图3c).

表1 薄片孔隙特征参数表

2.2 孔喉大小与分布特征

本区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参数统计结果表明(表1),长8油层总面孔率平均为5.05%,平均孔隙直径45.48μm,最小值22.60μm,最大值93.73μm.其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粒内孔,占总面孔率的35.6%,次为裂隙孔和沸石溶孔,分别占总面孔率的22%和20%,残余粒间孔约为17.5%,此外还有少量的铸模孔,孔隙组合主要是残余粒间孔-裂隙孔-溶孔复合孔型.

表2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延长组孔隙结构参数表

图5 多峰分散型孔喉特征图(星2井)

长8油层排驱压力分布在0.11~12.556 MPa 之间,平均为2.04 MPa,对应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为0.53~2.26μm,平均为1.05μm,饱和度中值压力分布在0.06~6.63 MPa之间,平均为1.62 MPa,中值半径为0.05~0.37μm,平均为0.20μm,平均孔喉半径分布在0.02~0.13μm之间,平均为0.33μm,分选系数分布在0.01~1之间,平均为0.27,相对分选系数分布在0.9~1.27之间,平均为1.09,孔喉歪度大于零,分布范围为1.5~2.46,平均为1.85(表2).

孔喉分布极不均匀,没有明显的优势孔喉范围(图5),其中最常见的为一高一低的两个宽缓的峰态,两个峰态分布区间因各个样品孔隙结构及物性差异而游走不定,反映了两期成岩后生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的分布状态.物性一般为中等—较好.

3 储层物性成因分析

3.1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研究区长8储层位于三角洲沉积相带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带,属于长流程浅水台地型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4].河道砂体主要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受河道砂体的展布控制作用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砂体具有正粒序结构,下部以细砂岩为主,向上变细为粉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砂体发育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导致储集层物性也随着河道展布、粒度结构序列和层理类型的变化而不同[5],位于河道中部储层物性较好,向两侧物性变差.

3.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3.2.1 压实胶结降低孔隙

机械压实导致碎屑颗粒转动,颗粒间呈稳定性紧密的线接触,使得原始粒间孔损失[6];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压实作用逐渐过渡为以化学作用为主的压溶作用,压溶作用是破坏粒间孔隙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表现为颗粒间由线状接触过渡为凹凸接触,使储层孔隙度进一步减小(图6a).

长8砂岩储层中含有很多方解石等碳酸盐胶结物,而发育的碳酸盐连晶胶结区块往往含油性很差.碳酸盐连晶胶结结果导致储层的有效空间大量消失,形成致密型孔隙组合关系[7](图6b).

图6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成岩作用特征a.压实压溶致使颗粒间凹凸镶嵌接触(星29,1 280 m);b.方解石交代长石 (星32,1 590.72 m);c.(坪240,1 331.07 m,致密交接);d.蜂窝状浊沸石溶蚀孔(星29,1 290.3 m);e.泥质胶结绿泥石薄膜(坪128-1,1 515.9 m); f.裂缝云母层间缝(坪128-1,1 512.63 m)

长8砂岩以细粒砂岩为主,其填隙物杂基含量较低,一般在1%左右.此类砂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发生强烈压实,原生粒间孔隙基本消失殆尽,其结果造成该类砂岩以泥质杂基内微孔隙为主[8],孔隙个体小,连通性很差,形成致密型孔隙组合关系(图6c).此类成岩相在砂岩中分布较少,其含油性很差.

3.2.2 浊沸石的溶蚀和绿泥石的胶结改善储层物性

由碳酸盐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图(图7、图8)也可以看出,当碳酸盐含量大于5%时,碳酸盐含量越高,物性越差,成岩后期的溶蚀作用产生了很多次生孔隙,才使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得到一定的恢复.

图7 碳酸盐含量与孔隙度相关图 图8 碳酸盐含量与渗透率相关图

首先长8储层中含有浊沸石溶蚀孔隙,它是在碎屑沉积物沉积时形成的.此类砂岩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先期胶结的浊沸石发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其结果导致储层的有效空间得到极大改善,形成浊沸石溶蚀孔隙网络,成为油气主要储集空间(图6d);其次储层中普遍发育高含量的自生绿泥石胶结物,多在成岩早期呈绿泥石膜保护碎屑颗粒,阻碍了碎屑颗粒与孔隙水的接触,使原生粒间孔大部分得以保留,形成残余孔隙型组合关系[9],并且均一性相对较好,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图6e).

3.3 裂缝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裂缝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渗透率的影响上,对孔隙度一般影响不大,根据本区及邻区岩芯及镜下薄片观测(图6f),裂缝及微裂缝虽然仅占砂岩总孔隙的2%~5%,但分布较广泛,对渗透率具有较大影响,岩芯测试凡具有垂向微裂缝的样品,渗透率较相邻层位高200%~300%.区域资料研究证实,长8油层近于北东东-南西西向的微裂缝较普遍,微裂缝的存在改变了储层渗透能力,使油井可能高产.

4 结 论

储层储集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沸石溶孔和长石溶孔,其余为粒内孔和裂隙孔以及少量的铸模孔,孔隙组合主要是溶孔-粒间孔型,孔喉分布极不均匀;影响本区砂岩储层物性的因素为沉积相、成岩作用、裂缝改造,其中沉积相及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小莉,赵四海,程玉群.陕北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336-339.

[2] 付国民,李 鑫.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377.

[3] 赵 虹.安塞油田延长组储集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4):45-48.

[4] 赵靖舟.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J].地质学报,2006,80(5):648~655.

[5] 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

[6] 赵俊兴,陈洪德,杨 华,等.鄂尔多斯中南部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因类型与油气聚集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246-251.

[7] 李恕军,吴胜和.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储层精细描述[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4):266-271.

[8] 杨晓萍,裘怿楠.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J].沉积学报,2002,20(4):628-632.

[9] 赵 虹,陈永胜.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579-583.

猜你喜欢

粒间安塞成岩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安塞剪纸
能源领域中成岩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准中1区三工河组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演化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