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2011-02-20吴洁茹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行政化学术校企

吴洁茹



高职院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

吴洁茹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福建 漳州,363000)

高职院校过度“行政化”阻碍了其发展,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能有效克服行政化倾向。针对高职院校机构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管理行政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机构设置,以及建立独立的民间机构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去行政化做了探讨。

高职院校;行政化;弊端;对策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特别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目前高职高专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是政府首次在政策层面对高校去行政化。高职院校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高校,正是“行政化”的重灾区,其“去行政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行政化的表现

学校应该一个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公共组织,而不是行政组织,但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构行政化

首先,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了党委书记和校长的领导地位。受行政等级制度的影响,学校内部官本位的思想盛行,行政化的工作作风处处体现[1]。特别是政府在支持高职院校发展中,经常从主管部门空降人员任学校“一把手”、或者重要的领导职务,这必然把事业单位的行政作风带到学校,加剧了学校的行政化。其次,由于高职教育正处在发展壮大期,也就使学校借由在机构设置上随意增加部门、机构,一方面导致机构臃肿,整个管理队伍膨胀,许多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庞大的行政队伍很大程度上挤占了教师、教授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使学术权力处于弱势。

(二)学术行政化

在学术上,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领导包揽了学校的大小事务的决策权,挤压了学术权力,产生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严重扼制了高职教育的学术活力和自由创新的精神,违背了高等院校作为学术组织的发展原则。例如,在教研室等学术组织就按照职位的高低来谈资论辈,而真正在基础教学上的一线普通学者老师却无任何学术权,整个学术管理呈现出“从校级领导—院级领导—系级领导—教研室负责人—普通教师”的科层化管理模式。同时,行政领导对学术资源有着绝对的分配能力,在一些学术评定,如科研评奖、学术项目审批中,基本上都是行政级别较高的行政人员说了算,就无法保证学术评价的公平合理。很多教授为了能争取到更丰富的科研资源也都往行政队伍靠拢,出现了不少“双肩挑”人员,导致教授无心治学,也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边缘化和创新能力的衰退,挫伤了教学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

(三)管理行政化

高校作为教育、学术机构,它与其他的行政单位不同,有其特定的教育教育和学术规律,但是在我国高校在内部管理上却基本上按照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亦是如此。学校内部机构上下级之间主要是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基本上属于上令下行的单向沟通,事事请示,层层审批成为基本活动准则[3]。整个管理上“官本位”意识浓厚,服务意识差,忽视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愿望与根本利益。在管理上,行政人员高高在上,教职人员没有话语权,还经常要听命与行政人员,而教代会更是形同虚设,一些教职工根本无法事先知道教代会讨论的内容,只是在开会的时候随大众举举手,如此情形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职院校去行政化的对策思考

(一)正确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

伯顿·克拉克认为,无论何时,只要政府承担高等教育的某种责任,某种公共机构必定会变成行政机构执行的所有地[4]。这说明了政府对大学的影响。政府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刺激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创造一个高度分化而又高度协调的高等教育整体结构,让高职教育在面向社会需求失衡的时候能够给予指导。也就是说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应该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直接走向间接、从过程管理走向目标管理,从指令性管理转变为指导性管理,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

1.政府优化资源,宏观调控

我国高职教育整体处在发展初期,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公办院校迅速崛起,而私立高职院校则处在尝试起步阶段。在资源的配置上,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提供者,使公办院校占有极大的优势而忽视了私立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职院校的行政化,从而制约了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将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趋势、人才就业需求等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根据教育公平、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各高职院校均衡、协调发展。

2.政府提供平台,促进校企合作

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发达的职业教育不难发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企业、行业在校企合作上大多数还是被动的,或者说积极性是不高的,政府作为企业、行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政府应加大推动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力度,建立起一个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多方参与的长期制度化平台。如成立由政府、企业和行业、学校三者组成的地方校企合作委员会,政府负责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共享校企合作的资源,制定校企合作的项目规划,监督校企合作的运作,负责学校和企业、行业间的协调沟通,既积极鼓励企业、行业参与办学、办专业,又引导学校根据市场、企业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校企“双赢”,进而取得宏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改革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

1.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

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充裕的经费可以聘请活跃在一线教授、专家、甚至是企业家,以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以及科研能力;可以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如教学楼、生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可以购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生产实训设备,以提升学校的教学和实训水平。因此,雄厚的资金是高职院校运作的必要保证。

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很大一部分均来自政府教育经费拨款,这不仅是教育经费的有限,同时也使高职院校对政府有很大的依赖性。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让民间有能力的企业,乃至是整个行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必然会减少学校对政府的依赖。比如,可由行业协会、企业单位投资兴学,为学校提供建设和发展的实质性支持;或者可吸收国外高职教育经验,在政府的宏观统筹、组织规划下,企业单位、行业协会与若干个学校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壮大高职院校的实力。同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兴学有利于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活力和实力。由于吸引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职院校专心致力于教育教学、提升综合实力,也促使其根据市场需求展开良性的竞争。

2.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

在我国,公办高职院校均与行政级别相挂钩,再加上公办高职院校基本属于地方市属高校,在学校的日常运作中承接了许多行政任务,进一步导致了学校的行政化。

首先,应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取消学校领导的行政头衔,改变行化政管理模式,从而转变学校行政人员功利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摈弃其官本位的价值取向,为教师和学者服务。

其次,取消校长委任制,采取遴选竞争机制,通过公开征选,让有管理经验、有能力的人当选,避免任人唯亲。要逐步实现校长职业化。在我国,不管是综合性大学还是高职院校,许多校长都是“双肩挑”人员,这既不能专心治学,又不能全力管理。实行校长职业化可进一步剥离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有利于转变长期以来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挤压,有利于去行政化。

再次,完善大学内部组织机构,对学校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撤销、合并、精简以及扁平化改革,即对现有的机构按照功能进行整合,按“因事设岗、因需设岗”原则缩减部门、减少行政人员,逐步取消科级设置,用业务团队取而代之,实现扁平化管理[5]。如效仿政府机构改革,在高校实行“大部制”。目前高职院校中实行“大部制”的尚少,可借鉴江苏省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和经验,在组织机构的层面上进一步去行政化。

3.成立校务委员会,实现企业家、教授、校长共同治校

学术自由是大学组织进行学术科研活动普遍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接收高职人才的企业家必然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必然对人才有更直接的要求。因此,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教授治校,在高职院校去行政化改革中,可聘请资深企业家,与教授、校长组成校务委员会,由三者共同治校。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能够把握政策走向,掌握市场动向,了解人才供给,对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在应用科研开发、招生标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学术资源分配、教师评价考核晋升等各方面有较为权威的认识,让企业家和教授一起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与校长一同治校不仅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特点,而且能弱化高职院校的行政化倾向。

(三)建立独立的民间评估机构

由于高职院校正在处在发展初期,必然需要相应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优劣、评估机构的资质和权威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但是目前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估,政府呈现强势力量,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由于评估的结果往往和资金支持、行政支持相挂钩,导致了政府参与下的评估结果的不公平,加重了高校行政化的色彩。可建立独立的高职教育评估民间机构,以及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这样评估机构首先受政府监督,但不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其次有针对不同的评估内容而设计的不同评估标准体系,而不是用政府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使评估的过程更合理。这些民间机构能够独立地行使评估职责,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办学任务、办学目标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使评估结果能为社会所用。如此独立的评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高职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使高职院校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总之,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根深蒂固,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分支,高职院校自建立起就沿袭了行政化管理。高职教育处在发展初期,高职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跟进,高职教育体制并未完善,使得初期的高职教育不可避免、也无力避免行政化,但若在初期及时遏制行政化趋势,则对高职教育的蓬勃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只有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治地位,教育才能免受世俗价值观的侵扰,才不至于沦为权力斗争的工具,教育才是真正“自由”的[6]。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历经好几百年才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和行业、学校等方方面面,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最终实现有赖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有赖于各项配套措施的有力跟进。

[1] 徐元俊.对高职院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0(10):90-95.

[2] 黄一菁.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157-159.

[3] 沈小强,袁利平.高校权力结构的反思与重构——兼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23):28-32

[4]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5] 苏君阳.我国学校内部组织管理:科层化与扁平化的冲突和协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13-20.

[6] 徐美娜.纽曼<大学的理想>中的教育思想精华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4.

Reflections on the problem of De-administ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U Jie-ru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The excessive “administrative”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political school separated, separating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tendency of administrative.Thisarticle against three aspects of the administration-dominated management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administ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pendent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administrative overtaken.

Administration-dominated Management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Malpractice;Countermeasure

G718.5

A

1673-1417(2011)04-0094-04

2011-09-12

吴洁茹(1982—),女,福建漳州人,助教,学士。

(责任编辑:马圳炜)

猜你喜欢

行政化学术校企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嬗变及其规制——派遣与行政化的因果视角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去行政化 超前理念遭遇经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