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林童话全集》魏以新译本分析

2011-02-20吴建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格林童话小红帽全集

吴建福



《格林童话全集》魏以新译本分析

吴建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自1812年初版以来,《格林童话》不仅成为德国民间文学的瑰宝,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广泛。早在1903年,中国就已经有汉译《格林童话》出现在周桂笙的《新庵谐译初编》里,但直到1934年,魏以新才首次推出了该书的全译。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是中国第一部格林童话汉语全译本。其译文白话文程度较高,更加符合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质量相对于以往译文来说也有所提高。

《格林童话》;魏以新;汉译本;历史价值;文本分析

《格林童话》(Grimm's Fairy Tales)原名《儿童与家庭童话集》(英名为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德文为Kinder- und Hausmärchen),是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雅科布·格林(Jacob Grimm,1785-1863)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兄弟二人共同收集、整理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瑰宝。《格林童话》不仅广泛流传于德国本土,更是译介到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影响深远。在中国,周桂笙早在20世纪初就编译了《格林童话》的部分故事,载上海清华书局于1903年出版的《新庵谐译初编》(分上、下两卷)下卷。此后,茅盾、赵景深等名家也陆续翻译过《格林童话》,但最早推出《格林童话》全译本的则是魏以新。

一、《格林童话全集》魏以新译本是中国第一部汉语全译本

魏以新(1898—1986年)是湖北省保康县人。他原名魏以恒,曾用字号有墨农、希葛、君暮等,笔名有辛斤、志方等。他一生翻译了大量德文书籍文章,涉及德文教学参考资料、德国战争书籍、德国史书、德国名人传记、德国文学作品等多个领域,或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或出版了单行本。在这些译文或译本中,《格林童话全集》的份量最重,也最具价值,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了解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的翻译史价值,我们首先要了解《格林童话》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中国最早译介《格林童话》的当为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周桂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署“上海周桂笙戏译”、“南海吴沃尧趼人编次”的《新庵谐译初编》一书由上海清华书局印行。该书为二卷线装本,上卷收《一千零一夜》、《渔者》;下卷为童话集,共收童话与故事15篇,其中至少有6篇选译自《格林童话》,即《三个小矮人》、《狼兄弟》、《狼与小羊》、《熊皮》、《狼羊复仇》、《乐师》等。[1]

周桂笙之后,《格林童话》汉译史上另一位避不开的重要人物是孙毓修。孙毓修(1871-1922年)是江苏无锡人,字星如、恂如,号留庵,自署小渌天主人等。他曾担任商务印书馆的高级编辑,从1908年起开始主编“童话”丛书,陆续出版。该丛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我国史书、话本和通俗小说取材,大概有三十六种;另一类则编译自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大概有六十四种,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其中编译自《格林童话》的有《大拇指》、《三王子》、《姊弟捉妖》、《皮匠奇遇》、《三姊妹》、《蛙公主》、《海斯交运》、《驴大哥》等。[2]

在这之后,陆续有不少《格林童话》中译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同时,也有不少翻译家推出了多种《格林童话》汉语选译本。但在近现代中国,长期以来都没有一位翻译家推出过《格林童话》全译本。直到1934年,魏以新才首次将210则格林童话全部译成中文,以《格林童话全集》之名,由商务印书馆于是年8月分两册出版。

魏以新之后,虽然还有不少人翻译过格林童话,但也多为选译本。比如,1936年9月,王少明翻译的三种格林童话选本《三根小鸡毛》、《小红帽》与《草驴》由南京正中书局出版,但《三根小鸡毛》仅收《光亮的太阳把它弄明》、《三根小鸡毛》、《林屋》、《聪明的小裁缝》、《狼和七只小羊》等13篇格林童话;《小红帽》只收录《小红帽》、《没有手的故事》、《匪壻》、《阎王父》、《六号鸽》等9篇格林童话;《草驴》一书也仅收录《鹅婢》、《小怪人》、《飞茄儿鸟》、《穷磨面的人同小猫》、《二友人》、《荆棘林里的犹太人》、《草驴》等11篇格林童话。1939年5月,上海广学会出版了谢颂羔选编的《格列姆童话选》,里面仅收9篇格林童话。1948年4月,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了范泉缩写的《格林童话集》,也仅收录了6篇格林童话。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又有许多人翻译过格林童话,但直到1993年,杨武能与杨悦才又完成了中国第二种《格林童话》汉语全译本,亦名为《格林童话全集》,内收200篇儿童和家庭童话、10篇儿童宗教传说、5篇补遗,共计215篇,由译林出版社于该年5月出版。

由此可见,从1903年周桂笙第一次翻译格林童话起,到1993年杨武能与杨悦推出第二种《格林童话》汉语全译本止,魏以新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一直是中国惟一一种《格林童话》汉语全译本。从它问世起,一直到现在,该译本广泛流传于中国大地,畅销不衰,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青少年地成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多家出版社以各种题名出版过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或其中的部分篇章。首先是在1956年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格林童话》之题名分1、2两集印行了魏以新的这个译本。在这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先是在1959年9月出版了魏以新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1978年8月,该社又从1959年9月初版的《格林童话全集》中挑选出25篇,并配有英国画家瓦尔特克兰的插图,组成《格林童话选》出版,至1988年8月列入“佳作丛书”再版;1987年10月,该社又从魏以新译本中选出一百篇,以《格林童话百篇》之名列入“世界儿童文学丛书”出版,卷首附有金近的《前言——论格林童话》一文。

此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先后推出过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的选本。

二、魏以新翻译《格林童话全集》之文本分析

魏以新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在它之后又陆续有各种选译本乃至杨武能与杨悦推出第二种汉语全译本《格林童话全集》问世,但魏以新翻译《格林童话全集》的巨大影响力从来就没有削减过。但魏以新译文是否就白壁无瑕呢?恐怕也不是。因此,笔者在此将以英文版为基础,对刘海蓬、杨钟健合译的《德国童话集》(简称“刘译”)中的《小红帽》与魏以新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简称“魏译”)中的《小红帽》进行文本比较,以发现魏以新译文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例1:

原文: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dear little girl who was loved by every one who looked at her, but most of all by her grandmother, and there was nothing that she would not have given to the child.

刘译:一个小姑娘,凡看见她的莫有不爱她的。最爱她的,还真是她的祖母,她祖母十二分的爱她,不知送给她什么才可以表示她的爱。[3]

魏译: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人人见了都爱她,尤其是她祖母,不知道要把什么东西给她才好。[4]

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刘海蓬、杨钟健的译文中保留着较多的文言遗痕,比如“凡……莫……”;同时,它既遗漏了“Once upon a time”这个词组,也增加了原文所没有的意思,如“她祖母十二分的爱她”。相比较而言,魏以新的译文的白话程度更高,而无论是在语言结构方面还是文字表达方面,魏译文质量也较佳。不过,原文中“dear”一词虽然意思多样,可译为“亲爱的”、“宝贵的”或“可爱的”等,但在这一句中,当译为“可爱的”。魏以新将“dear”译做“漂亮的”,有过度诠释之嫌,毕竟漂亮的小女孩不一定可爱,而可爱之人也不一定漂亮。

此外,最后一句,魏以新译文表达不够完整,未能将原文中“十分的疼爱,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表达这种爱”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在这部分,魏译反而不如刘译的“不知送给她什么才可以表示她的爱。”

例2:

原文:Once she gave her a little cap of red velvet, which suited her so well that she would never wear anything else. So she was always called little red-cap.

刘译:有一次她送一顶红绒线做成的小帽子。此帽戴着很合适,因此不想再戴其他帽子。因此人给她起了绰号叫做“小红帽”。[3]

魏译:有一次,她送了她一顶红天鹅绒的帽子,她戴着非常合适,简直不要戴别的帽子了,所以大家叫她“小红帽”。[4]

分析:原文连续出现了多个指代明显不同的“she”或“her”,译文中也是连续使用了多个“她”字。虽然通过上下文语境的帮助,读者可以分辨清楚“她”到底是指小红帽还是她的祖母,但毕竟“她”个不停不太合适。在这一点上,两种译文都做得不够好。如果能改成“有一次,祖母送了她一顶……”,则指代明确,效果更佳。

原文中的“velvet”指的是“丝绒”、“天鹅绒”,而非普通的绒线,故而魏以新将“red velvet”译做“红天鹅绒”比刘海蓬、杨钟健的“红绒线”更加准确。此外,刘译“此帽戴着很合适,因此不想再戴其他帽子。”一句没有主语,不如魏以新译文那样表达清楚。

例3:

原文:But the grandmother saw what was in his thoughts. In front of the house was a great stone trough, so she said to the child, take the pail, red-cap. I made some sausages yesterday, so carry the water in which I boiled them to the trough. Red-cap carried until the great trough was quite full. Then the smell of the sausages reached the wolf, and he sniffed and peeped down, and at last stretched out his neck so far that he could no longer keep his footing and began to slip, and slipped down from the roof straight into the great trough, and was drowned. But red-cap went joyously home, and no one ever did anything to harm her again.

刘译:但祖母猜着狼的坏意,指着房前一大石槽向小红帽道:“小红帽,你拿来水桶,把我昨天煮肠子水统统倒在石槽中。”小红帽一直提着水,一直倒满方止。肠子香气向上冲入狼鼻孔中,鼻子发痒,一直向下瞧,以后努力伸子脖向下,一下滚了下去,到石槽中溺死了。小红帽安然高兴回家,再无一人可加害于她了。[3]

魏译:但是祖母知道狼的心思。她房子前面有一个大石槽,她向女孩说:“小红帽,你去拿桶来,昨天我煮过香肠,你把煮香肠的水提来,倒到槽里面。”小红帽提了许久,直到大石槽完全装满为止。香肠气味冲到狼的鼻子里;它闻着朝下看,最后它把脖子伸得很长,脚站不稳,滑了下去,从屋顶上落到大槽里面,淹死了。小红帽高高兴兴地回家,从此再没狼害她了。[4]

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文,刘译文言程度较大,而魏译更加口语化,更符合当时中国白话文越来越流行的大趋势。同时,在译文质量方面,魏译基本上比刘译为佳。

刘海蓬、杨钟健将“In front of the house was a great stone trough, so she said to the child”译做“指着房前一大石槽向小红帽道”,虽然从情理上来说可能没错,但它一来诠释过度,二来也未严格忠实于原文;而魏以新将这一句译做“她房子前面有一个大石槽,她向女孩说”相对更忠实于原文,不过如果添加“于是”之类的关联词,即译做“她房子前面有一个大石槽,于是她向女孩说道”,其表达可能会更加流畅。

刘海蓬、杨钟健将“take the pail, red-cap. I made some sausages yesterday, so carry the water in which I boiled them to the trough.”译做“小红帽,你拿来水桶,把我昨天煮肠子水统统倒在石槽中。”失之简单,未能向读者展示原文表达中的因果关系,而且他们将“sausage”译为“肠子”有误。而魏译“小红帽,你去拿桶来,昨天我煮过香肠,你把煮香肠的水提来,倒到槽里面。”既忠实于原文结构,表达相当到位,而且“sausage”也正确地译做“香肠”。

关于“But red-cap went joyously home, and no one ever did anything to harm her again.”之句,刘译也有不妥之处,不如魏译恰当。首先,“joyously”指“高兴地”,刘译“安然高兴”则为“安全而又高兴地”之意,增添了原文所未表达的意思,不是十分忠于原文。其次,这篇童话讲的都是小红帽与狼之间发生的故事,想要伤害她的也只是狼,而不是人,所以这一句中的“no one ever did anything to harm her again.”应像魏译那样译做“从此再没狼害她了”。

不过,魏译也有不妥之处,如“But the grandmother saw what was in his thoughts.”一句中的“see”当为“察觉、意识到”之意,故而刘译“猜着”比魏译“知道”更为恰当。

以上的译文比较虽然不够全面,也相对简略,但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刘译、魏译各自的特点与长短处所在。在原文理解方面,双方都有些许疏漏错误出现,但魏译总体上来说正确性更高。在译文表达方面,刘海蓬、杨钟健的译文中文言文遗留的痕迹较多,而魏以新的译文的白话文程度很高,更符合当时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大趋势。总而言之,魏以新的译文采用白话文,其质量也更高,这也正是它压过其他译文,传遍中国大地的原因之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是第一个格林童话汉语全译本。由于其白话文程度较高,更加符合新一代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其质量相对于以往译文来说也有所提高,故而自问世以后就一直广泛流传,影响着一代代中国读者。因此,魏以新及其所译的《格林童话全集》理应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我们所重视。

[1] 伍红玉.童话传播的文化政治——论格林童话的德国生产与中国再生[J].中西文化研究,2007(1):156.

[2] 朱自强著.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132.

[3] 刘海蓬,杨钟健译.德国童话集 1[M].北京:文化学社编译所,1928:54.

[4] 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82.

Analyses of Wei Yi-xin’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WU Jian-fu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In 1903, the first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some Grimm's Fairy Tales appeared which were worked out by Zhou Guisheng. However, it is in 1934 that Wei Yi-xin first provided us the first complet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Grimm's Fairy Tales. This Chinese translation was written in the vemacular, so it accords better with the reading habits of readers of a new generation, and its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ranslations.

Grimm's Fairy Tales; Wei Yi-xi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ical value; textual analysis

H059

A

1673-1417(2011)04-0069-05

2011-08-28

吴建福(1976—),男,福建龙海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翻译。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格林童话小红帽全集
《格林童话》
严复全集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把小红帽吐出来
小红帽
《陈望道全集》出版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