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教师资源的开发
2011-02-20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程 敏 (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和教育手段与方式等,而开发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力的提升、素质的提高和潜力的展现,可以使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获得最直接的效益,也是所有资源中对学生来说价值最为明显的。
一、教师要学会对教材的整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
在讲授文言文《桃花源记》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陶渊明,我决定把中学教材中所有陶渊明的作品整合在一起来教,做一个关于陶渊明的专题,让学生比较完整、比较全面、比较立体、比较深刻地认识陶渊明,理解陶渊明。我把教材里出现的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收集在一起,然后又给学生补充了《桃花源诗》、《归园田居》 (其一)等作品。先引导学生们朗读、理解这些作品,然后再结合搜集到的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关于他当时的生活背景、生活轶事等,这些作品和材料在内容上互为补充,通过学习、分析、探讨、交流,学生不仅背诵了陶渊明的作品,更全面地去了解他,而且较为深刻地读懂了陶渊明的思想和情感。后来我又让学生以“我与陶渊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搜集到的材料,加上自己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写出的东西有深度,有内涵,他们对陶渊明这样的文学大家也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仰。我们还在学校范围内对很多学生的作文进行广泛的交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教师整合后的教材学生学起来积极性很高,初二的学生已把初三学生要学的知识都学了,学生们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的整合,让原来支离破碎的内容有了整体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把握。
二、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情补充教材,弥补教材的“缺陷”
每年一进入 12月份,我们周围过“圣诞节”的气氛就会愈来愈浓,校园里的圣诞风也悄然兴起,我也会陆续收到学生们送来的一些圣诞礼物。礼物虽漂亮但感慨颇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国的节日和文化,又怎样认识我们自己民族的节日和文化,应该是青少年学生必修的一课,而如何引导则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努力研究的课题。可惜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教材里没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因此我设计了一堂教材上并没有安排的语文活动课——《圣诞节又要来了》。课前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查找书籍并寻求其他渠道或方法,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文化等资料。课上交流材料,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学生们利用手头的资料,争先恐后地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并讲述着节日背后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又由美丽的神话故事说到节日的风俗文化,气氛非常热烈。
春节贴“福”字、贴春联、贴门神。说到对联,一位同学一口气说出了她积累的二十多条对联,如“红梅迎春笑,喜鹊报平安”“吉祥平安福,鸿运财源广”等。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说出了不少对联,我顺势引导学生说:“同学们,春节的对联不但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而且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它们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琅琅上口。人们将像诗一样美的语言、漂亮的方块字用毛笔书写在大红纸上,家家户户张贴一新,到处洋溢着喜庆和书香,这是多么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事情呀!这是春节时最美丽的风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与汉字相媲美,大家想想看,把英文字母写在红纸上,谁愿意贴呢?”说到这里,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又说到元宵节的灯谜,那灯和灯谜也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一提到“清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背诵大诗人杜牧的名篇《清明》;端午节的来历让孩子们对伟大诗人屈原肃然起敬,我又向他们补充介绍了屈原的经历、作品,并告诉他们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中秋节不仅有象征团圆的月饼,而且还有象征团圆、代表思念的月亮。提起关于“月”的文化,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朗诵起写“月”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从那有声有色的朗诵里,我看得出他们已经完全沉醉在富有诗情画意的唐诗宋词里。
在交流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感受写成日记,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交流心得体会。一篇篇日记,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话语,都真实地诉说着学生们的心声:他们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让大家交流我国的传统节日,明白了祖国的传统节日是多么美好和丰富,明白了祖国的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明白了只有爱自己的节日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时,多媒体里开始播放我提前准备好的音乐:《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在歌声里,学生们群情激昂,大家随着音乐一起歌唱。在歌声中我们的活动课结束了,但是我觉得,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才刚刚点燃。课后我深有感触,教材就像小说或影视作品一样,虽精心编写也总会留有缺憾,教师的作用是在使用教材时将这种缺憾压缩到最低。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课程改革的最终成败在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最终实现也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学会做教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