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诗意的美承载学生作文

2011-02-20印国慧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百草园背影乡愁

印国慧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许多老师看到的仅仅是作文的可观分值,忽视了它本来应该具有的审美意义。于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把它本身的内涵抛到了一边。学生虽然在技巧上下足了工夫,但是他们的作文内容空泛,辞藻平淡,立意浅显,很多时候抒发的感情和前文内容毫无联系,毫无文学性可言,缺少诗意和美感,难以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他们在写作中陷入了一种机械的重复,虽然作文的主题和要求不一样,但是他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重复着自己已经形成的固定模式和思维。那么,语文老师如何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影响他们的写作呢?

一、一草一木总关情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草一木总关情,这就要求我们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把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感情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时,老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有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把客观的意象和个人独特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使观察的结果富于个性的情感色彩。文学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碰撞,它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观察往往处于一种感性状态和朦胧状态,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去观察,也搞不懂要观察什么。比如:他们看到乡间的野花盛开、旧城改造等景象,很少去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内涵。教师要在这方面鼓励他们多思考,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散文或小品文和学生品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的引导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因为观察和思考都带上了个性的情感色彩,学生的文章自然就有了文学的诗意美。

二、汲取教材,诗意栖居

在我眼中,语文是绚烂的启明星,是皎洁的秋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的琵琶,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瑶琴;是庄子悠然自得的逍遥云游,是孔老夫子游说列国的颠沛流离;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 《楚辞》;是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是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悲歌……语文老师可以有效利用课本和相关读本,注重对精美文章的诗意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那么学生的作文自然也会得到一种熏陶。

我认为,教师应当首先让语文课具有诗一般的气质,诗意的语文首先要熔铸在经典的唐诗宋词之中。在课堂里,我跟学生们一起谈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谈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谈论誓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谈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我告诉同学们,作家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次才是文学艺术功底。而先贤们的人格力量将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语文就像一坛尘封已久的美酒。这样的深入讨论,让学生有了思想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他们在写作时也就有了意境的美。

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幅极为凄凉的画面,寥寥数语,便将天涯游子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诗意地联想,深情地吟咏,利用画面和配乐,联系其他乡愁的词作,让学生充分领会乡愁是故纸堆中惊雷般的声声诉说,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事物的特别缅怀,乡愁像西出阳关的旅人,充满了蓦然回首的美感。课堂上学生的审美情怀得到了充分的熏陶,学生的作文也有了浓郁的文学情怀。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的美去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再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工过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一段话,作者表面是对白杨树的赞美,实际上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的礼赞,赞美广大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革命精神。只有理解到这一层,才能真正知道茅盾何以要花这么多的篇幅去写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白杨树,知道这看似朴实的描写后面所蕴涵的精神。通过对精美文章的分析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这是他们汲取文学营养的重要来源。有了审美能力,文章立意就有了诗意的美。

课本中有还很多这样精美的课文,如《背影》《呼兰河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乡愁》《再别康桥》《陋室铭》《桃花源记》等,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引导学生作文时汲取课文选材,联系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文章更精彩。让课文的美承载学生诗意的作文飞翔。

教育的美就是教育的诗意,语文教育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语文教育视野是面向生活的、语文使命是指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就进入了诗的境界,教育便放射出真善美的光芒。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学生品格和文化底蕴的形成,培养诗化了的心境,让学生的心灵充满优雅的韵致。

有了诗意的引导,学生的作文也飞扬了起来:“动力来自思想的蒹葭”“陶公我读懂了你的幸福”“生命中的陋室铭”“你的背影,我的保护伞”“未散的背影”“你的背影,在我心里”“于背影中察觉爱与感动”“你的背影,我的成长”“给孩子最真的‘百草园’”“我心中的百草园”“守护一方百草园”“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社戏里外的如诗年华”“八月里的社戏”“那些深的、浅的乡愁”“乡愁一弯”“康桥情缘”“康桥梦旅”“生命的呼兰河”“‘小弗朗士’的初中三年记”“朝中饮酒”“陶渊明,守望一份安宁”“送你一轮浅浅的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囚‘绿’记”“孔乙己的人生”“饮一杯乡愁烈酒”“用背影勾勒出一幅画”等,这些文题都取材于课本,充满了诗情画意,让读者动容,让读者心醉。

语文是一种清雅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超越世俗的精神享受。她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历史文明,同时她又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留住了语文教学的诗意之美,也就创造了学生作文的生命。

语文教师要坚持把作文的审美教育放在第一位,把作文的文学性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美承载学生诗意的作文飞翔。

猜你喜欢

百草园背影乡愁
学校里的“百草园”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两个背影
背影
背影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