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 ”真 “意 ”切——谈记叙文写作中的人文精神

2011-02-20张鸯鸯江苏省启东市东安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人文

张鸯鸯 (江苏省启东市东安中学)

作文,特别是完成初中基础教育以后的高中作文,我们该干什么?我们能干什么?这是中学语文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培养思维品质,培育“人文精神”,是一个核心任务,特别是在记叙文写作中培育“人文精神”,是语文最具魅力的学科特色。

一、悟到深处文自成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但作为一个高中生,却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而要通过写人记事,写出生活的感悟,写出美好的人性,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亮点。但目前有些同学写的记叙文,虽能写得文从字顺,成段成篇,但读来总有一览无余之感,给人的印象是轻飘,淡而寡味,更不用说启迪智慧。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感悟深才能写得深。那么,怎样提炼生活,释放感悟,写出充满人文情怀的记叙文呢?

1.加强人文素材的积累,开掘出平凡中的闪光点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斑斓多姿的,为此,我们必须启动“火眼金睛”,做一个全心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热点,挖掘出平凡中的“闪光点”。下面这个片段就卓尔不群:

这几株生长在石缝间的小草的确不凡。石缝间没有足够的水分和土壤,也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可它们居然顽强地生长起来了。它们在向人们显示: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显然,作者被石缝间的生命所感动,他由小草想到了磨难也是一笔财富,通过小草,感悟出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悟的过程,心灵得到净化,烦忧获得释放,悟出了物的“真谛”,才能有所发现。

2.不断超越,摒弃小我为大我

我们知道,人文底蕴深厚的作文,如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那样,大多摒弃了自我的小圈子,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步步开拓。

同样写登山,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超越;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超越;毛泽东有“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超越。有一位同学暑期跟父母到黄山宵夜登山,及顶,观日出,至此作罢也可,但小作者继续写道:

那排云而出的朝阳望着我,仿佛启发我什么。透过太阳的光芒,我蓦然明白了爬山尚且如此,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履尽崔嵬,不畏艰辛,向上向上再向上,不也能到达理想的山巅吗?

山道修远,上下求索,超越了爬山本身,上升到个人进步至求索发展的道理上,文章自然深了一层,而作者还不“鸣金”,继续超越:

太阳越升越高,周围更美了!透过朝阳美丽的光晕,我不由得礼赞祖国的美好:鹏举富强志,骏驰复兴风,港澳回归,申奥成功,十六大盛典,世博会在沪举办……我们的祖国不也在复兴图强的“山道”上攀登吗?

至此,作者由早起爬山,到求索进取,再到祖国图强,这正如田径场上的三级跳远,一步一超越,一越一重感悟,最终是爬山观日出赞祖国,将“爱”字写进太阳里。

不断超越,不断升级,感悟就由肤浅到深厚,由轻飘到凝重,文章的人文底蕴就深了。这当然源于对事物的积淀、思考和分析。

3.大量阅读,“打造”感悟

有一位同学在《生命礼赞》的结尾有一段议论:

你不能改变面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这样的感悟,没有厚积薄发的人文底蕴,没有铿锵有力、意味深长的语言张力,也是很难写出的。这显然源于思辨能力。俄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谁要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作文正是表现学生发散、逆向、求异等多种思维形式的理想天地。

二、文有真情气自华

“文以情生而感人”,情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记叙文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欲打动别人,必先打动自己。

1.从作者亲自体验过或感受最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真情,首先源于对事物的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鸟儿放归森林,把鱼儿放进海洋,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引导他们贴近鲜活的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关注社会,感悟人生的情感。如若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教学,等于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隔膜了对生活的感悟,钝化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思维“触角”。作文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有了写作之泉,同时学生也有了人格濯亮之泉。

2.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切忌矫揉造作。作文要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实事,讲实话,明实理。但有些学生不顾事实真相,杜撰出一些令人震惊的情节。如 200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这个作文题竟让众多家庭陷入父母离婚,子女失学的困境。“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他们每个人都用尽办法拉拢我……”“父母只能供两个子女中的一个上学,是抓阄上学还是主动把机会让出?”一看这样的文章,便知道作者在编造故事,这种虚饰矫情的作文怎能得高分呢?

3.叙述中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写作记叙文一定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不能让情感与记叙油水分开。有一位同学写“宽容”的文章,文中叙述一位护士给作者打针,一次又一次地扎不进去,作者毫无责怪之意,相反却不断地鼓励她,护士十分感动,更加细心,终于在第四次把针扎进去了。文章叙事很具体,情节很紧凑,描写也很生动,记叙过程中插入了抒情议论,使主题不断得到深化。如在第四次针扎进去,“一股鲜红的血涌了出来”,作者没有就此停笔,而是紧跟着一段抒情议论:“宽容,使我们都减轻了痛苦。让我们大家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他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美化世界吧!”这段议论点明题意,又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细微之处显真情

细节描写是为典型人物的塑造服务的,而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的。正如恩格斯所说:“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还在于细节变细。细节不细,就使人物成了一个个活动的影子,事件成了一个线路图,主题也成了没有血色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 (朱自清语),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在文章的构思之中,凸现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一位同学在《感受母爱》一文中有这样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

我慢慢地把馒头拿起来。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从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母亲中指的指印。从纹路上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湖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啊,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馒头上了。

馒头上的指纹印,这是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作者注意到了,而且注意到是 “罗”而不是“箕”,同时用一个比喻把它细致地描写出来,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深切的感恩,都在这细节中得到表现。

四、蕴涵丰富的哲思

充满人文情怀的记叙文离不开精辟的语句来支撑,一篇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处理得好,就好像鲜花辉映着草木一样,“万绿丛中一点红”,能使全文生辉,令人心驰神往,或起笔脱俗,或收来含蓄,或画龙点睛,或点明主旨。

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记叙了对外公的种种不良印象,可是一旦外公去世,这位学生又不禁悲伤起来,为什么作者的态度有如此转变呢?作者在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一夜我没睡,就这么呆呆地坐着。为什么在一个人的垂暮之年,我们还不能原谅他,而让他在惋惜、悔恨、孤寂、彷徨中撒手人寰呢?这时,我望着外公的遗像,好像看到他嘴角边挂着一丝解脱和赎罪的微笑。轻烟袅袅地升起,变幻,纯真质朴的香味仿佛充斥整个天地间,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心灵的净化,得到真与美的人间亲情吧!

这段话融描写与抒情、议论为一体,发出了对人生的感叹,特别最后几句,不仅升华了文章主题,而且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美。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说过,她六十年来写的短文都是“心有所感,兴之所至,真实地反映了、抒写了我当时当地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笔,弹奏心灵流淌的思想和感情,写出挥洒情怀的文字,才能达到记叙文写作的至高境界。

猜你喜欢

记叙文细节人文
人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人文绍兴
细节取胜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