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生命涂抹最鲜亮的底色——《现代诗欣赏——乡愁篇》观摩课的教学反思

2011-02-20丁建军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乡愁意象诗歌

丁建军(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虽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现代诗,但长期以来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有三:一是现代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读诗歌成为极具个性的一种精神活动,如果读者鉴赏能力有限,很容易在读了以后不知所云。其次,犹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可能会大不相同,很多语文教师通常按照应试的常规思路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很快就遭遇教学“瓶颈”,他们无法给学生标准答案,难以让学生接受他们支离破碎的解读。再次,现代诗歌让学生难学,他们认为诗歌不是故事类的作品,无法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现代诗不在中考命题的范围,教师和学生从功利角度考虑,对它更提不起兴致。

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呢?我尝试教授了一节现代诗欣赏课。下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巧妙创设,引领课堂诗意氛围的形成

要让诗歌的美在课堂中呈现出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诗歌美的意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相匹配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走进课堂就能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本节课开始时,我结合乡愁诗的淡淡哀愁的本质,在课件中插入余光中先生《乡愁》一诗的朗诵视频,配以如泣如诉的名曲《二泉映月》。这样一来,学生一踏进课堂就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乡愁气氛,怀着一种恬淡宁静的心态来学习,无疑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实际的课堂教学印证了我的设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激发出来,在学习席慕容的《乡愁》时,他们很快在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了诗中的感人意象,更为自主地探究隐藏在意象背后的感情,感受联想对于诗歌创作的意义。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也愈发投入。在启发大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辅之以二读、三读诗歌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已经被完全激发。在学习第二首诗《乡愁四韵》时,我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原本计划在罗大佑《乡愁四韵》的歌声中给学生朗诵,没想到学生们竟自发和着我有感情地一齐朗诵。深情舒缓的音乐与师生的琅琅读书声美妙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我已总结的学习乡愁诗的方法,自我设计问题并分组讨论,学习的效果立刻展现。学生这种思想感情的顿悟,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其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更符合当代语文教学注重发展学生人文性的要求。

同时,诗歌学习情境的营造离不开老师在细节上的把握,老师的授课语言也要极富诗歌韵味。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设计符合诗歌情境的富有诗歌美感的导入语激趣:“同学们,乡愁是一种美丽而忧伤的情怀。黄昏时分孤单的身影,寂静夜里的‘床前明月光’,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勾起对故乡的依恋。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忧伤又何曾不一次次激荡你我的心灵?”其次要注意设计富有诗意的过渡语:“席慕容笔下的乡愁是柔美而忧伤的,似翩翩的蜻蜓掠过我们的心湖,荡起忧伤的涟漪。那么,男诗人笔下的乡愁是怎样的呢?”再次要适当穿插古诗妙句、教师自己的诗歌作品。最后,要设计精妙的结束语:“乡愁是故乡清远的笛声,是雾里苍凉的挥手,席慕容的乡愁是一种宁静的忧伤。乡愁是红了海棠,白了雪花,香了腊梅,醉了长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血脉的歌唱。如血的乡愁如歌的诗啊,当它点燃你心头乡愁的时候,它就是一首悠长哀婉的歌。祖国之爱就是这样悄悄袭上我们的心头,奔流进华夏儿女的血管。”

二、加强诵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饱含情感的诵读是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的桥梁,是理解作品情感的主要途径,是激活学生语文兴趣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必要而有效的条件。同时,泰州市的“三进”工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诵读进课堂工作已经在全市全面推广。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诗歌教学的诵读工作更要落到实处。教师要根据诗歌作品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方法,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恰当调整节奏、音调等。只有这样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诗歌的规律。

课堂上,我让班上一个中等生朗诵全诗,针对他的朗诵效果让学生讨论究竟怎样朗诵才能出彩,学生们讨论后指出首先要根据情感把握准确的朗诵节奏,这首诗情感基调比较悲,朗诵节奏不能快,一快就破坏了感情表达。学生还指出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要用舒缓的语气来表达凝重的感情。学生还指出要注意轻重读的把握,重点词的重读使朗诵更有韵味。

于是,整节课的朗诵训练的重点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在不同的训练环节我选择了灵活的朗读方式,在学生区别重读轻读有难度时,我选择自己范读,让学生有直观具体的感受;在学生比较擅长的区分节奏环节,我选择让他们竞赛读,让他们在竞赛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他们语气语调的把握有难度时,我选择穿入知识的讲解,选择班上最有实力的学生演示朗诵;在他们基本掌握技巧时,让他们配乐齐声朗读或者男女生比赛朗诵;最后再让他们聆听名家朗诵,体味名家在处理细节方面的优秀之处。这样,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可以引导他们的朗诵渐入佳境。

三、循象入境,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

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就是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成分,一首诗也就是由许多意象组合而成的意象系统。诗人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意象来表现。抓住意象重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把透过意象把握情感作为教学重点目标,并且贯穿于两首诗的教学,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以联想和想象为拐杖,以形象取代抽象,把握意象背后浓浓的情感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理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如学生在聆听范读时,我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物象,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然后明确指出你脑海中的这些物象和画面就是意象。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指导学生理解意境的概念就相对容易了。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我注意唤起学生的阅读经验,引导他们回顾《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 、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大意象,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对于意象的把握非常准确,对于诗歌营造的别离情境所表达出的凄迷也能准确理解,甚至联想到自己每次离家时的情景。

四、学以致用,用曼妙的诗句装点课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时常要引导学生注意文学来源于生活,诗歌同样如此。诗歌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化我们脑海中的意象为真挚的离愁别绪。当然这种写作训练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从模仿借鉴开始。

在这堂课上,我注意指导学生:仿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前,注意指导学生们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此外,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稚嫩作品:

乡愁|是一支悠长哀婉的歌|总在异乡的上空飘荡;

乡愁|是三月天漫天飞扬的雨丝 |飘进眼里化成相思泪;

乡愁|是秋日翩翩飞舞的黄叶 |飘进心里转成声声叹;

乡愁|是冬日一抹温暖斜阳|纵然你已断肠|还是朝着家乡的方向。

教师作品的展示,可以引起学生对诗歌写作的兴趣。最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诗句小组合作连缀成诗。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学生的创作能力超越了我的想象,精妙的诗句赢得了听课老师的赞叹。

猜你喜欢

乡愁意象诗歌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回头一望是乡愁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