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配置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
2011-02-20牛建英赵连荣
牛建英,赵连荣,王 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全球资源配置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
牛建英,赵连荣,王 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世界形成了全球资源配置的格局之时,正逢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快速通道,中国的发展需要消费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一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得到补充。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矿产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均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矿产资源全球配置的背景出发,结合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与理论研究的学科特点,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内容。
矿产资源管理学;资源配置;教学研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刚性,近些年来大宗资源如石油、煤炭与铁矿石等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矿产资源消费量之大、增速之快,是历史上任何国家所不曾有过的。国内产能难以满足如此之高的矿产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矿产资源安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受资源禀赋与分布特征的影响,这类资源的供应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未来5到10年是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阶段,矿产资源将从部分矿种短缺向更大范围短缺发展,国内矿产资源供给形势将比现阶段更为严峻,资源问题将是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随着人口急剧增长,矿产资源的利用程度日益增强,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突显。加之矿业市场受地缘政治和投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增长。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矿产品综合价格指数屡创新高。全球配置资源是既提供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但也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1]。
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手段对影响矿产资源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整,协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学”产生并逐渐成为了国土资源系统各院校矿产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资源实现全球配置,“矿产资源管理学”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资源观的教育,并且将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新趋势进行重新梳理,笔者结合“矿产资源管理学”教学实践,就全球资源配置下矿产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矿产资源管理学”中关于资源背景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不但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同时也使得国际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世界资源形势主要表现为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矿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地球结构的不均匀性和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大多数矿产集中在少数国家。如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中,63.3%分布在中东,中国仅占2.1%;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中,中东占40.8%,中国仅占1%。矿产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决定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贸易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全球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受地缘政治、需求等多方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加剧。
矿产资源管理主旨在于通过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评审登记、矿产资源产权界定、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全过程监督等,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矿产资源管理学”是在矿产资源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反过来为矿产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矿产资源全球形势、矿产资源全球贸易格局、矿产资源安全与矿产资源战略都与矿产资源利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成为矿产资源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矿产资源管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实现矿产资源的安全、经济、有效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必须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置于国际资源市场中,以参与国际贸易的视角,分析中国的资源形势与问题;充分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境外资源;重视矿产资源安全,加强矿产资源储备研究与实践。只有重视矿产资源管理,才能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应对全球资源配置带来的威胁与机遇。
随着全球资源配置格局发生变化,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矿产资源贸易中。同时,人口增长、环境变化等这些构成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背景的主要因素均出现新的变化,厘清这些新的内容,加入到“矿产资源管理学”教学与研究中,将为国土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全球配置资源理论充实矿产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管理理论主要以国土资源配置理论、资源产权理论、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代际效益理论等六大理论为基础,其中的资源配置理论是核心内容,其基本思路是国土资源配置主体在配置原则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一定的程序、使用特定的方式对国土资源进行的分配,从而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用。因此国土资源配置的主体包括政府与市场,主体的选择就决定了资源配置理论的选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矿产资源的配置,主要是从国内资源市场出发,目的是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用,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效用。正如前文提到,当前的矿产资源的利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并且国际市场正越来越成为资源利用的主要渠道。因此全球配置资源理论必将丰富矿产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三、“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新内容
全球资源配置不断深化,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管理的实践,可以看出“矿产资源管理学”在新时期的新教学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全球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趋势
据加拿大金属经济集团(MEG)2007年的报告,世界主要矿产的资源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固体矿产勘查主要在拉美、北美、西南太平洋岛弧、非洲、俄罗斯等地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超过70个,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扩大储量的矿床不下17个,发现新的重要成矿区带3个,新增加金储量24000吨,铜金属储量4400万吨,锌金属储量3500万吨等。近十年来,拉丁美洲非燃料固体矿产投资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加拿大勘探投资额稳居全球第二,非洲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近年来,中国的矿产勘查市场已逐渐成为世界矿产勘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全年勘查投入108亿元,首次跻身前十大勘探投资国之列。全球各种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探投资额都处于上升趋势;后期勘查阶段的投资在当前新一轮的矿产勘查热潮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2.中国矿产品国际贸易的态势
主要表现出贸易快速增长,价格不断攀升,贸易额增长迅猛,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加等特点。
近年来,中国的矿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超过四成,初级产品进口大幅上升,煤炭进口增幅加大,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铁矿石进口连续11年攀升,仅2010年出现回落。2010年中国进口的重要矿产品中,铁矿石进口价格增长61%位居首位,其次为铜精矿为54.1%;精炼铜进口价涨幅第三(46.8%);其后依次为精炼铝、氧化铝、原油和煤,进口价格增幅分别达到41.7%、36.9%、29.5%、和19.7%。2010年中国矿产品贸易总额为7124.94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4828.52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2010年进口石油量为2.76亿吨(其中原油为2.39亿吨),扣除出口量,净进口为2.4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4.8%。
这些新的特点的出现,为充实“矿产资源管理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中国应对矿产资源危机的机遇
世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与我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我国大宗矿产非常紧缺, 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国外矿业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为矿业国际合作及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尽管中国石油、铁矿、铜、铝资源与发展需求相比较为短缺, 但是世界资源丰富, 可以提供中国工业发展急需的资源,与我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为矿产资源国际合作及走出去提供了资源机遇。
澳大利亚等依靠矿产品市场的国家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大幅下降, 这些国家的经济收入直接受到影响; 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伊朗等石油欧佩克国家更加严重。尽管如此, 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国,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仍然坚持通过资源开发利用来提高社会福利, 并希望为其开发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3]。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断地丰富,矿产资源管理学可以增加矿产资源价格变化对经济影响的实际进行探讨,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程、行业运行变化以及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进行,突出体现矿产资源与行政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矿产资源的利用,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更应不断深入。
[1]崔荣国,郭娟,王小菊.2010年矿产品价格形势简析及预测[J].国土资源情报,2011,(1):7-11.
[2]牛建英.中国工业化的石油依赖及石油价格波动的经济影响[J].资源与产业,2010,(3):37-41.
[3]宋煜.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矿产资源战略机遇[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4):1-6.
Course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NIU Jian-ying, ZHAO Lian-rong, WANG Wei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Upon the time while the basic pattern of global resources allocation comes into being,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entering a express wa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a large consump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out of which a part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from international market. New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present new issues to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damental background of mineral resources global allocatio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reality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summariz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new content regarding for the course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lloc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teaching and research
G642
A
1006-9372 (2011)03-0078-03
2011-08-19;
2011-09-02。
牛建英,女,讲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