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乎农民信誉话语权的倡议书
2011-02-20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日前,安徽20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出倡议,希望合作社从生产源头抓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不生产和销售假货,共同承担起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神圣职责,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奉献社会、回馈广大消费者。倡议书承诺,农民合作社将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和社会义务,不购买、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及禁用物质;不收购、不使用、不出售无质量保证的原料生产食用农产品。按照农资产品使用说明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做到农药(兽药)残留不超标,保护好产地环境,不造成面源污染。严格按照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真实记载和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自觉做到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让不合格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
这份由代表农民切身利益的经济组织发出的倡议书,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倡议书本身,应当视为中国农民群体主动争取市场信誉话语权的里程碑事件,对我国农民未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必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但监管食品不安全现象,往往先拿农民开刀,从农民这头切入,然后倒逼部门监管。比如,西瓜使用膨大剂爆炸了,膨大剂对人体是否有害,是个未知数。新闻一出,引发吃西瓜恐慌,西瓜严重滞销,农民亏得一塌糊涂,此时监管部门才调查、研判膨大剂到底对人体有无危害。更为揪心的是,一些莫须有的食品安全罪名带来的损失农民也必须承担,比如海南“毒香蕉”谣言,由于“蕉癌”“香蕉世界的SARS”这些词语给消费者带来恐慌,导致南方各地的香蕉纷纷滞销,蕉农损失惨重。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农民对市场发出的解释往往被淹没在一片恐慌声中,几乎从未被相信和重视过。
为什么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农民往往会承担最大的市场风险。主要还是因为农民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弱势群体,弱在没有话语权、市场信息不对等,弱在缺乏能够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
近几年,各地农民纷纷组建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数量已达40万个,但大多合作社成立后往往更为重视农民在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并且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在农产品遇到质量安全问题时,合作社的抵抗能力却非常弱,往往是束手无措。因此,农民群体信誉话语权的缺失让刚刚建立起来的微弱的定价话语权难以巩固、加强。
从安徽20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发起的这份倡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开始懂得珍视自身在市场中的信誉,并希望能通过主动行为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尊重。
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倡议书,更是中国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可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