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简介
2011-02-20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国灿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作者在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得到了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该书从城市化角度对古代江南地区的城镇发展与社会变革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全书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相关理论和问题的讨论,包括城市、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的理论诠释,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基本历史进程等,指出城市化并不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特有的现象,而是在古代就已开始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是古代江南城市与城市化,运用长时段理论分析古代江南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指出宋以前是早期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宋代是城市繁荣、转型与城市化发展阶段,元代以降是传统城市趋于成熟和城市化走向深入阶段。三是古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城市化,围绕传统市镇的兴起和发展,探讨由此引发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认为市镇发展不仅是乡村聚落向都市形态转变的过程,也伴随着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成长、商品经济的日益兴盛和文化教育与生活方式的相应变动。四是古代江南城市化特点分析,重点探讨了人口因素和政府行为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区域形态与发展水平、城市化地域空间结构与历史局限等问题,作者将古代江南城市化概括为“政治内聚型”、“城乡互动型”、“市镇主导型”三种依次演进的发展形态。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模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该书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江南地区为范本来透视和总结中国城市化的历史道路与特点,既是中国城市史和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新思路,也能为今天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