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
2011-02-20周历音
周历音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
周历音
化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必须加强在化学教学中的落实。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化学史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的发展是一部充满人文与科学气息的历史。随着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史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挖掘和应用,化学史成为化学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化学的发展是化学家在不断地科学研究中逐渐推进的,化学家在科学发展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丰富了人类精神世界,也成为化学教学的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教材的内容,讲述化学家在研究中表现出的求真、务实、崇善的高尚情操,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比如,化学家拉瓦锡不仅在化学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还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捐献了私人财产,成为法国科学界的柱石和保护者。一个个生动的史实,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场深刻的印象,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知识,更让他们体验到了科学精神。
二、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思维能力训练
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认识来源于实践,对立统一观点等。首先要求教师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以物质结构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微粒,更要让学生领会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总之,要结合不同的化学知识,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智力
化学实验在获得感性认识、促进思维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是化学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问题具体化,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演示“钠与水的反应”时,不仅让学生观察钠漂浮在水上,随即听到“嘶嘶声”,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消失,滴入酚酞的溶液变红等现象。还要引导学生仔细想: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会熔化,为什么酚酞指示剂水会呈红色?学生只有仔细观察,获得感性材料,再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与抽象的活动,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碱金属”一章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设疑—解答”的方法来对本章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思考:(1)比较Cl2和Na的性质;(2)比较Na与Cl2和H2O的反应有何异同,掌握Na、K、Na2O2等与水反应的性质;(3)掌握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及其原理;(4)通过与氯化氢的性质进行对比,掌握氢氧化钠的性质;(5)从离子反应的本质出发,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6)与卤素、氧族元素进行对比,掌握碱金属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基本知识,采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物质的特殊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改变和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另辟化学教学的蹊径,设计新型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稿件编号:P1103099
周历音,本科,中教高级。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