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1-02-20王运生韩爱果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实践性勘查工程

陈 强,王运生,韩爱果

1.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

陈 强1,2,王运生1,2,韩爱果1,2

1.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多年的实践表明,现行实践性教学不仅存在组织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存在与理论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等方面的矛盾。本文深入分析目前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为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以从事研究地质勘查技术方法来获取与矿产资源、能源和工程建设场地有关的地质信息,并评价其地质条件或工程地质条件,为资源开发、场地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的工程科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1]。实践性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2-3]。因此多数地质类专业的工科院校都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实践性教学模块。各相关院校在对实践性教学的安排上略有差异,但大体来讲,大学一、二年级主要进行地质认识实习,三年级进行生产实习,四年级开始毕业实习[4]。由于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教学安排上容易与理论教学等其他教学活动相冲突,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教学核心部分的生产实习和关键部分的毕业实习,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冲突尤为明显。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性教学在具体实施、监督管理、时间安排等多个方面都明显比理论教学困难,这是由实践性教学自身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

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有很深的积淀,但是一些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及与其他教学活动的矛盾随着社会需求、工程实践内容等方面的变化而日益突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利于工学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而且会逐渐导致专业自身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二、目前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配置不合理,新老交替与传承欠规范

师资力量是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建立合理的师资梯队,是专业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基石。对于实践性教学而言,师资力量更是直接影响实践性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学历的人才进入高校,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师资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比重显著增长,但相对于扩招的学生而言,师资力量还是略显不足。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尚未完成新老传承,就走上讲台向学生授课,并直接参与到实践性教学中来,甚至构成了实践性教学的主体,青年教师由于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中明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深刻性,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在师资配置上是不尽合理的。教师的新老交替实质上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但现阶段来看,实践性教学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是不够的,新老交替与传承也欠规范化和细致化。

2.科研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当

随着西部大开发背景条件下大兴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我校教师的职能已经由原来以教学为主转向教学科研并重。适量的科研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实践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它与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5-6]。

但是近年来,我校教师科研任务的数量和规模远甚从前,这就迫使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学向科研偏转,或者说由原来以教学为主的单一职能向教学科研并重的双重职能转变,投入到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减少。多数基础性的教学实践任务,特别是认识实习和生产实践几乎都落在科研任务相对较少的青年教师身上。青年教师队伍由于经验不足,是一个尚需加强培养的队伍,还未构成实践性教学的中坚力量,因此完全依赖青年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基础性教学实践的不足又必然后影响到毕业实习甚至是工作以后的正常生产实践。近几年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应该说与基础性教学实践质量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妥善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合理规范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比例,保证实践性教学中的中、老年教师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当中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

3.教学管理与监督不力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是该专业学生的最后一次实践性教学。毕业实习主要服务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因此实习的内容不可能像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那样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规划。实践场所、工程项目、研究主题等的不同使毕业实习更具有个性化特色。特别是实践场所,往往受教师科研项目、学生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致约。近年来,毕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科研任务往往不能满足所有的毕业生,因此需要一部分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此外,根据毕业生自已的意愿,每年都有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到生产单位开展毕业论文的设计,还有部分单位强烈要求签约毕业生必须到单位实习。

实践场所的分散性为实践性教学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特别是涉及到委托第三方进行代管的问题时,其可操作性较低,在实际执行时也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在单位参与实践的情况,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觉程度。而生产单位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生产任务第一”的处事原则,在对待实习生的管理问题上并不严格,有些单位虽然主动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但并不是刚好有合适的项目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因此多数情况下,学生实际参与的项目与最终作为毕业论文支撑的项目完全不一样,更有甚者,连工程现场都没有去过,就直接将早已完成的生产报告拿来作为论文。即便有些去过工程现场,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工程的基本情况,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野外调研工作。这种现象在其他专业中也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每年到单位实习的学生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资料收集不齐全、收集资料与实际不吻合等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导致其毕业论文质量一般都低于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的论文质量。很显然,对到生产单位开展毕业实习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影响本次实践性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4.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学实践是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也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所需要基本技能的奠基阶段。因此勘查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必须与社会需求挂钩,实践项目与内容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基本出发点。而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性教学实践仍然沿袭的是传统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固然是几十年来不断提炼总结而成的,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专业领域的范畴已经有所拓展,诸如地质灾害等已经成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凡是工程建设无一不涉及到地质灾害的问题。这里的地质灾害有两重含义,其一是由工程建设导致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其二是天然地质灾害。前者影响地质和生态环境,后者影响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业已成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然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尽管作为地质灾害主体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问题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学中都有提及,但作为工程活动与人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仅仅对地质灾害的简单认识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摧毁公路、桥梁,掩埋良田、家园,噬夺生命、财产,其破坏性和摧毁性都触目惊心。因此,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要么对地质灾害一知半解,要么根本就搞不清楚地质灾害的真实内涵,这固然与学生自己不善于、不主动了解相关专业的信息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上没有紧跟社会需要,因此需要对现行教学实践内容和项目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将地质灾害等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当中,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5.教学实习与考研深造相冲突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在每年的9月份至10月底约9周的时间,时间长,内容多,任务重。而次年的1月份又是国家研究生统一考试的时间,准备深造的学生既要考研,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任务,在时间上十分仓促和紧张,往往是生产实习做不踏实,研究生考试也准备不充分,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因此放弃了考研的打算。总体来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不仅研究生的参考率低,其考取率也明显较其他专业低。而在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部分学生当中,由于在生产实践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因此实践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加强,野外基础不扎实、基本技能不够娴熟、实际工作能力也较为薄弱,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质量。很显然,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与考研时间安排上的冲突不利于研究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并因此可能流失一批优秀的专业研究人员。

6.教学实践安排欠灵活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期开始一般已到2月底或3月初,毕业生按指配实习导师的要求收集资料准备现场调研,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一般要在4月底结束全部调研工作,5月初着手资料的汇总、整理和论文的编写工作,因此在野外收集资料的时间也不过1月左右。换句话说,指导教师只有在这段时间内恰好有科研任务时,才能安排学生参与野外调研工作。但实际情况是,这个时间段内并非是每个教师都刚好有科研任务,而且由于承担了其他年级的本科教学工作,即便有合适的机会也不一定能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的现场指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科研需要学生的时候,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任务;而学生需要参与科研或生产课题的时候,教师又有理论教学任务在身。这种情况下,通常的解决办法是让研究生进行指导或让学生去拟签约单位收集毕业论文资料。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是参与了教师的科研课题,但是由于科研周期长而毕业实习时间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只能收集有限的资料,这些因素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论文质量的低下。到单位实习的学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可见,现有的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7.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作为特殊的教学手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野外实践非常丰富,一直以来实践性教学都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但从笔者数年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发现尽管有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都不差,但实践任务却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说明实践性教学中忽略了某些方面的培养。野外实践是一项带有团体性质的工作,实践工作的完成质量不仅仅取决于专业技能的高低,还与团队内部成员的合作程度、与外界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实践性教学应该是对包括专业技能、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现阶段随着高校队伍的社会化和具体化,以及教师科研任务、学生人数增加等原因,实践性教学中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强但完成实际任务能力低的畸形现象。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措施

1.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实践性教学中应保证中、老年教师的比例,青年教师可以参加进来,但不应是主体,同时必须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有序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的角色,青年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包括实践性教学在内的各个环节当中,脚踏实地从助手、助理做起,尽快成为实践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将老一辈优良的教学风格、深厚的专业积淀传承下去。

2.建立机动性的专项生产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中的生产实习与考研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生产实习的周期过长,与考研复习存在时间上的冲突。由于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实际上是由工程地质测绘、滑坡稳定性分析和地基稳定性评价三部分组成的,它们彼此相对独立,因此可以将其分解成为三个专题进行。根据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工程地质测绘专题可以在大学二年级地质学基础、工程岩土学等课程结束后就进行,滑坡专题、地基专题同样可以按理论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的学期中、末分别进行,这样就可避免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集中实习造成的周期过长、实习时间不易调整等问题,甚至还可以增加其他专题进来,大大增强生产实习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时间上也可以适当提前,不至于与考研复习有太大的冲突。

3.建立本科教学的导师机制

本科教学实践特别是毕业实习,实习时间与教师科研时间不相统一的矛盾已经突显出来,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分配给指导教师的时间太短,调整空间不足。因此尽早在本科教学中引入“导师机制”[7,8],在大学二年级刚接触专业课程时便分配导师,学生就有较多的机会参与科研实践,教师也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安排和筹划学生的实习,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多地沟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充分地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职能,而且从实践入手再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原理和方法。更主要的是可以为本科论文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了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实习时,教师所面临的必须及时为学生提供合适实习平台的巨大压力。

4.健全教学实习的奖励机制

根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对毕业实习的要求,学生可以到单位实习,也可跟随指导教师进行实习。由于到单位实习存在难于监管的漏洞,加之单位自身的职能不同,部分生产单位不重视后备技术力量的培养,对学生的实习采取敷衍的态度,因此造成学生的论文资料收集不全、论文质量偏低等不足。而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面对面与指导教师交流,论文资料收集一般较为齐全,最终的论文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应鼓励学生首选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毕业实习。但是由于学生的教学实习经费远不足以支持野外调研的开销费用,一般都需要由教师科研课题额外补贴,学生较多时课题需要支付的开销很大,如果没有硬性要求的话,部分教师,特别是科研项目较小或较少的教师,宁愿学生到单位实习。因此,对于利用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教师应当给予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奖励。

5.完善教学实践的监督机制

教学实践的监督主要是针对毕业实习,到生产单位参予实践的最大问题就是存在监管的漏洞。学生究竟做没做实际工作?论文倒底是自己的实际工作成果,还是生产报告的拷贝?有时很难分辨。因此不仅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还应要求生产单位将学生的实习工作具体落实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学校与企业或单位共同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但必须是以学校为主、单位为辅,以学校的主动监督带动单位的被动监督,以防单位出现“放水”现象。必要时,每年可根据依托单位对实习学生监管的重视程度进行排名通报并与毕业生的推荐相挂钩,促使其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6.加强团队教学的训练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情况单靠个人是根本没有办法完成任务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协同作业。因此加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一直为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内的很多实践性专业所倡导。充分利用各次实践教学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意识地为团队教学训练提供平台和机会。实践性教学中的分组作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团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培养起应有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可以让小组的各个成员轮次担任主要负责人,规划整个小组的阶段性野外工作,组织小组讨论,并协调与其他小组的关系等。小组成员也通过广泛、积极的讨论,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协同作业的能力。

四、结语

实践性教学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要克服当前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须从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加以改革。师资建设重在建立合理的师资梯队,规范新老教师的交替和传承;教学管理方面除了合理安排教学项目、健全教学实践监管机制外,还应尽快引入“导师机制”,以增强教学实践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教学内容方面,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专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1]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4):34-38.

[2]黄润秋,许强,陈礼仪,等.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7-22.

[3]张发明,高正夏,袁宝远,等.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3):60-65.

[4]冯德山,王菁.关于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2):172-173.

[5]张树明,郭福生,孟显云,等.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54-56.

[6]戴塔根,万方.“产学研”三结合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6,(4):34-35.

[7]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20-22.

[8]吴琢,姜柏生,刘虹.本科生试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9(4):349-352.

Ponder on Practical Educational Reform for Exploration Techniqu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ity

CHEN Qiang, WANG Yun-sheng, HAN Ai-guo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Many year practices indicated that practical teaching not only has some shortages i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but also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oretical teaching activ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main question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t present, measur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ll of those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d value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exploration techniqu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G642

A

1006-9372 (2011)03-0040-05

2011-03-29。

陈 强,男,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实践性勘查工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子午工程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