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02-20杨月平杨仕教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研讨学术

杨月平,杨仕教

南华大学 核资源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月平,杨仕教

南华大学 核资源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模拟学术会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技能。在整个模拟学术会议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教师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过程的辅助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索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实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教学实效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完成这样的教育任务和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我们认为,有必要在高校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推行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

一、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学术,是指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学术会议则是指围绕一定学术主题、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人群(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知识分子等)聚会而形成的会议。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会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者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通过共同研讨发现、指出并解决问题,使学术理论进一步完善、成熟。学术会议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研讨,即学术研讨。

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会议前的知识准备过程和会议的学术研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模拟学术会议情境,对研究领域及生产中涉及的知识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讨,以达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技能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是学术会议,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学习知识,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科学知识,获得解决问题和决策的各种技能。

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融合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的优点于一身,具有前沿性、实践性、研讨性等特点。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的前沿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模式本身是一种新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一些前沿性课程的教学,前沿性课程的特点决定其教学不适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而有效的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则能较好地达到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体现在:这种模式模拟学术会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针对学术、生产实际问题进行研讨。而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则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模拟学术会议,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术研讨,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参与研讨,教师引导学生研讨,模拟学术会议整个实施过程中都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较强的研讨性特点。正是因为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具有以上3个特点,因此,它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二、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的形式

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采用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有以下2种:

1.以系列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

我们不定期地聘请了中国工程院、中国原子能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日本新澙大学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开设了高水平学术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也让他们有机会向专家、学者当面请教有关的工程问题和技术难点。例如,面对金融风暴对矿业领域的强烈冲击,谈到矿山企业的前景,许多学生较为茫然,我们专门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做了“金属矿山的未来”专题讲座,不仅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与了会议,更是要求已接触专业课的本科生参加,在提问及讨论环节,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积极讨论矿山企业如何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会后,相关专业课教师组织学生对知识点进一步进行了梳理和诠释,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对这样一种教学形式感到非常贴近专业前沿,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让他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一致反映: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让他们很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

2.在理论课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模拟学术会议

我们开设了固定的规范的专业前沿课程:“采矿科学前沿与导论”、“现代铀矿床开采科学技术”、“溶浸采铀”、“微生物浸矿技术”等。这些课程具有前瞻性,课程主要选讲有关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使学生能够紧紧跟踪本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开阔视野,明确方向。课程开设一定理论课时,向学生介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布置学生准备一次模拟学术会议的研讨专题,要求学生撰写相关学术论文。理论课结束后,每个学生都需带着学术论文参加模拟学术会议,积极发言、讨论。这种方式既让学生了解、消化、吸收了新知识,又使得教学过程中人人有话可讲,还避免了纯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通过具体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获得中效果非常好。

三、模拟学术会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使学术会议的情境性更强,模拟学术会议教学的组织、实施应尽量与学术会议的组织、实施一致。一般来说,模拟学术会议教学一般包括知识准备、会议筹备、模拟实施、总结点评4个阶段。

1.知识准备阶段

知识准备包括两方面,即教师的知识准备和学生的知识准备。

“要想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准备好一桶水”。在当今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教师除了要精通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专业前沿理论与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保证模拟学术会议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也必须做好模拟会议前的准备,其中包括课本知识的学习、相关前沿理论与技术资料的学习。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在模拟学术会议上学生才能广开思路,积极发言。

需要强调的是,知识准备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模拟学术会议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及学生的知识准备是否充分。

2.会议筹备阶段

会议筹备可以分两步:一是前期准备;二是具体准备。

前期准备包括:确定模拟学术会议时间、地点;确定参与人员;确定“特邀嘉宾”;确定“主持人”;确定“会议议程”,等。前期准备一般由教师负责。

具体准备主要包括:会议通知、会场布置、材料准备、会场服务等。会议通知必于会议召开的前一两天发送到位;会场布置包括会标、座位安排,音响、话筒等;材料准备包括会议议程、会议论文、主持人发言材料等,学生撰写的会议研讨论文需提前一周发送到每位与会者手中,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研读;会场服务包括多媒体维护、会议记录等。此外,环境卫生、迎接宣传工作、摄像等工作也都考虑在内。具体准备工作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班委会具体操作。

在筹备阶段,可以邀请本学科的资深教师或专家参与,以提高模拟学术会议情境的真实程度。

3.模拟实施阶段

在前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学术会的模拟实施。这个阶段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分专题进行,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人数灵活安排。如:当学生人数较少时,每个学生撰写一篇论文供研讨;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必须共同撰写一篇会议论文供研讨。教师主持会议,根据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

在实施阶段要遵循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这一原则,教师的引导贯彻教学始终。

4.总结点评阶段

模拟学术会议结束后,教师对模拟会议研讨内容进行总结,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复述相关的知识点。教师的总结与点评是整个学术研讨的精华,对学术模拟会议中研讨的内容起到补充丰富的作用。模拟学术会议是基于学生的学术研讨,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和缺陷,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补充,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

四、模拟学术会议教学的实践总结

笔者担任南华大学矿物资源工程专业课程“铀矿通风与安全”的主讲教师。“铀矿通风与安全”是我校矿物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理论和实践性很强,学生要很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有很大的难度。

结合专业和教学班的实际情况,我们首次在矿物资源工程专业2006级组织实施了一次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在学期初的第2周我们就向同学宣布了这一计划,并确定了会议主题,作了初步安排,模拟会议最终在学期的第12周举行。这次模拟学术会议仅在一个班学生中举行,规模较小,但通过这一次在本科教学中的尝试,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了解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略显不足。通过这次模拟学术会议,我们发现,尽管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但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理论知识深度不够;专业知识广度欠缺等方面。

(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加强。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地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模拟学术会会议重视不够。

(3)组织实施难度较大。一方面,举行一次模拟学术会议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占用的时间很多;另一方面,会议的必备条件,包括时间、场地、设备以及嘉宾等的确定和选择,会增加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量。因此,组织实施模拟学术会议困难较大。

2.模拟学术会议教学的实践经验

(1)模拟学术会议的主题必学科学、合理。在本科生中举办模拟学术会议必须紧密结合本科生的特点及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比如,学生已有哪些先修课程,已具备哪些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性质、要求,课程特点,课程适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等等,这些在确定会议主题时就必须考虑。同时,为一门课程而举行的模拟学术会议,会议主题应能涵盖该课程绝大多数的知识点。例如,我们根据我校“铀矿通风与安全”课程的要求,将此次模拟学术会议的主题定为:铀矿山通风系统选择与优化。这个主题涵盖了课程中通风风阻、通风网路、通风动力,通风方案,风量分配与调节,通风管理等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也有利于学生选择发言主题,不至于大家发言主题雷同。

(2)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举办这次模拟学术会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铀矿通风与安全”课程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因此,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把模拟学术会议中学生的表现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该课程的综合考评。 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矿山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设了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急于知道为什么、该怎么办的问题,以此引导他们课后去查阅资料、寻求答案。

(3)学生知识准备时间必须充足。本科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基本上靠课堂获取,部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参与实践获取,因此专业知识非常有限,要参与学术会议并发言、答辩,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必须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为会议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我们在学期开始时就做了初步安排,确定好会议主题,两个半月之后才真正举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两个月中通过课堂学习、课外查阅资料等方式去做好知识储备。

(4)指导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及良好的组织能力。本科生极少有机会参与学术会议,因此让他们完成会议组织、实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特别是有些问题他们能提出来,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在模拟学术会议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因此,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及良好的组织能力。对于年青教师来说,实践经验不足,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的做法是:专门邀请了我校一位在矿山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师任指导老师,用他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学生解答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五、结语

有效的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利用模拟学术会议前期准备过程及学术研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教师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过程的辅助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索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等能力,这就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imulating Academic Symposiums

YANG Yue-ping, YANG Shi-jiao
South of Chin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1, China

The aim of teaching method of simulating academic symposiums is full arousing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strengthen their comprehensive skills such as ability of learning, expression, solving problem through simulating the academic conference.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er act as the director, students act as the protagonist; the teacher turn auxiliary of learning process from provider of knowledge, and students turn their roles from passively accepting knowledge into voluntarily asking for knowledge.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emphasizing teacher,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have proved the method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simulating academic symposium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G642

A

1006-9372 (2011)03-0036-04

2011-04-28。

南华大学采矿工程重点学科,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与改革研究课题 (05B23);南华大学培育课题(2009PP023,2009ZZ052)资助。

杨月平,女,讲师,主要从事铀矿开采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研讨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学术会议通讯
学术
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