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恶意欠费现象浅析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2011-02-20刘一挺
刘一挺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南周口466001)
诚信的基本内涵有“诚”和“信”两个方面,即诚实守信、遵守诺言。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讲“小信诚则大信立”,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作家莫里哀曾说“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1]。由此可见,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更应该知道诚实守信乃为人之本,应立志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是,当今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恶意拖欠学费。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假称家庭困难拖欠学费,将父母给予的学费用于个人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对周口师范学院几个系的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拖欠学费经历的占35%左右,其中有恶意欠费倾向的近16%(其中7.3%的学生表示不准备按时交纳学费,能拖多久就算多久,还有8.6%的学生持观望态度,要看看学校和其他同学的态度)。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诚信,就不仅会丧失自己的人格,而且也丧失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给学校的育人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等学校不容忽视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高校学生欠费状况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高校在实行并轨制后,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特困生自强项目”的调查,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和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比例约20%,特困生比例为8%[2]。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省市高校,困难生的比例会有所提高。周口师范学院在近两年对全校学生作困难认定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困难生比例约40%,特困生比例近15%。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农村,面对高昂的学费及城市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平,再加上数目不小的学习、生活费用,家庭的经济负担可想而知,拖欠学费就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所以,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拖欠学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2.心理健康缺失。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健康的扭曲心态,看到学校对贫困生提供了绿色通道和资助,他们便心理失衡,感觉不平等。想着你不缴,我也不缴,揣着钱等待,以求得心态平衡。并且有的学生还认为缴与不缴一个样,迟缴早缴一个样,照常上课学习,反正国家有政策,你奈何不了我,有恃无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把钱存银行获利也不缴学费。其实,这些学生,家长早已给足了他们学费,但学生本人往往还要持观望态度,能拖则拖、能赖就赖,甚至部分学生还以此误导家长。
3.不正常的消费观念。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也日趋强烈。由于心智不成熟,又缺乏理性,“你有钱高消费,我也不能差”的攀比消费现象较为严重,把家长给的学费挪作个人消费,诸如:追求时尚高消费,手机、电脑、MP4,样样不缺;沉迷网吧,玩游戏机,通宵达旦;谈恋爱,送礼物、租房子作爱情投资;讲排场,摆阔气,下馆子,吃吃喝喝。在这种不正常的消费观念诱导下,一些学生虽然学费在手,却不及时上缴,加上他们不敢将实情告知父母,手头又没有余钱,只好拖欠学费。在学校追缴学费时却说家庭困难需要申请缓交学费,或者想方设法钻入家庭经济困难者的行列。
4.盲目的商业追求。目前,由于省内外各大高校都提倡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自主创业,并树立了一批当代“自立自强大学生”的典型,使得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追崇、模仿,希望在校期间能够锻炼一下自己的商业才能。于是把家长给的学费拿去炒股票、买基金,在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但往往因不会经营或不善理财,将学费亏空殆尽。
由此可见,以上4条构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而诚信缺失是导致学生恶意欠费的主要根源。对于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国家已经采取了“奖、贷、减、免、助”等多种形式进行资助,并且提高了奖、助学金的金额。周口师范学院也利用多种途径尽力对困难生进行资助,比如:定期到社会各界慈善机构筹集善款成立“困难助学金”,每年冬季对家庭困难学生发放棉衣棉被,为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等等。仅2009和2010年,周口师范学院就有近80%的学生得到了奖励资助,其中贫困生占到全体学生的30%。对于后3种原因导致的恶意拖欠学费现象,其实质就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90后的青年,他们在接受传统“童叟无欺,相互礼让”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诚信原则作用倒置的现象,失信不仅不付出交易成本,反而获利,而诚信却要付出很大的交易成本。在此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也逐渐功利化。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氛围,不能不在“经济人”与“道德人”、趋利与趋义之间,选择了趋利的“经济人”这一角色[3],从而导致欠款不还、随意毁约等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良好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诚信缺陷。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诚信是做人立身处世之本,而“诚信教育”则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学校教育必须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进行积极的灌输、教育、引导和规范,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差,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具体表现在:(1)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渠道过于单一;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如实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2)诚信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效果不佳。(3)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4)部分教师诚信缺失,明明有个别学生考试没有及格,但被公布及格;教师形象与人格品质不相符等。试想,生活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的学生,怎能不对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打折扣呢?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校领导对诚信教育的认识
2004年6月22日,刘奎、张国胜撰文指出: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徐志宏教授在重庆邮电学院作学术报告时说:“大学校长应该建立严格的制度,维护科学的纯洁,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责任。”只有高等院校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诚信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和监督[3]。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制度
1.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加大处罚力度。把大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让诚实守信的人得以重奖或重用,无诚信者则应为此付出相应代价[4]。许多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是有一定认识的,只是很多时候意识不到失信的严重后果,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不诚信的行为反而会为其带来好处。因此,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是对诚信体系最有力的保护。处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让学生认识到不诚信的后果,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诚信文明行为。
2.建立收费及催收欠费的管理对策。首先加强学费收缴的宣传力度,及时有效地将国家有关高校收费的政策、标准传达给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理解教育也是一种消费,学习知识就要缴纳学费。其次加强信息沟通,学院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各职能部门建立紧密的网络体系,通过校园网将学生缴费情况及时公布。对于当年不按时缴纳全部学费的学生,可以不予注册;不得享受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等帮扶措施;不得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不得使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教育教学资源;不得享受困难补助、奖贷学金;不得参加评优及担任学生干部,不得吸收入党;不给发放毕业证书等。最后就是调动各系催缴学费的积极性,根据缴费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奖励欠费率低的院系,把被动催缴变为主动催缴。
3.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5]。它包括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所有表现,如个人信息、家庭资料、品行记录、学习状况、诚信承诺、违纪处分及诚信记录、自我评价、学校鉴定,还包括学费缴费记录、是否按期归还贷款等诚信状况,及时、全面、详细地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并将其作为年度评优的重要依据,毕业时作为一种写实的档案递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此档案有助于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让他们懂责任、知廉耻,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珍惜自己的诚信形象。
(三)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哲学家科尔伯格认为,“个人的道义判断能否转化为责任判断,主要取决于所处环境的道德氛围及团队文化”,这就说明了一个诚实信用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大学,从原则上讲是一种氛围,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种成长、成才的环境。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首先,新生入校后,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如美国的大学新生在入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严肃认真地与校方签订“诚信准则”,并作出诚信宣誓,以此知道诚信的含义以及诚信对每个人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其次,要想更有效地营造一个诚实信用的校园环境,辅导员起着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产生共鸣,就像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当对一个人的某种品质特性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能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6]。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一视同仁地关注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身体力行、诚实守信,严格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风范,并接受学生的监督。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比如评优评先、学生干部任免、党员的选拔等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教师的做法和对他们的要求是统一的。
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 QQ、飞信、博客、校友录、微博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网络伦理对大学生的诚信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互相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鼓励学生参加诚信实践活动
遵循道德教育中“知、情、意、行”的规律,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要通过相关的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涵义、内容和要求,帮助他们分析了解当今社会中各种诚信与不诚信的现象;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触生活、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比如,周口师范学院每年都会以学工部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像“诚信短剧校园行”“大学生在押犯现身说法”“校规校纪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月”等校园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调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到一些信用好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诚信教育活动,比如诚信承诺签名、诚信先进事迹报告会、诚信团日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等。让他们在诚信问题的调查实践活动中感受诚信的力量,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使他们真正做到诚信待人、诚信处世、诚信立身,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推动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是随着其职业生涯而不断发展的,而“诚信”的修炼则是每个人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其在社会上更好发展的重要筹码。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和任务,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让“诚信”行动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1]冯晓艳.当代学生诚信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0):67.
[2]李喆,郑贝妮.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走近“新长城特困大学生关爱行动”[N].中国民族报,2006-07-14(3).
[3]刘奎,张国胜.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2004-06-22(2).
[4]田丽.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J].江苏高教,2008 (4):120-121.
[5]张晖,张毅明,安桂玲.浅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作用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11):169-170.
[6]邹伶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突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4):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