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入时代活水 滋润语文课堂

2011-02-20

中学语文 2011年6期
关键词:时代气息活水脉搏

黄 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每一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主题,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高中语文教学,既要在教学中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要针对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技能。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关心时事政治,给语文课堂注入时代气息,引进时代的活水。

一、给语文课堂注入时代活水的必要性

1.教材相对固定,不能及时追随时代的步伐。

教材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相对固定,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太符合,再好的教材也具有滞后性,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材难以迅速反映出新的人文和科学方面的信息。如果我们把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隔绝在课堂之外,这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浪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我们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注入时代活水,滋润语文课堂,才能适时弥补教材内容陈旧的缺陷,使语文课堂永远流淌着清流。

2.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主题。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都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比如:2008年全国语文Ⅰ卷以汶川地震作为作文材料,紧扣时代热点;我国决定从2009年开始将端午节作为法定假日,2009年、2010年全国语文Ⅰ卷都考了屈原《离骚》中名句的默写;2010年全国语文Ⅰ卷语言应用题涉及到了上海世博会和低碳经济这些社会热点话题。可见,只有给语文课堂注入时代活水,关注社会问题,才能适应高考形势的发展。

3.富有时代气息的高考作文更受评卷老师的青睐。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时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才能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才能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这是我们从近年高考满分作文中获得的深刻感受。近几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中,富有时代气息的作文占很大的比例。世界发展风云变幻,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时事涌现,以这些时事为材料,不仅可以展示开阔视野,体现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使文章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以只有给语文课注入时代活水,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文。

二、给语文课堂注入时代活水的方法和技巧

1.以“时势”补书,引发时代共鸣。

教材的相对固定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及时追随时代步伐,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和时代社会、生活接轨,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坚持以“时势”补书,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时代共鸣。

比如高二第二学期——“意境的鉴赏”单元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意境的定义及意境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习这些知识无疑会比较枯燥,于是我找了些经典的诗作为例子,期望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在讲到并非一切有形象的情景交融的作品都有意境时,我选了选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和张籍的《送梧州王使君》作比较。备课时,我联想到当时很多电视正在播放《还珠格格》,于是就引用其中紫薇的一首诗:“你也写诗送老铁,我也写诗送老铁。江南江北蓼花红,点点都是离人泪。”诗中后两句和王维的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所展现的意境极为相似。我知道有很多学生都爱看《还珠格格》,就决定在课上也选用这首诗。果然,在课上,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高涨,抽象的问题得到了形象的解决。

2.挖掘教材新意,引进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新意,引进时代气息。所谓挖掘,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化,从“旧文”中挖出现代情感。所谓“引进”,就是把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或事引入课堂,变封闭的教材为开放的教材。比如我在教《五人墓碑记》这篇文章前,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中的孟祥斌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从古至今都有无数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英雄人物,不仅战争年代有,和平年代也有。看完影片后学生感动得泪流满面,学习课文的时候也特别的认真,学习效果也好。教师挖掘教材新意,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以此营造课堂气氛,从情感上感染和熏陶学生。

3.让写作教学紧扣时代脉搏。

语文教师只有紧扣时代脉搏,才能不失时机地在相关课文中渗透德育,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事件,进一步注意时代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自己对生活充满激情。语文教师对时事保持敏感,才能引时政清风进课堂,以富于时代特点的思想、道德、情感观念去带动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放眼于课堂之外,紧扣时代脉搏,以时代的精神观念带动学生。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从2001年的 “诚信”到2005年的“双赢”再到2010年的“有鱼吃了还捉老鼠”,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广泛的社会意义。然而繁重的学业负担,使同学们很少有时间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甚至没有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致于写起作文总是司马迁、屈原、文天祥等几个历史老人,缺乏新鲜材料,缺少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点。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放开眼界,尽可能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关注现实,把握热点,了解时代风尚,认识时代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写作教学注入活水,才能让学生写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

4.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时代气息。

语文课堂教学应和时代合拍,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结合,让学生在鲜活的语文活动中倾听时代的声音,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时代的气息。

如今,手机越来越普及,短信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甚至有些省份的高考试题也考了手机短信。短信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首先让学生收集优秀的短信,进行交流、欣赏,让学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发一条短信。这个活动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在感受短信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真情的温暖。

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后,带领学生收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专题片;参加“我为灾区献爱心”捐款活动,指导学生写“给汶川、玉树灾区朋友的一封信”,学生在悲壮的氛围中提笔抒写纯洁的心灵独白,学生稚嫩的笔触也挑起了民族的重任,鼓励灾区孩子振作起来重建家园,我们会和灾区孩子心连心,感人的话语温暖人心……我觉得学生好象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生活、时代中的语文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语文课堂注入时代活水,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感受,到时代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高考形势的发展,提高教学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时代气息活水脉搏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为有金融活水来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巧用比喻,彰显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