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

2011-02-20

职教通讯 2011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陈 霞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院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

陈 霞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与认知特征,充分利用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优势,通过德育课程精品化、德育过程科学化、德育手段多元化等途径,克服高职德育工作滞后、低效的现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服务。

高职院校;德育特色;德育阶段;德育实效;德育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家和奠基者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功能,表现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个方面。从黄炎培先生的表述可以看到,职业教育不但要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还应该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人文素质和人生关怀。否则,职业教育就只能是一种变相的艺徒培训,而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认为:“(如果)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把谋生关怀与人生关怀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以任何理由削弱或放弃德育工作,这不仅是个人才培养的实践问题,还关系到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方向。

一、高职院校现行德育模式的分析

德育工作成效的最明显体现,就是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应当承认,高职学生在入校之初,在知识、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而现行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又效率低下,以致许多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不容乐观。如:不少学生对人文知识浅薄,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一些学生缺乏必要的道德修养,道德失范现象如逃课、考试舞弊、撒谎、自暴自弃、铺张浪费等屡见不鲜;在学习和工作中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缺乏信仰人生,等等。更严重的是,一些学生对外来文化或落后封建文化的糟粕,没有批判能力,且自以为是,听不进老师、家长教导与劝告,以致荒废学业,造成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损失。

为什么高职院校现行德育模式呈现低效化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的高职德育工作未能跟上时代潮流,德育手段、途径老化,实效性差。其一,课程设置与实施不合理。根据“05方案”和相关评估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与本科院校的教材、课程、学时基本相同,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还未能走出教材的框架,形成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德育模式,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强人意。许多院校的德育课程流于形式,以死记硬背的知识来应付考试,而科学课程如数理化等又偏重于逻辑思维训练,忽视人文知识的补充,失去了价值导向功能。其二,德育方法存在形式化倾向。在德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漠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没有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甚至导致学生对德育活动产生逆反心理。如: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理论说教过重的倾向,学生往往只是按教师的意图,被动地答问、讨论、辨析和选择,德育教学不能真正贴近学生实际。其三,德育目标定位的偏差。不少高职院校的德育目标还定格在“听话型”和“守业型”学生标准,致使学生行为被动、思维约束,缺少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素质和能动性特征。从德育主体的认知规律来说,人的主体性决定着他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和方式。被动的、强制性的单向传播过程,就会使个体产生受侵犯的感觉,进而产生反感和抵制的心态,久而久之,甚至会演变成为一种消极反抗的病态心理。其四,德育价值观单一。在德育价值观上,较多地强调社会性、统一性,忽视多样性、个性化。德育广泛性不够,反映事实、联系实际的少,回避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矛盾和问题,对政治问题的分析缺乏辩证性,导致有的学生心理落差和情绪失望,未能真正发挥德育工作的生命力。

二、特色德育模式构建的途径

(一)立足于学生的品德形成结构与发展水平确定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研究,证明了人的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和规律,不能超越阶段,过于理想化。高职要德育工作者要在全面把握学生的品德形成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按照由浅入深、由外到内、“不可邋等”的基本规律,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人的品德结构不是先天固有的“良知”、“良心”,而是个体通过后天的习得和环境感染而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向和道德能力的总合。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能够根据一定道德情景,选择一定的道德行为,并具有了初步的品德结构。在高职院里,来自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青年学生汇聚到一起,由于他们各自受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不尽一致,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一样,使得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思想状况、社会认知能力、受教育能力等,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虽然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已经进入了定向结构阶段,但在这种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环境中,他们思想品德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高职学生在道德素质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

(二)遵循学生道德形成次序与逻辑进路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向性

当代科学在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思维方面显示了强大威力。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部分,要遵循德育规律,走科学化道路。即:在德育过程中要遵循德育对象的认识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系统地做好德育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人的思想道德认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在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制约和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思想道德观念又是由主观因素支配和抉择的,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文化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旦形成,就会对道德行为发挥出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指导作用。所以,德育工作要重视培养人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进而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高尚的情操和行为。

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可划分成品德认知、品德意向和品德能力三个层面。它们都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具体道德实践中,道德认知是基础,建立在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意向,是一种理智的情感。德育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利用外界条件中的积极因素,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感染和教育,使德育工作变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三)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体现高职德育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总目标是相同的,两者都要以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人、培养人。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上又有所不同。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目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德育目标应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等特点,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树立学生能在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育时,应当结合本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成就、发展前景等现实内容和情况,结合本行业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突出贡献等开展教育活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联系本行业发展历史、社会贡献、主人翁意识等内容进行教育;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应从职业需要出发,结合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教育;在进行成才观念教育时,要紧密联系职业的需要,着重开展养成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等良好学风的教育;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时,则应强调利用在见习、实训、实习等实践过程中耳闻目睹的鲜活的、生动的素材,对社会现实中某些现象和热点问题加以正确分析和引导。

总之,高职德育工作既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又要为他们的未来工作和生活实践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结合高职教育工学一体的育人特点探索德育工作模式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贴近职业生活、贴近职业实践原则充实德育内容。高职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将科学理论转化为贴近实际生活的具体道理,与生活实践、社会实况、学生实际紧密联系,避免空谈理论的弊端。高职教育校内外实践项目众多,德育工作要超出课堂局限,利用实践单位有形无形的资源进行教育;同时,还应借鉴技能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做法,提倡学生自主式学习,即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的自我评判、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能力,让学生到企业、校园、社区进行调研活动,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自觉学习。例如,可以设计“历史上的今天”、“今天出生的伟人”、“改革开放的新成果”、“马列主义在今天”等题目,让学生自己撰写读马列原著的有关心得或论文;针对社会、学校、媒体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展开“我为和谐校园建设作贡献”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组织和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价值观、道德观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等。

(五)通过精品课程、专业渗透、科技反思等方式,实施多元化德育策略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主渠道畅通高效,就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所谓“精”的标准,要通过学生的感受和教学实效来衡量。精品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性、前沿性、实用性的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教学方法也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精品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把思想道德认知转化为生活和学习实践。

除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外,各门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也是德育的有效载体。专业课教师要结合专业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德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介绍学科专业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此外,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应注意开展相应的技术文化和技术伦理教育,以培养完整的“技术人”。高职教育固然与技术能力、适应就业等要求关系密切,但它终究是一种教育,而不只是一种训练,这正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本性的体现。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技术人”,不仅掌握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具有技术思想、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结构。如果仅仅掌握技术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对技术进行思考批判的能力,学生将很难有效、负责任地应对技术变革。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应结合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技术文化和技术伦理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熟悉技术应用中的道德规范,增强技术责任感,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Education Mode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Xia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njing 210048,China)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mbin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practical ideology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take advantage of the strong practical advantage of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through the moral curriculumquality,moral education process scientific,moral education means diversification,ways to overcome the high Inefficient staff behind the status of moral educationforthe trainingofskilledpersonnel bothabilityandintegrityservices.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moral characteristic;moral education stage;moral effect;moral education strategy

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科技文化变革视域中的高职教育特色化研究”(项目编号:09SJ D880036)

陈霞,女,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化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674-7747(2011)01-0061-04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