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1-10-26洁,林

职教通讯 2011年1期
关键词:顶岗中职单位

张 常 洁,林 宁

(浙江工业大学 教育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浙江工业大学 教育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调查发现:目前顶岗实习存在实习单位难寻、实习协议缺失、实习计划异化、轮岗实习匮乏、日实习时间过长、学校实习管理乏力、实习单位社会责任感不强和教育部门实习监管缺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中职生;顶岗实习;调查

顶岗实习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自200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以规范顶岗实习、刺激企业参与。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了解中职生顶岗实习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使顶岗实习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参加浙江工业大学国培和省培的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做样本。这些教师来自全国19个省110个市(县)的不同学校,其中大部分多次带学生赴企业参与实习指导,了解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而这些学校有的地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有的位于中部、西部及东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分布广泛。调查共回收问卷110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另对24名教师进行访谈。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自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顶岗实习协议的签定、顶岗实习计划的制定、顶岗实习内容及时间的安排[1]、顶岗实习管理[2]和监督[3]的实施等六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实习单位难寻

据调查,有23.5%的学校由于联系不到合适单位,只好不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禁令,通过中介寻找实习单位。可见,实习单位难寻仍是困扰当前中职生顶岗实习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够强,难以完全吸纳数量庞大的实习生群体;二是某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意愿不大,不愿意接纳中职生顶岗实习;三是国家政策对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二)实习协议缺失

据调查,91.7%的学校都能按照规定与企业、学生(或家长)签定实习协议。协议内容也基本能涵盖顶岗实习各个方面,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但有8.3%的受访教师表示,所在学校没有签署任何协议。究其原因,这些学校和企业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实习协议缺失增加了纠纷隐患,不利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三)实习计划异化

按规定,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计划。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在学生实习计划制定中地域差异显著。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87%的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计划,并能在制定过程中掌握话语权;而在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却有41%的学校难以主动参与实习计划的制定。原因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密集,区域内学校的实习单位选择面宽,故学校话语权较强,能使实习计划按其教学目标来制定;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实习单位选择面窄,甚至没有选择余地,故学校的话语权小,为促成顶岗实习而不得不迎合企业利益,对实习计划的制定权做出较大让步。企业主导的实习计划往往容易偏离学校的教育目的而异化,也为一些企业侵犯学生权益留下了隐患。

(四)轮岗实习匮乏

有83%的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接受完1个月左右(有的不过一周)的岗前培训后,在其余近11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主要从事单调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很少获得轮岗实习机会。轮岗实习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生产、工作流程,也有利于他们保持学习积极性。轮岗机会少、实习内容单调势必影响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习成效。

(五)日实习时间过长

对每日实习时间的调查结果,发现普遍存在超时现象。接受访谈的24名教师(分属不同学校)均表示,所在学校的顶岗学生每日实习时间常常超过8小时。甚至有17%的教师反映,曾出现过学生每日实习时间超过14个小时的情况。一些企业采取计件薪金制吸引学生自愿加班,成功规避了法律法规的约束。学生长期长时间加班,不仅违背了顶岗实习以教育为本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六)学校对实习管理乏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学校,除了数量有限的本地企业外,实习企业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异地实习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并且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部门,而将实习管理工作交由招生就业部门负责。这一安排凸显出学校对实习管理的不重视及“实习即就业”的错误观念。另外,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也偏少,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管理压力。而且这些教师不是身兼数职的招生就业部门或实习管理部门教师,就是专业教师,且大多兼任班主任。每名实习指导教师所管理的学生数情况如表1所示。78%的受访教师表示,由于还要承担其它教学任务,若管理的实习学生超过30名就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表1 每位指导教师所管理的学生数情况

表2给出的是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抵达实习单位后的留驻时间情况,从中可知,只有12.6%的学校会安排教师留驻实习单位3个月或3个月以上,而大部分学校安排的留驻时间不到3个月,甚至有20.0%的学校只安排留驻2周以内。访谈中,73%的教师认为,教师起码在企业留驻3个月才能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才能让学生平稳地度过适应期。以此衡量的话,超过50%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单位的留驻时间过短。

对“学校指导教师返校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调查项,9.5%的学校选择赴实习单位巡视实施管理,40.0%的学校选择通过电话或网络间接了解情况,31.6%的学校会采用以上两种方式,3.2%的学校则不再主动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如表3所示)。可见,采取巡视这类直接面对面方式管理学生的学校不足50%,表明在学校指导教师返校后,学校对学生的后续管理质量不高。

表2 学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留驻实习单位的时间情况

而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了解的次数”调查项,只有39.0%的教师选择学校经常了解学生情况,其余的教师表示学校只是偶尔询问,表明学校对学生的后续管理频度也不够。概括地讲,就是学校对学生的实习管理缺乏力度。

表3 实习指导教师返校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

(七)实习单位社会责任感不强

调查得知,实习单位一般按正式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准员工式”的双重管理。一方面,企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安全生产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规范程度与普通员工无异;另一方面,企业设立的实习生报酬标准却比普通员工薪酬标准低得多。一些企业利用这一双重标准,竭力追逐实习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实习本身的教育目的。另外,有23.1%的教师反映,曾遭遇实习单位拖欠、克扣实习生报酬的情况。这都说明一些实习单位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加强。

(八)教育管理部门实习监管缺位

在学校监管不力、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实习目的遭异化的情形下,教育管理部门对实习工作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上,由于人力、财力、机制等方面原因,教育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实习监管力度却非常有限。调查中发现,除了督促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顶岗实习制度、进行实习管理、协调各方纠纷之外,教育管理部门几乎没有对顶岗实习实施情况进行任何有效监督,这使得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调查研究所反映出的当前中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五点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对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进一步吸引企业参与,是解决实习单位难寻、实习计划异化、轮岗实习匮乏的根本途径。只有大量企业主动要求参与,学校才能有选择地确定实习单位,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保持实习计划教育性。因而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的经济支持力度,刺激企业参与:一是可以适当加大税收优惠额度;二是可以简化税收优惠程序;三是可以适当给予或加大实习单位补贴,这部分补贴可用于企业实习指导师的劳务费、实习学生的报酬及培训耗材费等[2]。政府可组织财税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等各方共同对这三个方面的调整进行商讨,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并予以有效执行。

(二)加大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的财政支持力度

为解决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乏力的问题,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的财政支持。一是可大幅增加对学校的师资投入,保证其有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和充足的实习指导师资。这样既能规范管理,又能减轻实习指导的教师教学压力、提高实习指导和管理效果。根据受访教师的经验,最好能令每位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所管理的学生不超过30名,教师有不低于3个月的企业留驻时间;二是拨专款增加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经济补贴,督促学校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有效激励专业教师指导实习。

(三)完善法律法规构建

为促使实习单位增强社会意识、改变每日实习时间过长的现象,政府应组织法律专家、企业代表和学校代表共同研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工时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法律法规[4]。严格依法行事,坚决制止企业以学生自愿劳动为名安排超时实习,防止和杜绝出现拖欠工资、克扣报酬等不法行为,切实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四)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监管力度

为杜绝实习协议缺失、规范实习活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本区域内顶岗实习的监督、管理工作。该机构的成员结构应尽量多元化,既要有专职的公务人员,也要有学校、行业协会、法律顾问等兼职人员,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各方利益诉求、达成利益平衡。实习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审查实习协议和计划并备案;对实习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和抽样突访;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争议进行仲裁等[2]。

(五)积极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

为缓解实习安排压力、增强学校话语权,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拓新的实习渠道。成功的社会培训机构都拥有宽阔而稳定的实习、就业渠道,在企业界也建立了强健际网络。中职学校积极与社会培训结构合作,通过分享他们的实习渠道并进一步发展在企业界的人际网络,可以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充分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1]任仕君.对顶岗实习目的异化的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37-40.

[2]孙启进.江苏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1):79-80.

[3]徐志刚.顶岗实习:学生权益存隐患[J].教育与职业,2009(10):52-53.

[4]徐芳宁.浅析顶岗实习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

A Survey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On-the-job Internship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ZHANG Chang-jie,LIN Shen-n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jiang,Hangzhou 310014,China)

In purpose of prob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n-the-job internship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backbone teachers are researched on the subjects of opportunity,agreement,plan,content,arrangement,and management of on-the-job internship.Eight problems are found,such as internship opportunity scarcity,internship agreement scarcity,as so on.Five suggestions alsoare putforwardtoresolve the problems.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on-the-jobinternship;survey

张常洁,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林宁,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G715

A

1674-7747(2011)01-0069-04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顶岗中职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